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3)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2)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尽长江滚滚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丛菊两开他日泪,。《秋兴八首》孤舟一系故园心(3)画图省识春风面,。《咏怀古迹》环佩空归夜月魂学习目标:1、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了解诗歌常见的艺术手法;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杜甫,字______,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他身处安史之乱期间,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这也使他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并且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体现,所以他的诗历来被称为“______”,而他则被称为“______”。子美诗史诗圣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诵读感知,觅得诗心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bǎihǎo1、首联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2、颔联中哪几个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3、颈联写了诸葛亮哪些事?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4、尾联“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样的人?是否也包括杜甫在内?探究点一:1、首联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这里柏树成茵,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探究点二:2、颔联中哪几个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1.“自”是独自的意思、“空”是白白的徒然的。2.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3.此联以乐景衬哀情,用反衬手法让人深切地体会到祠堂凄凉冷落的气氛,先贤的功绩被人遗忘,表现诗人感伤叹婉和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自”、“空”探究点三:第三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表现其济世之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3、颈联写了诸葛亮哪些事?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探究点四:4、尾联“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样的人?是否也包括杜甫在内?壮志未酬的英雄。这一联概括了英雄们由诸葛亮的赍志而殁而产生的强烈共鸣,道出了他们壮志未酬、功业夭折的无穷遗恨。他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实际上也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角度人物诸葛亮杜甫理想抱负北定中原,匡扶汉室,一统天下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境遇刘备――三顾茅庐辅佐两朝,六出祁山遇到明主,知遇之恩命运早年仕途坎坷晚年漂泊西南,疾病缠身怀才不遇出师未捷身先死仕途坎坷终遭贬谪,壮志未酬身先(已)老挖掘二者连接点常见“炼字”题型提问方式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答题步骤1.释义2.描述3.手法4.情感课堂小结本诗是一首咏史诗,内容虽为歌咏历史,可实际为借史写己。其用意在于:①通过讴歌诸葛亮,反衬自己壮志难酬功业无成的苦闷②劝诫天下有志之士能像诸葛亮那样国而忘身③希望唐肃宗能像刘备那样,礼贤下士,重用忠心耿耿的老臣。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齐读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1.下列对作品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2.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课堂检测B①“雪”隐喻了白发,“朱”常形容青春的容颜。(1分)②采用对比的手法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③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