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万名党员进党校”学习收获罗倩雯八月,我认真参加学习了教育局组织的“万名党员进党校”的学习活动,在本次为期两天的学习中,有幸聆听了市委党校教师的精彩讲座,受益匪浅。,让我感触很深,对党的群众路线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作为一名一线的党员教师,我深知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应牢记党的宗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意识,永远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这是人民教师的精神所在。下面我谈一谈我的一些收获:其中第一讲王思慧老师的讲座“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二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是一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通过深入学习,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要通过深入学习,进一步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四个自信”。要通过深入学习,进一步增强“八个本领”,解决本领恐慌问题,全面提高新时代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素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深刻地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用智慧、肝胆、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条主线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鲜亮底色,是习近平总书记用智慧、用肝胆、用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的动力之源。由于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习近平总书记能够始终“用智慧”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由于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能够始终“用肝胆”奋力续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由于有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作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能够“用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学习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应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最深教育、最高智慧。另一位老师李琳的讲座《提升新时代应对与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我们老师来说非常的实用,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学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率有所增高,有关学校安全稳定的问题牵动了千家万户。频发的校园安全事故不仅给学生、学校、家庭带来了不可弥补的创伤,而且也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对于学校突发事件,一旦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就有可能使整个学校变成人们关注的焦点,弄得人心惶惶,不仅教师无法专心授课,学生亦焦虑不安。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学校突发事件,化危为安,创建和谐校园,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学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必须在规定的报告时间,按照规定的报告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在处理过程中,学校还应将事件初步性质、发生的可能原因以及事件处理变化情况报告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处理危机事件,无论对教职工、受害者及家属,还是新闻媒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必须坚持真诚坦率的原则,不逃避责任,不隐瞒事实真相。同时学校还应多沟通说明,主动公布相关信息,把事实真相及正在做出的努力报告给公众,使公众了解情况,理智地对事情做出判断。弄虚作假,封锁信息只能增加公众的好奇,猜测甚至反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使学校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流言止于智者”,增加透明度,流言会不攻自破。另外,老师说到提高学校应急处置工作水平是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关键。一旦出现问题,校长要处变不惊,审时度势,靠前指挥,妥善应对,迅速动员和组织力量,采取有效、果断措施把问题解决好。健全机制,快速反应。学校要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制订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踩踏事故、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将预案的每项工作,每个环节细化,分解和落实到人,明确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干部、师生怎样应对突发事件,按预案自救互救,镇静有序地控制事态,最大限度地减少师生生命财产损失。要充分发动师生,依靠师生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形成人人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应急教育。(比如我们熟知的明通小学踩踏事件。)除了这些精彩的讲座之外,,我还自学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全书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分三十个专题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读后帮助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聚焦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历史“厚度”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延续性。中国道路的崛起不是突然性爆发的,而是基于长期的历史积累,抓住了重大契机的崛起,其发展具有历史的延续性,是可持续的。追溯过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进程的历史底蕴,也有改革开放之前的社会制度变革的理论基础,更有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理论带来的源泉。立足当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从哲学“深度”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非纸上谈兵,而是经过三十余年总结的理论精华。评判社会进步的标准有三条: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十余年实践解放发展了生产力,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生产力发展带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发展;解决了“米袋子”“菜篮子”问题,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生活水平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中一个关键点是实事求是。客观评价改革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适合于中国的发展之路。从发展“高度”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代感。现代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但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面临着层出不穷的难题和考验。创新能力不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金融脱实向虚、人才结构失衡……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一面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大而不强;一面是性价比高的产品需求得不到满足,部分消费流向国外,在人民群众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过程中,供给面无法适应需求面升级的矛盾愈发凸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棒”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接力跑”,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力开辟了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高度。从改革“力度”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怎样实现现代化,怎样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三十多年过去了,改革进入深水区,进入攻坚阶段。怎么办?实践告诉我们,还是一条,改革创新。坚持改革,才有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创新,开拓思维,改革才有后续力量与空间。然而。这一切均根植于实践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持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支撑。中国才能由大国走向强国,在站起来、富起来的实践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中国“角度”探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色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发展进步的要求,具有本国独一无二的特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符合中国当代国情的正确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严格按照“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要求,切实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从世界“广度”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广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将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一个全面开放的中国,将对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第一次以发展中国家身份为筹划人类未来而推出的世纪工程,也是中国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优化全球经济治理、重建世界交往理性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成效惠及世界。“一带一路”建设,既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关系到全人类的发展;既关系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也关系全球治理结构的优化;既关系世界均衡发展,也关系世界经济地理的重构,还关系到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思维广度,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展示了中国模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重大命题必将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至关重要的方向指引,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展望未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一名普通的金融从业人员,在认真学习了十九大报告,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后,我庆幸自己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时代让中国站在了世界的中心,而我们每个人只有脚踏实地做到“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才能不负前人的牺牲与奉献,不愧新时代的使命寄托。新时代的到来赋予了我们年轻人新的使命,正因如此才凸显出认真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精髓的重要性,力争吃透、学透。只有在新思想的指引下,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栉风沐雨、积极进取、努力创新才能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不负民族寄予我们的希望。学习只是途径,不是目的,只有把学习成果运用于实践,才能真正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谛,才能用我们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们,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贡献力量,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