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园林植保技术培训班教材》园林植物主要害虫及其防治第三节钻蛀害虫郑州市坪安园林植保技术研究所《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组2009年12月一、本节知识点1.天牛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2.蠹虫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3.木蠹蛾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4.透翅蛾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5.其它钻蛀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二、本节重点上述害虫的综合防除方案三、本节难点上述害虫的生活习性第三节园林植物主要枝干害虫及防治园林植物枝干害虫主要包括鞘翅目的天牛、小蠹虫、吉丁虫、象甲,鳞翅目的木蠹蛾、透翅蛾、螟蛾,膜翅目的树蜂、茎蜂等。多数枝干害虫为“次期性害虫”,危害树势衰弱或濒临死亡的植物,以幼虫钻蛀树干,被称为“心腹之患”。蛀干害虫的特点是:①生活隐蔽。除成虫期营裸露生活外,其它各虫态均在韧皮部、木质部营隐蔽生活。害虫危害初期不易被发现,一旦出现明显被害征兆,则已失去防治有利时机。②虫口稳定。枝干害虫大多生活在植物组织内部,受环境条件影响小,天敌少,虫口密度相对稳定。③危害严重。枝干害虫蛀食韧皮部、木质部等,影响输导系统传递养分、水分,导致树势衰弱或死亡,一旦受侵害后,植株很难恢复生机。蛀干害虫的发生与园林植物的抚育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适地适树,加强抚育管理,合理修剪,适时灌水与施肥,促使植物健康生长,是预防次期性害虫大发生的根本途径。一、天牛类(一)天牛类概述天牛是园林植物植物的蛀干害虫,属鞘翅目天牛科。主要种类有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eter)、光肩星天牛A.glabripennisMotseh、双条合欢天牛XystreceraglobosaOlirier、菊小筒天牛PhytoeciarufiventrisGautier、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swainsoniHope、合欢双条天牛Xystroceraglobosa(Olivier)、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等。1.星天牛(1)分布与危害又名白星天牛、柑橘星天牛。分布很广,几乎遍及全国。食性杂,危害杨、柳、榆、刺槐、悬铃木、母生、乌桕、相思树、柑橘、樱花、海棠等。以成虫啃食枝干嫩皮,以幼虫钻蛀枝干,输导组织被破坏,影响正常生长及观赏价值,严重时被害树易风折枯死。(2)识别特征成虫体长20~41mm,体黑色有光泽。触角鞭状,各节有淡蓝色的行环。前胸背板两侧有尖锐粗大的刺突。鞘翅上有大小不规则的白斑,鞘翅基部有黑色颗粒。卵长椭圆形,黄白色。老熟幼虫体长38~60mm,乳白色至淡黄色,头部褐色。前胸背板黄褐色,有“凸”字斑,足略退化。星天牛1.成虫2.卵3.幼虫4.蛹光肩星天牛星天牛(3)生活习性南方1年1代,北方2~3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干内越冬,翌年3月以后开始活动。成虫5~7月羽化飞出,6月中旬为盛期,成虫咬食枝条嫩皮补充营养。产卵时先咬一“T”形或“八”字形刻槽。卵多产于树干基部和主侧枝下部,以树干基部向上10cm以内为多。每一刻槽产一粒,产卵后分泌一种胶状物质封口,每雌可产卵23~32粒。卵期9~15d,初孵幼虫先取食表皮,1~2个月以后才蛀入木质部,11月初开始越冬。与星天牛相似的种类有光肩星天牛。2.双条合欢天牛(1)分布与危害又名青条天牛。分布于东北,河北、山东、浙江、江苏、四川、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危害合欢、楹树、木棉、榕树、圆柏、孔雀豆、台湾相思、桃树、羊蹄甲等植物。以幼虫钻蛀寄主植物枝条及枝干,导致树势衰弱,重者枝干枯死。(2)识别特征成虫体长11~33mm。体呈红棕色至黄棕色,前胸背板周围和中央以及鞘翅中央和外缘具有金属蓝或绿色条纹。雄虫前胸宽大,触角粗长;雌虫前胸较小,触角细短。幼虫体长52mm,乳白色带灰黄,体圆筒形,前7个腹节背方及侧方各具成对疣突。双条合欢天牛(3)生活习性在浙江、杭州1年发生2~3代。成虫多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产卵于寄主树皮裂缝间。孵化后的幼虫蛀入树干蛀成隧道,通道穿孔向上,也有向下及侧方者,于树皮下深约13.3cm处筑蛹室化蛹,在蛹室上方的树皮下穿一圆形的羽化孔。3.菊小筒天牛(1)分布与危害又名菊天牛、菊虎。分布广泛,尤以江苏、上海,华北一带为重。主要危害菊花。成虫产卵前将菊花茎梢咬成一圈小孔,使植株失水垂萎。被害菊花不能开花甚至全株枯死。也危害野菊、除虫菊。(2)识别特征成虫体长6~11mm,圆筒形,黑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红色卵圆形斑,腹部及足橘红色,鞘翅上被有稀疏的灰色绒毛(图4-45)。老熟幼虫体长9~10mm,前胸背板前半部有一个淡褐色斑,背板后1/3处有颗粒状的“蝙蝠形”斑。菊小筒天牛(3)生活习性江苏1年2~3代,以蛹或成虫在根内越冬,翌年5~7月间羽化为成虫。成虫产卵前环绕茎梢咬厉大半圈,似刀切,然后产卵于茎内。幼虫孵化后即沿茎干向下蛀食,至9月后以蛹在根部越冬。4.桑天牛(1)分布于危害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杨、柳、榆、枫杨,油桐、山核桃、柞、柑桔、枇耙、苹果、犁、枣、海棠、樱花、无花果等园林树木。幼虫蛀食枝干,轻则影响树体发育,叶小而薄,重则全株枯死;成虫啃食嫩枝皮层,造成枝枯叶黄,幼虫蛀食枝干木质部,降低工艺价值,严重受害时常整枝、整株枯死。(2)识别特征成虫的体与鞘翅都为黑色,密被黄褐色绒毛,一般背面呈青棕色,腹面棕黄色,深淡不一。鞘翅基部密布黑色光亮的瘤状颗粒,占全翅1/4到1/3强的区域。鞘翅中缝及侧缘、端缘通常有一条青灰色狭边。翅内外端角有刺突。桑天牛危害状幼虫体长60mm左右,圆筒形,乳白色。第1胸节发达,背板后半部密生棕色颗粒小点。其中央夹有3对尖叶状凹皱纹。(3)生活习性南方每年1代,江、浙等省2年一代;在北方2或3年完成1代,以未成熟幼虫在树干孔道中越冬。成虫于6、7月间羽化后,一般晚间活动有假死性,喜吃新枝树皮、嫩叶及嫩芽。被害伤痕边缘残留绒毛状纤维物,伤根呈不规则条块状。卵多产在直径10~30mm粗的一年生枝条上。先咬破树皮和木质部,成“U”字形伤口,然后产入卵粒。卵经两周左右孵化,初孵幼虫即蛀入木质部,逐渐侵入内部,向下蛀食成直的孔道,老熟幼虫常在根部蛀食。化蛹时,头向上方,以木屑填塞蛀道上、下两端。5.双斑锦天牛(1)分布危害在全国分布广,主要危害大叶黄杨、卫矛等。以幼虫蛀食树干,为害轻的降低木材质量,严重的能引起树木枯梢和风折;成虫咬食树叶或小树枝皮和木质部。(2)识别特征成虫体长11~23mm,体宽5~75mm。体栗褐色。前胸密被棕褐色具丝光绒毛,鞘翅密被光亮淡灰色绒毛,翅基部中央具一圆形或近方形黑褐斑,肩下侧缘有一黑褐色长斑,翅中部之后处具一丛侧缘至鞘缝的棕褐色宽斜纹,腹面被灰褐色绒毛。雄虫触角超过体长一倍,雌虫的超过体长之半,柄节粗大,端疤内侧开放,第3节大于柄节或第4节。前胸前板宽胜于长,侧刺突短小,基部粗大,胸面微皱,中央两侧散布粗刻点。小盾片近半圆形,鞘翅宽于前胸,向后显著狭窄。翅端圆形,翅面刻点细而稀。雄虫腹末节后缘平切,雌虫腹末节后缘中央微内凹。足粗壮,后腿伸达第4腹节。双斑锦天牛成虫卵长约3mm,长圆筒形,乳白色,快孵化时颜色变为淡褐色。幼虫老熟时体长18~25mm,米黄色,头部前端北面黑褐色,呈三角形。前胸背板有一长方形浅褐色斑块。前胸体节明显比其它各节大。足退化。蛹长约20mm,乳白色,老熟时复眼黑褐色,胸部褐色,触角细长卷曲呈钟条状,体形与成虫相似。(3)生活习性在山东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在当年秋季以幼虫在大叶黄杨的根部越冬,翌年3月上旬日均气温超过11摄氏度时,幼虫继续危害,4月上旬在隧道中咬粗木屑上下阻塞作蛹室,蛹期1月左右,5月上旬开始羽化,选晴天中午在大叶黄杨等向阳顶端交尾。每头雌虫可产卵20粒左右,卵产在离地面20CM以下的较粗茎干上。产卵时先撕咬树皮,造成1个长方形刻槽,再将产卵管插入刻槽内产卵。初产卵乳白色,较软,后渐变硬,卵期7~10天。初孵幼虫先取食刻槽周围皮层内部,2龄后进入木质部,咬成不规则隧道,由产卵孔向下延伸,蛀食木质部。危害大叶黄杨咬成不规则弯曲隧道,易使枝干被风折段,严重时整枝枯死。成虫啃食大叶黄杨嫩茎皮层,使新枝嫩叶枯萎,严重时叶面一片焦黄。(二)天牛类的防治措施1.适地适树,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对在天牛发生严重的绿化地,应针对天牛取食树种种类,选择抗性树种,避免其严重危害;加强管理,增强树势;除古树名木外,伐除受害严重虫源树,合理修剪,及时清除园内枯立木、风折木等。2.人工防治。①利用成虫羽化后在树冠活动(补充营养、交尾和产卵)的一段时间,人工捕杀成虫。②寻找产卵刻槽,可用锤击、手剥等方法消灭其中的卵。③用铁丝钩杀幼虫。特别是当年新孵化后不久的小幼虫,此法更易操作。3.饵木诱杀。对公园及其它风景区古树名木上的天牛,可采用饵木诱杀,并及时修补树洞,干基涂白等,以减少虫口密度,保证其观赏价值。在泰山岱庙内,用侧柏木段做饵木,诱杀古柏上的双条杉天牛,每米段可诱到百余头。4.保护利用天敌。如人工招引啄木鸟,利用天牛肿腿蜂、啮小蜂等。5.药剂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先用镊子或嫁接刀将有新鲜虫粪排出的排粪孔清理干净,然后塞入磷化铝片剂或磷化锌毒签,并用粘泥堵死其它排粪孔,或用注射器注射80%敌敌畏、50%杀螟松50倍液、或采用新型高压注射器,向树干内注射果树宝。在成虫羽化前喷2.5%溴氰菊酯触破式微胶囊。二、小蠹虫类(一)小蠹虫类概述小蠹虫属鞘翅目小蠹科,为小型甲虫。大多数种类侵入树皮下,种类不同,钻蛀坑道的形状也不同,是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主要种类有松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piniperdaLinnaeus、松横坑切梢小蠹T.minorH、柏肤小蠹PhloeosinusaubeiPerris等。1.松纵坑切梢小蠹(1)分布与危害属鞘翅目小蠹虫科。分布广,我国南、北方松林均有分布。主要危害马尾松、华山松、油松、赤松、樟子松等松类。成虫补充营养时钻蛀松树顶梢,使被害梢头枯黄脱落,如同切梢一般,故得名。成虫产卵时喜产在衰弱木上,幼虫在树干韧皮部内蛀坑道,致使林木死亡。松纵坑切梢小蠹1.成虫2.坑道(2)识别特征成虫体长3.5~4.7mm,黑褐色或黑色,有光泽,并密布刻点和灰黄色绒毛,前胸背板近梯形,上具清晰刻点和棕色细茸毛,前翅基部具锯齿。前翅上点刻沟由大面清晰的刻点组成,排列整齐,列间部显著宽于刻点沟,上面具有小而尖的瘤起和竖起的绒毛。前翅斜面上,第2列间部的瘤起和绒毛消失,光滑稍下凹。(1)生活习性1年1代,以成虫越冬。南方在枝梢内越冬,北方(辽宁、吉林、山东)大多数成虫从被害梢转到被害木干基周围土内越冬。坑很短,外方残留木屑。在辽宁、山东越冬成虫于3月下旬至4月中旬出蛰飞至新梢上补充营养,然后再侵入衰弱木、风倒木、风折木等。成虫先咬侵入孔,交尾后再咬蛀与树干平行的母坑道,并将卵产在坑道两侧。卵期9~11d,幼虫孵化后,在母坑两侧横向蛀食,咬与树干略成垂直的子坑道。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开始化蛹。5~7月出现成虫,再侵入新梢蛀食,成虫有转梢危害习性,一头成虫能钻蛀几个新梢。10月上、中旬开始越冬。2.柏肤小蠹(1)分布与危害又名侧柏小蠹。分布于山东、江西、河北、甘肃、四川、河南、陕西、台湾等省。主要危害侧柏、桧柏、柳杉等。以成虫蛀食枝梢补充营养,常将枝梢蛀空,遇风即折断,发生严重时,常见树下有成堆的被咬折断的枝梢。繁殖期主要危害枝、干韧皮部,造成枯枝或树木死亡。(2)识别特征成虫体长2.1~3.0mm,赤褐或黑褐色,无光泽。鞘翅上各有9条纵纹,鞘翅斜面具凹面,雄虫鞘翅斜面有栉齿状突起。柏肤小蠹的成虫与幼虫柏肤小蠹1.成虫2.坑道(3)生活习性在山东泰安一年1代,以成虫在柏树枝梢越冬。翌年3~4月份陆续飞出,寻找树势弱的侧柏、桧柏蛀圆形孔侵入皮下,交尾后雌虫向上咬筑单纵母坑道,并沿坑道两侧产卵,4月中旬初孵幼虫出现,主要在韧皮部构筑坑道危害。5月中下旬幼虫老熟化蛹。6月中、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飞至健康柏树或其它寄主上咬蛀新梢补充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