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教0912班李顺波20090101552古诗朗诵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李绅chúhérìdāngwǔ锄禾日当午,hàndīhéxiàtǔ汗滴禾下土。shuízhīpǎnzhōngcān谁知盘中餐,lìlìjiēxīnkǔ粒粒皆辛苦。生字组词•悯——怜悯悲天悯人•锄——锄头锄地锄草•盘——地盘餐盘键盘•餐——餐具餐桌餐巾诗人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赏析•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除了不懂事的孩子,谁都应该知道的。但是,现实又是怎样呢?诗人没有明说,然而,读者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现实的另一面:那“水陆罗八珍”的“人肉的筵宴”,那无数的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的罪恶和那“船中养犬长食肉”的骄奢。可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课文注释锄禾日当午----锄禾:在种着谷物的田里锄草。日:太阳。当午:正午。汗滴禾下土----滴:滴下。谁知盘中餐----谁知:有哪个知道(理解)。餐:饭食。粒粒皆辛苦----皆:都,全部。全诗翻译•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正午时分锄禾,•身上的汗水一滴滴顺着禾苗落到田地里去。•有谁能理解这盛在盘子里德饭食,•每一粒都来得很不容易呢。赏析前两句既是对第一首的补充描写,表明那广种、丰收,都洒满农夫的汗水;又以“汗滴”与米粒相似为契机,引出后两句:“盘中”的“粒粒”米,来自农夫的滴滴汗,可是又有谁知道呢?以“盘中”映照“田间”,以粒粒饭映照滴滴汗,“谁知”一问,悲愤欲绝。用寥寥四十字概括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形象鲜明,激情喷涌,因而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摘自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诗精选》)这首诗体现了农民的哪些品质?•勤劳•坚韧顽强•无私奉献•不辞劳苦通过这首诗我们想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工作太辛苦了。•我们应该珍惜粮食。•我们不仅仅应该珍惜粮食,还应该珍惜所有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不仅自己要做到,还要影响身边的人。我们这一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呢?小麦小麦的种植和收获时期?冬种(农历11—12月)夏收(农历5—6月)小麦的播种和收获过程?翻地—播种—施肥—锄草—割麦—净麦—晒麦既然农民伯伯种粮食这么辛苦,我们应该怎样珍惜粮食呢?•吃饭时不要挑食•吃饭不要剩饭•吃饭时不要把饭漏在餐桌上•要尊敬农民伯伯学了着首诗你想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农民伯伯你们辛苦啦!•农民伯伯你们真无私•农民伯伯你们好伟大•农民伯伯,从今以后我一定要珍惜粮食,尊重你们的劳动成果认一认玉米小麦胡萝卜白菜水稻课后作业•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查一查与农民有关的诗句•有机会亲自去看一看农民的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