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民经济核算:是在一定经济理论指导下,通过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等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描述,以反映国民经济规模和结构的全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由一套按照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宏观经济账户、资产负债表和表式所组成的,包括符合国际惯例的概念、定义、分类和核算规则的核算框架。在这个框架内,经济数据得以按照经济分析、决策和政策制定的要求,以一定的程式编制和表述。常住单位:它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个主要的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经济利益中心: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范围内使用一些地点、住宅、生产场地或其他活动场所,从事而且有意持续(无限期或相当长期限)从事有显著规模的经济活动。经济领土:涵盖陆地、天空和水域,是由该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所组成。机构单位:是指能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发生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机构部门:是指把种类相似的机构单位归并在一起的机构单位的总称。产业活动单位:按企业所从事生产活动的性质不同进行分解而形成的生产单位。产业部门:是从事相同或类似活动的基层单位的集合。基层单位:是指在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由其主要活动产生大部分的增加值的生产单位。法定所有者:是指在法律上有权拥有该项资产,并能持续获得该项资产所产生的相关收益的机构单位。经济所有者:是指在经济活动中通过承担相关风险,有权获得使用该项资产所产生的收益的机构单位。产品:货物与服务(含知识载体产品)统称为产品。货物:是指对其有某种需求,且能够确定其所有权的有形生产成果。服务:是一种无形商品,作为生产活动的结果,通过这些生产活动,可以改变消费单位的状况,或促进产品或金融资产的交换。知识载体产品:是指那些以消费单位可以重复获取知识的方式而提供、储存、交流和发布的信息、咨询、娱乐等。总产品: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的总和。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中间产品:也称中间消耗,是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货物及各种服务的价值。最终产品:是相对中间产品而言的,它是指由本期生产,本期不再加工,可供社会最终使用的社会产品。增加值:是指常住单位核算期内由生产过程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转移价值之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总和。收入:是人们在一星期当中所能消费的最大值,并且预期他在周末的处境会和周初一样好。收入分配:是指生产过程所创造的价值在参与生产活动过程的要素之间进行的直接分配,以及要素收入在不同单位和部门之间的转移收支产生的间接分配。收入初次分配:是指按照各生产要素所有者对生产的参与状况和贡献,对生产成果进行的直接分配。财产收入:是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将其资产交由其他机构单位支配时所获得的收入。初始收入:是指一个机构单位或部门应收初始收入之和减去应付初始收2入之和的差额。国民总收入:所有机构部门初始收入总额之和。经常转移: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提供货物、服务或资产,但同时又不向后者索取任何货物、服务或资产作为与之直接对应回报,并且交易的一方或双方无需获得或处置资产的一种交易。收入再分配:是指在收入初次分配基础上通过转移支付与获得,使初始收入进一步在机构单位之间所进行的分配。可支配收入:是指机构单位或部门在收入分配过程全部结束后,所形成的最终可供它们支配使用的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所形成的,可供该国最终支配使用的收入。储蓄:作为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和调整后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可支配收入中没有用于货物和服务最终消费的部分。最终消费:是一种行为,是指人们使用货物和服务来满足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最终消费活动。最终消费支出:是指购买者为得到出售者提供给购买者或其指定的其他机构单位的货物和服务,由购买者向出售者支付或同意支付的价值量。实际最终消费:是指最终消费者实际获得的,可供自己最终消费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个人消费:是指为满足居民个人需要,由居民个人直接实现的最终消费。公共消费:是指由政府提供,全社会共享的最终消费。经济资产:是指由机构单位个别地或集体所有,并在一段时期内由于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利益的资产。非金融资产:是一种非金融性的经济资产,包括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生产资产:是指在SNA生产范围内作为生产过程而形成的非金融资产。非生产资产:是指通过生产过程以外的方式形成的非金融资产。住宅:是指完全或基本用作居住使用的房屋或房屋的指定部分,包括各种附属结构,如车库和在住所中习惯安装的所有永久性固定装置。土地:是指地面本身,包括覆盖的土层和相连的地表水,但不包括在土地上修建的房屋或其他的建筑物、任何园林及其生长中的作物、地下资产、非培育生物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等。水资源:是指其稀缺性已导致了行使所有权或使用权,进行市场估价和采取某些经济控制措施的地下蓄水和其他地表水。资本转移:是指支付转移方通过处置现金和存货以外的资产来实现资助,或是接受转移方不得不将资助用于形成现金以外资产,或是两者都满足的一种交易。金融资产:是由所有金融债权、公司股票或公司其他权益以及被货币当局持有用做储备资产的黄金所组成的资产。金融衍生工具:是与某种特定金融工具,或指定指标,或指定商品挂钩的金融工具。经济出现:不通过交易而进入资产负债表的行为。经济消失:不通过交易而退出资产负债表的行为。名义持有收益:是指该笔资产的货币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为其所有者带来利益的价值。中性持有受益:是指在不发生交易和资产物量其他变化的情况下,一笔资产为保持其能够交换到与初期相同数量的货物或服务而增加(减少)的价值。实际持有收益:是指一段时期内,在不发生交易和资产和资产物量其他变化的情况下,一笔资产价值增加(降低)超过中性持有收益的量。3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国民经济核算需要以生产理论为基础。这种生产的范围应该包括一切社会生产活动,不管它是物质生产的,还是非物质生产的。核心:有关生产的概念和理论。范围界定:“限制性生产理论”、“综合性生产理论”。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规则。记账规则:1账户两方的术语。2记账规定。3复式记账和四式记账。记录时间原则:要求交易或其他流量必须在同一时点记录在有关账户中。估价原则:1估价的原则是将市场价格作为估价的基准。2估价的方法是对产出优先基本价格,若得不到也可按生产者价格估价。对产品的使用按购买者价格估价。合并和取净值原则:联合国SNA推荐用总值记录,除非分类本身具有取净值的内在性质。SNA将机构单位和部门划分成哪些类别?机构单位:1住户。2法律或社会实体。机构部门:1非金融公司部门及其子部门;2金融公司部门及其子部门;3一般政府部门及其子部门;4住户部门及其子部门;5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简述机构单位和基层单位之间的关系1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能够代表自身拥有资产和负债,从事各种交易活动,负有法律责任及对经济生活各方面进行财务决策的经济活动单位。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人产出分析所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2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而一个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简述货物和服务的联系和区别。联系:货物与服务统称为产品,都是生产活动的结果。区别:货物是有形商品,服务是无形商品:;货物被生产出来后,在未被消费以前可以储存,而服务则不能被储存;货物的生产和消费(交换)是分离的,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发生的。简述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1生产法:是从各机构单位(或基层单位)生产过程中产出的总值入手,国内生产总值=∑部门总增加值=∑机构部门或产业部门(总产出-中间消耗)2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所创造的收入角度,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雇员报酬+(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混合收入)3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角度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机构(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的(出口-进口))。简述GDP的地位和作用。国内生产总值是整个国名经济核算体系中的第一个总量指标,而且由于它能够完整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水平和规模,因此,成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目前各个国家或地区都采用这一指标来衡量本国或本地区的生产水平和经济实力。它的核算还将对后面若干个总量指标产生重要影响,如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等。什么是国民总收入?它与GDP的关系怎样?国民总收入又称为国民总产值,指一个国家所有有该国国籍的公民(在国内或国外)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是所有机构部门初始收入总额之和)GNI等于GDP加上本国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再减去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GNI=GDP+常住者从非常住者应收的初始收入-常住者从非常住者应付的初始收入=GDP+来自国外的净收入4简述收入分配的构成要素。收入分配的主体:是指在收入初次分配阶段参与对生产成果进行分配的各类经济实体,以及在收入再分配阶段,参与对初次分配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各类经济实体。收入分配的客体:是指被分配的对象。收入分配的宿体:是指在收入分配过程中都有哪些经济实体接受了收入。收入分配的依据:应根据不同的收入分配理论制定不同的收入分配政策。收入分配的方式:宏观角度上看,组织方式主要包括:市场、计划以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三种。收入分配的方法:解决怎样具体分配的造作性问题,同一种分配政策,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分配方法。简要说明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的联系和区别。联系:都属于转移。所谓转移,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提供货物、服务或资产,而同时又不从后者索取任何货物、服务或资产作为与之对应回报的一种交易。都是一种“单方面”的经济行为,或者说是单向交易。区别:1经与资产的获得和处置没有关系,而资与资产的获得和处置相关联;2经会直接影响到可支配收入的水平,而资与资本形成有关;3经会影响到货物与服务的最终消费,而资与最终消费水平无关;4经通常规模较小、经常并且定期发生,而资一般规模大、频率低、发生无规律。简述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的联系和区别。都属于最终消费,但是最终消费主体的性质不同。个人消费包括货物和服务,公共消费只有服务。个人消费的货物和服务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买卖,公共服务不能在市场上出售给个人。个人消费由住户或由政府及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承担支出,共消费的资金来源是政府的税收和其他收入。简述最终消费核算的原则。1最终承担支出原则:支出属于最终承担此项费用的单位,而不属于向出售者付款的单位。2支出的记录时间原则:消费性货物——以货物的所有权从出售者转移到所有者的时间为准记录。消费性服务——在生产者提供使消费者满意的服务完成时记录。3最终消费支出的估价原则:对最终消费支出的估价,需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当支出为实际发生时,支出额以发生支出时应收和应付的金额计算;另一种是当支出为虚拟最终消费支出时,则需视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估价方法。简述最终消费支出和实际最终消费的联系和区别。联系:都属于最终消费,从经济总体来看,二者相等。最终消费支出中住户、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政府(为个人消费承担支出的部分)的个人消费支出部分对应实际最终消费中住户的实际个人消费部分;最终消费支出中政府的公共消费支出部分对应实际最终消费中政府的实际公共消费部分。区别:最终消费支出是消费性货物和服务的支出总额;实际最终消费是所获得的消费性货物和服务的总量。实际最终消费看由谁最终消费,最终消费支出看由谁支付。非金融资产都包括哪些类型的资产?非金融资产是一种非金融性的经济资产,包括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两种类型。生产资产是指在SNA生产范围内最为生产过程的产出而形成的非金融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和贵重物品三大类。非生产资产是指通过生产过程以外的方式形成的非金融资产,包括自然5资源,合约、租约和许可,以及外购商誉和营销资产等三种类型。资本转移都包括哪些内容?现金资本转移:是指转出方通过处置一笔或几笔存货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