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园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日本园林----宁静的庭园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第1时期:•时间:奈良、平安时代(646年~1185年)•形式:宅院形式的寝殿式庭园和作为佛寺的净土庭园•代表作:平等院凤凰堂,金阁寺•特点:一个共同点是都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水面。•第2时期:•时间:镰仓、室町时代(1185年-1573年)•形式:武家式样和书院式样的宅院,宗教园林中枯山水园林流行•代表作:京都的大仙院和龙安寺•第3时期:•时间:桃山、江户时代(1573年-1867年)•主要形式:比较大尺度的庭园以及茶庭•代表作:桂离宫,:茶庭日本园林的类型•日本传统园林有三类:•(一)筑山庭:“筑山”即所谓鉴赏型“山水园”。“筑山”又象书法一样,分为“真”、“行”、“草”三种体,繁简各异。它是表现山峦、平野、谷地、溪流、瀑布等大自然山水风景的园林。传统的特征是以山为主景,以重叠的几个山头形成远山、中山、近山及主山、客山,以流自山涧的瀑布为焦点。•(二)平庭:一般布置于平坦园地上,有的堆一些土山,有的仅于地面聚散地设置一些大小不等的石组,布置一些石灯笼、植物和溪流,这是象征原野和谷地,岩石象征真山,树木代表森林。平庭中也有枯山水的做法,以平砂模拟水面。•(三)茶庭:茶庭只是一小块庭地,单设或与庭园其它部分隔开,一般面积很小,布置在筑山庭或平庭之中,四周设富有野趣的围篱,如竹篱、木栅,有小庭门入内,主体建筑为茶汤仪式的茶屋。茶庭中亦有洗手钵和石灯笼装点。•从形式上说,日本园林有三种主要类型:①池泉庭园:以水为主题,②枯山水庭园,是以白沙代替水来造景③茶庭,更确切的名称是“露地”。日本园林的类型•平安时代永承七(公元1052)年,藤原氏政权的全盛期,藤原赖通作为自己的别墅修建了平等院。院内引入了宇治河水,园中樱花、杜鹃花和莲花每年喷芳吐艳,藤原力图在平等院营造一种超脱的仙境和极乐净土的气氛。院内主要建筑有阿弥陀堂,又称凤凰堂。堂内有尊国宝阿弥陀如来坐像,是藤原文化的代表之作。2001年3月新开设的博物馆「凤翔馆」,展示著名国宝。平等院还被用来作为日本10圆硬币的图案。平等院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鳳凰堂』•作为佛教寺院庭园的“净土庭园”也是这个时期出现的。按照佛教净土曼陀罗中的描写,“净土庭园”自南门进入后,首先有一个很大的湖,湖中自然有岛,亦有桥相连两岸,通过桥就可以到达本堂。湖中一定种植莲花,因为它正是“极乐净土”的象征。•金阁寺建于公元1397年,原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的别墅,称为北山殿,后改为佛寺,初名鹿苑寺。由于鹿苑寺外表贴金,故又称金阁寺。金阁寺1950年遭火灾,几近焚毁。后于1955年重修。金阁寺耸立在镜湖池水之中,呈四方形。为显示屏府武士政权的一统天下的至上权力,金阁寺舍利殿的一至三层的楼阁分别以幕府政权建筑,皇家宫廷建筑和佛教建筑格式修建,最顶层的塔顶装饰有一具金铜合金的凤凰,远远望去,金光灿灿,绚丽夺目。•金阁寺入口枯山水庭园•日本的庭园以描写自然风景为目的,枯庭即枯山水庭。它是一种利用地形地势建造的庭园。园中无泉池等水景。自从荣西(1141年—1215年)、道元(1200年—1253年)把禅宗传到日本以后,就开始在禅宗寺院建造枯山水庭园。从镰仓时代(约1185年—1335年)后期起,经室町时代(约1336年—1573年)、桃山时代(约1573年—1602年)一直到江户时代(约1603年—1715年)初期的约300年间,是枯山水庭园的全盛时期。•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因此,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与及至--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15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它占地呈矩形,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看是白砂、绿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纯色,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与彼物的交相调谐之处。而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软与石的硬、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又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应。因其属眺望园,故除耙制细石之人以外,无人可以迈进此园。而各方游客则会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有时会滞留数小时,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龙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义。•15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它占地呈矩形,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石组以苔镶边,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古岳禅师在16世纪设计的大德寺大仙院的方丈东北庭,通过巧妙地运用尺度和透视感,用岩石和沙砾营造出一条河道。这里的主石,或直立如屏风,或交错如门扇,或层叠如台阶,其理石技艺精湛,当观者远眺时,分明能感觉到水在高耸的峭壁间流淌,在低浅的桥下奔流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在书院的院子里,做了两尊大石头,取名为”中山石“,以两尊石头为中心,布置成了”峡谷“,“峡谷”间用白砂形成“瀑布”,瀑布“倾泻下来后用碎石铺成了”大海“,”大海里又巧妙的用石头摆成了“船舶”,“仙人岛”,“石桥”这样抽象的景观。京都大德寺大仙院•江户时期,日本庭园中出现了以低矮灌木为主景的修剪式枯山水,其中,以17世纪滋贺县的大池寺庭园为代表作。它将杜鹃灌木丛修剪为几何形体,象征一艘船在波浪中航行,从而展现了一幅禅宗海景图。•同样位于京都的东福寺方丈北庭是日本昭和时代的枯山水庭园。它虽然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却仍然遵循古代的禅宗法则。其最具特色的是,这一庭园中,由苔藓和石块构成棋盘似的小方块,宛如退潮时海岸边的泡沫。它以一条曲线收边,边缘处种以成片的低矮灌木丛,配上星星点点静静开放的杜鹃花,给宁静的庭园添了几分生气。•滋贺县的大池寺庭园,堀远州设计的杜鹃园艺观赏枯山水庭园•东福寺建于公元1255(建长7)年,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是京都五大寺院之一。东福寺取奈良东大寺和兴福寺的头两字为名,称为东福寺。东福寺体现了禅宗建筑风格,寺内拥有日本最古老的山门(国宝),还有天井龙图彩绘的本堂以及国家重要文物的东司(便所)等。寺内的东四南北建有风格迥异的方丈庭园,其中以北庭最为著名。寺内的洗玉涧通天桥,每到秋季,便成为京都观赏红叶的最佳观景地。东福寺方丈北庭通天之红叶通天之红叶•一休寺金福寺の庭泉池庭园•奈良时代后期,庭园池中放入水鸟,并伴以小桥,池中采用岩石,仿造海景容姿,使不易见到海的山间地带因而可以欣赏到大海风景。•日本庭园的发展也始于住宅,它是从住宅的池泉庭园派生出来的。关于池泉庭园产生也很简单,古时候,日本有钱人家的宅子都是座北朝南,这个宅子也可以叫做“寝殿”,或“主屋”,东西两侧还建有房子,类似我国的“厢房”,但日本人称之为“东对屋”,“西对屋”;“寝殿”与“对屋”的连接用“透廊”,类似我国的“过廊”,“回廊”,“游廊”。在东西对屋稍微离开些的南侧的开阔地上,一般建有庭园,即为”池泉庭园“。所谓池泉庭园也很简单,就是挖坑造园,坑里注满水,里面建上岛屿,钓鱼台,小桥,港湾这样的缩景,并用游廊连接,园子里种植花木,这就是最初的池泉庭园。寝殿式庭园•日本的传统庭园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在庭园中挖湖、堆山,以湖表示大海的景色。在奈良时代(646年一784年),因为与中国有水上交通,船只在大海中行驶时,感受到很多陆地上无法欣赏到的景色,为了在自己花园中再现这种景色,多采用这种挖湖的方式来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到了平安时代(784年-1185年),作为一种住宅形式,发展成为寝殿式庭园。一般寝殿的南侧是大面积的花园。被称为“寝殿”的建筑一般多放在庭园的中央,坐南朝北。其左右或者是后方的附属建筑被称为”对屋”。寝殿是一家之主的寝室,对屋是供家族中其它成员使用的寝室。寝殿的南方是主要庭园,有用石子铺设的园路。再往南是人工挖的湖和用挖湖的土堆成的山。一般在湖中设置中之岛,并用小桥进行连接。另外,从对屋通过回廊可以到达南侧的湖岸,在那里有被称为“泉殿”或“钓殿”的庭园建筑,其建筑形式多为一半伸出水面,作为夏季纳凉或是钓鱼、欣赏庭园景色的场所。人们在湖中荡漾着小舟,有音乐的伴奏,吟诗作歌或举行酒宴等活动。不过这只是一种规范的描述,因地形的变化,湖的形状、建筑的配置等都随之自由地变化。•到了镰仓、室町时代(1185年-1573年,寝殿式庭园,建筑渐渐地与武士家的生活不相适应,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简单、素朴的武家或造庭的手法。发展到室町时代(1373年-1573年),又演变成书院式住宅样式。这是日本近代住宅建筑的萌芽,其最终源于镰仓时代(1185年-1373年)的武家样式。庭园也是一样,在镰仓时代的初期,可以看到受寝殿式庭园的影响,多为较大面积的水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水面也渐渐地变小,出现了建筑之间的内庭,湖的形状也变得更加复杂,人们可以沿湖欣赏四周的景色,又可以从某个建筑中眺望远方的景色。与寝殿式庭园相比,镰仓时代的庭园在规模上要小一些,多是在狭小的内庭中创造一种变化丰富的庭园空间。桃山时代,秀吉统一了全国,在伏见、桃山营建了城堡,这些城堡在京都十分豪华。为了与其相协调,庭园也都采用体量较大的庭石和有颜色的石组,作法十分豪放。这种倾向一直延续到江户时代的初期。京都的三宝院、桂离宫、二条城庭园等都是这个时期营建的代表性名园。•桂离宫及仙洞御所、修学院离宫、京都御所,号称京都的四大名园京都桂离宫桂离宫东西长266米,南北324米,面积约66,990平方米。庭园的西部主要以书院、茶亭为主,东部为池泉。水面8853.9平方米。设有溪流和叠水。在水面中有一个被称为“大岛”的岛,其中有园林堂和赏花亭,另外还有两个中岛。同时在东北部有被称为出岛的两个小岛,松琴亭所在地也形成了从东南至西北走向的出岛,在这个三角形地带营建了多处的书院。•山庄的东部有一条被成为桂川畔的小路,并通过一片竹林,这里最早被称为桂离,表现出山庄庭园与自然相协调的造园思想。接下来,从表门入,通过一条砂砾小道来到御幸门。门两侧连接着围栏,入门后有一条用红、青、黑色的砂砾铺设的御幸道。从御幸道向左侧眺望,可以看到红叶山,又称为红叶马场桂离宫/御幸道表門御幸道御幸門穂垣桂离宫/古书院(右)和中书院桂离宫/古书院桂离宫/新书院笑意軒月波楼松琴亭•庭园最具特色的部分全部由人工所建造。作为茶道十分盛行时代的作品,庭园整体就象是连续的茶庭。园内的建筑(月波楼、松琴亭、赏花亭、笑意轩、园林堂等)都是围绕着心字池协调统一地设置在园中。心字池園林堂笑意軒松琴亭前より見た月波楼(右)と古書院(左)桂离宫•在细部处理上也做得十分成功。例如,各种不同寓意的石灯笼和手水钵,还有飞石和延段、角飞石和自然石飞石等人工加工的材料使用在园中。桂离宫庭院天之桥立桂离宫庭园池岸飞石;桂离宫桂离宫庭园石岸桂桂离宫庭园松琴亭前景修学院离宫庭园•地点:京都市左京区修学院式样:茶庭、池泉回游式作庭年代:江户时代初期•修学院所离宫庭园为于京都东北的比睿山西侧,最早修建修学寺,现在的修学院离宫庭园大约完成于万治二年(1659年)。营建这所庭园经历了多次的改建、修复、重建等复杂的过程。宽永十七年(1640年)营造了丹照寺;庆安元年(1648年)建造了山顶上的茶屋;接着又在庆安二年(1649年)营建了御殿,后来被称为丹通寺;明历二年(1656年)把丹照寺移建到大和八岛上

1 / 1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