文言实词1.与“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B.百姓皆以王为爱也C.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D.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1.答案B(例句和B项中的“爱”都是“吝啬、爱惜”的意思。A.疼爱,指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C.顾惜;D.爱慕、羡慕。)2.与“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既来之,则安之B.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2.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安”都是“安逸、安乐”的意思。A.使……安定;B.安稳;D.疑问副词,哪里、怎么。)3.与“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B.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C.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D.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3.答案D(例句和D项中的“被”都是“遭受、蒙受”的意思。A.表被动;B.穿着;C.披散、散开。)4.与“尤倍重于三十年前”的“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B.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右倍山陵,前左水泽4.答案B(例句和B项中的“倍”都是“加倍”的意思。A.倍数;C.同“背”,违背、背叛;D.同“背”,背靠。)5.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本”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D.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5.答案D(例句和D项中的“本”都是“根本、基础、本源”的意思。A.草木的根;B.稿本;C.推究、考察。)6.与“鄙人不知忌讳”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我皆有礼,夫犹鄙我B.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C.敢竭鄙诚,恭疏短引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6.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鄙”都是“自称的谦词”。A.轻视、看不起;B.庸俗、浅陋;D.把……当作边邑。)7.与“弃甲曳兵而走”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又兵象也,于行用金B.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C.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D.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乎7.答案B(例句和B项中的“兵”都是“武器、兵器”的意思。A.战争;C.士卒;D.兵法。)8.下列句中“病”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C.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D.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今日病矣,吾助苗长矣8.答案A(均为动词“生病、患病”。B.忧虑、担心/困苦;C.名词,疾病/缺点、弊病;D.生病/疲劳。)9.与“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的“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D.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9.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察”都是“观察、仔细看”的意思。A.考察;B.举荐、选拔;D.看得清。)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②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③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④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0.答案D(①上朝;②朝廷;③通“增”,增加;④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简直”。)11.与“鲁君与之一乘车”的“乘”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B.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C.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D.若夫乘天地之正11.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乘”都是“量词,一车四马的合称”的意思。A.趁着;B.骑、驾驭、驾车;D.顺应。)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④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A.①②③④都相同B.①②③④都不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12.答案C(①②均为副词,确实、的确;③连词,表假设,如果;④真心诚意。)13.与“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的“除”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C.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D.为汉家除残去秽13.答案B(例句和B项中的“除”都是“任命、授职”的意思。A.修治、整理;C.台阶;D.清除、去掉。)1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4.答案D(①推辞;②找托词、找借口;③带领,使……跟从;④通“纵”,合纵的盟约。)15.与“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的“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B.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C.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5.答案A(例句和A项中的“殆”都是“几乎、接近于”的意思。B.危险;C.大概、恐怕;D.疑惑。)16.下列句中“当”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曲终收拨当心画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B.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C.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一夫当关,万夫莫开D.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16.答案D(均为“应当”的意思。A.对着、面对/挡住,遮挡;B.通“倘”,假如、如果/对等,比得上;C.掌管、主持/占据、把守。)17.下列句中“道”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B.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D.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17.答案A(均为“道理”的意思。B.主张、学说/风尚、传统;C.途径、方法/说、讲;D.通“导”,引导/动词,取道、经过。)18.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②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8.答案B(①得意、满足;②通“德”,感恩、感激;③④均为“估计、推测”的意思。)19.与“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举世非之而不加沮B.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C.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D.人非生而知之者19.答案D(例句和D项中的“非”都是“不是”的意思。A.非难,责怪;B.违背;C.错误的、不对的。)20.与“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的“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B.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C.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D.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20.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复”都是“恢复”的意思。A.免除赋税徭役;B.回答、答复;D.再,又。)21.下列句中“负”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廉颇闻之,肉袒负荆C.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21.答案B(均为“背负”的意思。A.辜负、对不起/承受、承担;C.依恃、凭仗/违背、背弃;D.使……承担/败、失败。)22.与“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B.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C.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D.盖文王拘而演《周易》22.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盖”都是连词,表推测原因,“大概由于、因为、原因是”的意思。A.车盖或伞盖;B.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D.发语词,放在句首,可不译。)23.下列句中“故”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B.君安与项伯有故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C.暮去朝来颜色故今公子故过之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而从六国灭亡之故事23.答案D(均为“与‘新’相对”的意思。A.缘故、原因/变故、事故;B.旧交情/过去、从前;C.衰老/特意。)24.下列句中“固”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D.斯固百世之遇也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24.答案A(均为“本来”的意思。B.坚固/坚决;C.固执、顽固/使……稳固、巩固;D.确实,实在/究竟、到底。)25.与“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D.相如顾召赵御史25.答案C(例句和C项中的“顾”都是“但是、只是、不过”的意思。A.看望、拜访;B.顾念、顾惜;D.回头、回头看。)26.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②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③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④而皆背晋以归.梁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26.答案D(①周代诸侯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②国都、京城;③出嫁、嫁;④归向、归附。)27.与“求!无乃尔是过与”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C.一日,大母过余曰D.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27.答案B(例句和B项中的“过”都是“责备”的意思。A.过失、过错;C.探望、看望;D.超过。)28.与“此三者,吾遗恨也”的“恨”意义相同的一项()A.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C.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8.答案B(例句和B项中的“恨”都是“遗憾”的意思。A.怨恨、仇恨;C.怨恨;D.怨恨。)29.下列句中“疾”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D.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29.答案A(均为“憎恶”的意思。B.强、猛烈/快、急速;C.痛心/速、捷;D.患病、生病/痛苦、疾苦。)30.下列句中“及”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B.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C.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30.答案C(均为“赶得上、比得上”的意思。A.到、至/涉及、关联;B.追上、赶上/等到;D.接近/连词,表并列,和。)31.与“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B.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匪来贸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