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语文学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逻辑与语文学习•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残暴的国王,统治着一个奇怪的国家。这个残暴的国王颁布了一条奇怪的法令,所有从前线抓回来的俘虏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来这里做什么?如果答的是真话,就得用火烧死,如果回答的是假话,就得绞死。看起来,任何俘虏都难逃噩运。有一天前线送来了一个俘虏,执法官按照惯例问他:你来这里干什么?聪明的俘虏回答:我来这里是为了被绞死。听了俘虏的回答,执法官顿时傻了眼,不知道如何是好。因为如果真的绞死这个俘虏,那么这个俘虏说的是真话,而说了真话是要被烧死的。可是如果把这人烧死,那他答的就是假话,而说假话的是要被绞死的。执法官不好处理,只好上报国王裁决。国王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办法,最后只好把这个俘虏放了。•这个国王为什么把俘虏释放了呢?•是国王心地突然向善了?•还是法令突然变作儿戏了?•都不是!•是俘虏自己救了自己。•是聪明的俘虏借用逻辑的力量救了自己!•语法,是研究怎样把话说对的学问;•修辞,是研究怎样把话说得好的学问;•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的学问。•逻辑研究的内容主要有:•概念、命题、推理、思维的一般规律。•你现在正在使用的这本书,叫做“课本”,不叫“杂志”,也不叫“小说”;•这本书中所用的文字称做“汉字”,而不是“英文”,也不是“日文”……•这些“课本”“杂志”“小说”“汉字”“英文”……等等,从语言的角度看,叫做“词语”;而从逻辑角度看,它们就又都是一些“概念”。•概念,就是借以准确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跟其他事物或现象区别开来的思维形式。•据说,柏拉图曾对“人”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他的学生不同意他的观点,就去捉来了一只鸡,扒光了毛,拿到柏拉图面前嘲讽他说,这就是老师您说的“人”呀。•柏拉图的定义之所以显得可笑,就是因为“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并不是人的根本属性,虽然人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但柏拉图的定义却把“人”的外延扩大了,把一些不属于人的事物都能囊括其中,这才让他的学生抓住了把柄。•可见,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外延则指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那么,怎样表述一个概念呢?•表述一个概念的方法叫做“下定义”。•下定义的方法是这样的——•概念=本质属性+同属略宽类别。也就是•M就是A的B的C的……N。•其中M是被定义事物或现象,A、B、C等是M的本质属性(特点),N是M的同属略宽类别。•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能利用工具劳动的高级动物。•“能制造工具”、“能利用工具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可以区别人与别的生物;“高级动物”是范围比“人”宽一个级别的与“人”同属的类别。•如果,将“高级动物”换成“动物”,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被不恰当地扩大了;•或将“能制造工具并能利用工具劳动”改换成“能利用工具劳动”,那也是扩大了概念的外延,因为大猩猩也“能利用工具劳动”。•你能给“女子中学”和“凳子”下定义么?•老师给的定义是——•女子中学就是介于小学阶段和大学阶段之间的专供女性接受基础教育的学校。•凳子是由木材或者金属等硬质材料做成腿和面而成的供人坐的一类家具。•定义一个概念容易出现的问题•①过宽②过窄•③循环定义(用A定义A或用A定义B,再用B定义A;或者用A定义B,用B定义C,用C定义A。)•如:什么是百度?——百度是一个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是什么意思?像百度那样的网站就叫做搜索引擎。)鲁迅的《孔乙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说孔乙己明明偷了别人的书,却死不承认,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他的回答引得众人哄笑起来。别人为什么笑孔乙己?“偷”和“窃”在概念上本是全同关系,孔乙己却硬把它们说成全异关系,企图以此来蒙混过关,结果当然就引来嘲笑啦!可见,学习逻辑,还有一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常见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有——•①全同关系。妈妈/母亲•②包含关系。国家/中国•③交叉关系。共青团员/中学生•④矛盾关系。战争/和平•⑤反对关系。黑/白、吃/穿•⑥全异关系北斗星/吃饭ab全同关系a包含关系bbaabab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在语言表述中常有罗列事物的情况,罗列事物时不小心就会犯概念交叉错误。为防止出错,要遵循“同属同级别罗列”的原则。放在逻辑里说,罗列事物就是概念划分的过程。“同属同级别罗列”,就是按照同一个标准来划分概念。•下面对某些概念下的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1)衣钵,原指佛教中师傅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后来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和技能等。•(正确)•(2)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进行陈述的内容。•(循环定义)•(3)新闻就是多数人感兴趣而带有刺激性的事件(比如战争、犯罪等)的报道。•(定义过窄)•请你判断下列各对概念之间的关系:•文学作品——小说•(包含关系)•鲁迅——《孔乙己》的作者•(全同关系)•教师一作家•(交叉关系)•社会主义制度一资本主义制度•(矛盾关系)•真理一谬误•(矛盾关系)•阿Q一老舍•(全异关系)•下面的划分错在什么地方?•①图书馆里有外国小说、古典小说和侦探小说等。•(没按同一标准划分。造成概念交叉。国别、朝代、内容)•②今天大扫除,女同学擦玻璃,团员扫地,班干部抹桌子。•(没按同一标准划分,造成概念交叉。性别、政治面貌、干群)•③词可以分为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褒义词和贬义词。•(没按同一标准划分。音节、意义、色彩)第二课时•通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逻辑研究的内容主要有:概念、命题、推理、思维的一般规律。•什么是命题呢?•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思维形式。所以,命题有叫做“判断”。•如:•①所有人是动物。•(对“人是什么”做出判断)•②如果天在下雨,那么地是湿的。•(对“天下雨时的地面情况”做出推断)•③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对二人孰先孰后做出判断)•命题怎么表述•1.只有陈述句才直接表达命题•下面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是命题?•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第二句是疑问句,它仅仅提出问题。•第三句是祈使句,它表达一种要求、愿望。语句是感叹句,它只是抒发情感。•这几类语句都没有直接描述事件,也这就无所谓真假,因此它们不表达命题。•第一句作为陈述句,描述了红豆生长的客观情况。这个描述是符合事实的,因此它是一个真的陈述句,它表达了命题。•2.同一个命题可以有不同的语句表达形式。•这表现在不同的民族语言对同一个命题的表达是不同的,并且在同一民族语言中对同一命题的表达形式也是多样化的。•3.一个句子可以表示不止一个命题。•这就是多义句。如:“王小刚在飞机上写字”,可以表示“王小刚在飞机里面的桌子上写字”,也可以表示“王小刚把字写在飞机的机身上”。•“我们煤气厂今年夏天一定供好气”,在书面语里表示了两个命题:一个命题是供应好的煤气;一个命题是要把供气工作做好。•4.命题在表达中的基本原则:•要准确表达意思,就要一个句子只表示一个命题。•如果不幸一个句子表示了不止一个命题,就要通过上下文清除多余的命题。•5.命题在表达中的特例——预设义•我们在语文学习和实际生活中,可能经常会发现,一句话在字面意义之外,还可能有类似于戏剧中“潜台词”的言外之意,逻辑学上叫“预设义”或“隐含义”。•如,某大副因操作失误遭到船长的批评,他怀恨在心,于是在航海日志中写道:“船长今天没有酗酒。”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船长在此次航海中经常酗酒”。•“隐含义”的实质就是一个语句语面背后的命题•可见在阅读文章或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懂得别人的各种言外之意。在说写时有意识运用言外之意。请体会下面句子的妙处——•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②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③可是匪徒们走上几十里的大山背,他们没想到包马蹄的麻袋片全烂掉在马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请分析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还隐含着什么信息——①你完成今天的作业了吗?(可能你平时经常没及时完成)②我们继续学习文件。(可能这文件很长,要分段学,或这文件很重要,要经常学)③你准备坐飞机还是乘火车到上海?(费用不同、费时不同,请自行定夺)④从那以后,祥林嫂就不再提那件令人伤心的事了。(不是自愿的、有难言之隐)•那么,什么又是“推理”呢?1.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推出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2.推理由前提、结论、推理联项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前提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已知判断;结论是推出的新判断;推理联项是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结项。例如:•①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尊重科学的,所以不尊重科学的人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②所有地质学家都是科学家,李四光是地质学家,所以,李四光是科学家。•例①中,“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足尊重科学的”是前提;“不尊重科学的人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结论;“所以”就是推理联项。•例②中的“所有地质学家都是科学家”和“李四光是地质学家”是前提;“李四光是科学家”是结论;“所以”是推理联项。•常见的推理联项有:所以、因此、由此可见等。•推理的基本形式有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直接推理:由一个前提直接推出一个结论的推理。例如上面的例子①。•间接推理:由两个前提退出一个结论的推理。如上面的例子②。•间接推理常见形式:三段论推理和二难推理•三段论推理•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断为结论的间接推理。例如:•凡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抢劫行为是犯罪行为,所以,抢劫行为是违法行为。•其中:“凡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是大前提;“抢劫行为是犯罪行为”是小前提;“抢劫行为是违法行为”是结论。•思考讨论——•古时候,有两人同时生了孩子,其一人的死了,把另一人的偷走。两个母亲为此告到官府。大家想一想,能否用三段论智断孩子。•教师明确——•真正的母亲都不忍心伤害自己的孩子,XX忍心伤害了这个孩子,所以XX不是这个孩子的母亲。•③在实际的语言当中,三段论很少有像上面这样完整的语言形式,总是省略了一段或者两段。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能补出这个推理的省略部分么?•教师明确——•省略了大前提“圣贤是不会有过的”。第三课时•什么是“二难推理”•①二难推理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种可能推理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②《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第三次打白骨精时,实际上就面临了二难,因为根据前面两次的经验,如果孙悟空第三次把白骨精打死,他就可能被师傅赶走,但如果不打死白骨精,师父就会被白骨精吃掉。所以,打白骨精或者不打白骨精,所引起两种后果,或者孙悟空被师父赶走,或者师父被白骨精吃掉,都是孙悟空所不愿接受的。•本专题开始语中的国王释放俘虏就是因为遇到了“二难推理”。•关于“逻辑规律”•逻辑规律有哪些?•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普通逻辑基本规律对人的思维有强制性,违背了它,思维就会发生混乱,人们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和准确地表达思想。同一律对人的思维有哪些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其中:“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2.违反同一律的常见表现•①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②偷换论题或混淆论题或转移论题。•思考题——•一旅行者又饥又渴,来到一酒店。他问:“老板,夹肉面包多少钱一份?”•“五先令。”•“给我来两份。”•“好。”•“老板,我感到渴比饿更厉害。可用两份面包换十先令一份的啤酒吗?”•“当然可以。”于是他喝完酒就走了。老板急忙叫住他:“你还没付钱呢?”•“我不是用面包换的酒吗?”•“可你面包未付钱啊。”“我没吃你的面包,为何要付钱呢?”•“是啊,可是……”老板一时找不出问题出在哪里,只好让他走了。•大家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呢?•老师明确:店里的规定应该是“吃喝我店的东西要付钱”,这个论题被偷换成“吃了店里的面包要付钱”。•矛盾律对人们的思维有些什么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都是真的。就是说,对一个对象不能既肯定又否定。•矛盾律的常见表现有哪些•自相矛盾(出尔反尔、自己打自己嘴巴)•例子:①价值连城的无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