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学习目标1学习写景、咏史、抒情糅合的特点,体会诗人仰慕英雄、壮志难酬的感情。2学习烘托和衬托的手法。3熟读成诵。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作品集有《东坡乐府》与《东坡全集》。散文有《石钟山记》等名篇。一门三父子,皆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散文——“苏黄”“苏辛”“宋四家”才华横溢的苏轼“唐宋八大家”游记融合叙事、写景、议论于一体,寄寓识见,揉进诗情雅趣。如《赤壁赋》。诗——词——书画——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一、背诵词作,初步感知二、朗读正音,体会感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三、自读课文,理解大意1、结合注释2、发挥想象和联想3、提出问题,互相讨论豪杰上阕周瑜自己景物下阕联想联想四、鉴赏诗歌(一)内容理解1、作者看见了哪些景物?作者由这些景物想到了什么?所见——大江、乱石、惊涛、巨浪所想——淘尽风流人物、涌现多少豪杰分析上阕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乱”——险怪,夸张。“雪”——水色纯白如雪。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英雄渲染气氛。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有何作用?承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1、哪些诗句是直接写周瑜的?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雄姿英发”,英姿勃发。“羽扇纶巾”,儒将装束,从容闲雅,“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分析下阕正面描写2、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1、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表现周瑜年轻有为。2、以美人衬英雄,更显周瑜潇洒的风姿。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后。侧面描写3、对周瑜的追忆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的句子?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主旨句倒装句: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多么可笑。写作背景介绍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这个年近半百的“老人”,夹在王安石与司马光之间,屡受排挤,结果被新派官员弹劾诽谤朝廷,捕之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深感壮志不酬。此诗为被贬黄州时所做,此时他47岁。主旨通过对月夜江上雄奇景象的描绘,借对古战场的凭吊和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追念,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事业的向往,曲折地抒发了自己空有才华、极有抱负却功业未就、老大无成的忧愤心情。4、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旷达洒脱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二)技巧赏析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思考与讨论一大江、乱石、惊涛、巨浪。宏伟、壮阔、气势磅礴。作用:①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②渲染气氛,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情景交融联系周瑜和苏轼的生平,思考作者为什么思慕周瑜?周瑜苏轼年龄24岁47岁生活美满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思考与讨论二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渴望自己能象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一展宏图。烘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民歌《陌上桑》知识拓展不写罗敷的美貌,而罗敷的绝世美貌跃然纸上,这真是前无古人的艺术描写。——茅盾烘托1.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2.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用在古诗词中,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古诗词中的烘托】一、以物烘托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二、以人烘托人。三、以物烘托物。-赋得暮雨送李胄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作者有意识地运用“蝉噪”“鸟鸣”之动来烘托一种静的境界。由此可见诗人匠心独运之功。衬托“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景物的动态描写,使静景有了一个参照物,变得更静,即所谓“动中之静尤显静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修辞手法。【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衬托和烘托手法的异同相同点所列举的事物间都有主次之分,都是为强调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当二者所列举的事物不止一个时,这两种手法可以通用。烘托都是衬托,衬托不一定是烘托不同点烘托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主要事物不一定交待出来;烘托必须采用多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而衬托可以是一对一的映衬,也可以是多对一的映衬。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烘托五、课堂小结卷怀古人(咏史)拍穿咏赤壁(写景)多早生华发功业无成人生如梦抒感慨(抒情)杰豪上阕瑜周己自下阕物景大江乱石惊涛巨浪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去雄姿英发儒雅从容功业早成映衬抒情仰慕英雄壮志难酬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词欣赏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词欣赏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