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一、确定课程纲要(课程大纲或课程指要)课程纲要(课程大纲或课程指要)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指导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课程纲要(课程大纲或课程指要)要遵循正确的指导思想,符合培训目标要求,服从课程体系结构及教学计划安排的整体要求。课程纲要(课程大纲或课程指要)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时学分分配及必要的说明等部分。每门课程均应有课程纲要(课程大纲或课程指要),培训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课程纲要(课程大纲或课程指要),依据课程纲要(课程大纲或课程指要)制订课程授课计划、撰写教案,开展课程教学。二、编选教材和教参教材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集中体现,是培训师教学和学员学习的主要参考书。要依据课程纲要(课程大纲或课程指要)要求,坚持思想性、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程度水平和教学实用性等标准,自编或选用适应培训目标的优秀教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配备促进学员进一步学习的教学参考资料,如经典论著、期刊、论文集、作品、图册、课件、软件、案例等。自编教材的素材,原则上来自教育教学实际(经验总结、课题研究等)。对优秀的自编教材,选入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系列教材,条件允许予以出版。三、创建授课计划及教案每一门课程都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课程授课计划并编写教案,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课程授课计划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授课重点与难点、日程、进度、使用教具、教材和参考书目以及课堂讲授、讨论、辅导、作业练习、实践、参观、实习、考核等教学环节的具体安排。日程安排以半天(4课时)为单元。教案是为实现教学目标,以课程纲要(课程大纲或课程指要)、教材、学员、授课进度计划为基本依据,以教学参考资料为辅助,综合考虑时间、环境、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手段等各种教学要素,遵循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过程进行设计所形成的教学方案。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是备课过程。教案是备课的结晶、上课的备忘录,培训师授课前必须备课并编写教案。四、组织课程实施主讲教师要积极开展研究,探索规律,重视学员在培训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员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为学员创造更多的自学条件。要根据学员的特点和需要,因材施教。积极采用开放式(讨论、研究、网络等)培训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尤其要积极采用中观设计,使参训过程成为教育技术培训的继续。实践教学是培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全面提升学员的素质,是培训的目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组织公开课、考察、调查研究等。五、开展课程评价建立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课程考核制度。课程考核要按教学计划规定进行,将学习态度和结业考试相结合。遵循“十二五”总体规划,探索建立试卷库或试题库,积极探索以考代训的培训模式,以改革培训考核方式。六、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因此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同时,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突出课程特色。根据实际需求,要及时开设有特色的新课程,调整课程体系。七、整理课程文档完备的教学文件和档案直接反映了课程建设的水平。对课程纲要(课程大纲或课程指要)、课程简介、课表、授课计划及教案、教学总结、评教资料、试题、试卷、评分标准、学员成绩、考试质量分析、实践计划、报告及总结、基本教材及参考资料、课件、教学影像资料等文件进行要进行认真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