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荷塘月色》语言之美河北省肃宁县南于庄中学闫庆伟【摘要】:朱自清的散文语言自然朴素,力求至“真”,散文《荷塘月色》为精选一例,朱自清依靠淡墨水彩地画,一点看不出浓墨重彩,修辞、联想和想像等表达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从文章的语境来看,动词、叠词的妙用的特色突出之外,还有很多词语的妙用,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特征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极其特殊的艺术魅力。《荷塘月色》的文章标题就告诉读者本文要书写“荷塘”和“月色”。此文的荷塘是“月下之荷塘”,此文的月色是“荷塘之月色”。本文之所以所欲表达的真挚情感有可靠的寄托,是因为文章景物的特色鲜明地突出出来,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景物被生动真实地得以再现,以此给读者倍感真实亲切。《荷塘月色》全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点明题旨:为什么月夜漫步荷塘及漫步到荷塘的感受。第二部分:此为本文主体,恬静迷人的荷塘月色。第三部分:偏重抒情,荷塘月色之美景带起乡思。《荷塘月色》语言上的一大特色是语词的妙用,这些平常化、生活化的语词的运用,使得本文更富魅力。【摘要】荷塘月色散文语言自然质朴朱自清的散文语言自然朴素,力求至“真”,朱自清于《论逼真与如画》里写道“真就是自然”。朱自清雕不用绮丽的、古奥的、生僻的词语琢描绘事物,而千情万态显于轻描淡写之中。同时质朴又不是单纯的,往往依据充盈的思考,依据突然灵动的感受,闪现灵光物象,寓以灵机、灵秀、灵动、灵巧于朴素之中,以此,把读者引入到如诗如画的情境里。散文《荷塘月色》为精选一例,朱自清依靠淡墨水彩地画,一点看不出浓墨重彩,修辞、联想和想像等表达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从文章的语境来看,动词、叠词的妙用的特色突出之外,还有很多词语的妙用,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特征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极其特殊的艺术魅力。《荷塘月色》的文章标题就告诉读者本文要书写“荷塘”和“月色”。古今中外的诗文里描写“荷塘”的有很多,抒发“月色”之情的更为不少。可是《荷塘月色》里描写的“荷塘”、“月色”更加高于所有别的“荷塘”、“月色”。此文的“荷塘”不同于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文的月色更不是是“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文的荷塘是“月下之荷塘”,此文的月色是“荷塘之月色”。本文之所以所欲表达的真挚情感有可靠的寄托,是因为文章景物的特色鲜明地突出出来,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景物被生动真实地得以再现,以此给读者倍感真实亲切。一、笔者对文章做以下简要解析《荷塘月色》全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点明题旨(1~3):为什么月夜漫步荷塘及漫步到荷塘的感受。文章首句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把全文的感情基调确定下来。描述了朱自清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文章的“文眼”集中在全文的第一句。引出了下文的是一个“忽然”。落笔实处,一个“静”字被渗透出来。为了不影响家人,还有表现了一种孤寂的心态所以“悄悄”出门。渐渐升高的月亮是视觉所及;已听不见孩子们的欢笑是听觉所闻。妻子在迷迷糊糊地哄孩子睡觉,妻子也恹恹欲睡了用“迷迷糊糊”来说明。夜深人静,这既表达了朱自清独游荷塘的时间和环境,同时又给出了文章开首透露的朱自清的心境。感到时间过得慢,月亮升高是“渐渐”,原因就是“心里颇不宁静”,正是“心里颇不宁静”才另有一番心思,纵然人静夜深,也听不真切妻子的眠歌,所以只能是“迷迷糊糊”的。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照应到“夜深人静”,朱自清自己的运作是“悄悄地”,文章写墙外已没有孩子们的欢笑,妻子唱着眠歌,朱自清不宁静的心境都被如此宁静的环境衬托出来。第二自然段,总写荷塘月色,虚实结合。写必经的小路去荷塘,描写了周围的景物特点:“路”是“小煤屑”、“寂寞”、“幽僻”、“阴森森的”,“但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森森”“淡淡”。衬托出淡淡的忧愁,一种寂寞的氛围,路阴阴森森,月光淡淡,本段衬托出淡淡的忧愁,表达了一种寂寞的气氛。虚写无月的黑夜的怕人,实写沿塘的曲径和树木,勾勒荷塘四周环境,仅用寥寥数笔,做好了铺垫着重下文具体细致地描绘荷塘月色。第三自然段,披露本文伊始“心里颇不宁静”的理由,抒发月下独处的自由感。以“我且受用这无的荷香月色好了”一句话很自然过渡至第二部分。从课文第3自然段逐句分析,第1句表达朱自清独游荷塘的姿态神情,第2、3、4句:说明现在自由,可是白天没有自由,再一次暗示作者独处月下与白天不同,此处,再明确平常身而不由己,第5句:作者三朱自清在夜阑人静的深晚踱游幽僻的荷塘,继续表达平常身不由己,而再三感慨自身平常不能自由,流露出感到孤独、寂寞的心情,同时表达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把本段语言和本文开始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联系起来,朱自清对现实世界的苦闷清晰表达给读者,第6句:“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一句引入后面详细描写荷塘月色的起领,同时又流露出压抑不自由的朱自清暂短得以闲在时间欣赏荷塘月色的暗淡的喜悦。第二部分(4~6):此为本文主体,恬静迷人的荷塘月色。第四自然段,详细描绘荷塘,按正顺序描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荷叶,舒展圆形;荷花,剔透晶莹、忽现忽隐、多姿妍媚、不染纤尘;荷香,若无若有、飘渺轻淡;荷波,凝碧;流水,脉脉。层次井然,栩栩如生,柔美动人,委婉精细。处处有月,可是全段没有谈月。写荷叶、写荷花、写荷香、写荷波,这些都是显然于月光闪耀下的。第五自然段,尽然着墨月色,开始是正面写,紧跟上反衬。修辞手法多用比喻等,熨贴工巧。有暗有明,有影有光,在月光的映照下,更深一步描写了荷塘胜景。朱自清再次运用“通感”或“移觉”的修辞手法,把前面表述的月光、树影完全揉合在一起,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整合树立到读者面前,让读者倍感清新雅洁,享受于艺术之中。第六自然段,突出写树,朱自清把视线由荷塘以里拓展到荷塘以外,按顺序以方位、距离、高低来具体描写,树密且多,总写四周,荷塘被重重围住,照应上文的“幽僻”,接下来是附近的树色、树姿、远方的远山于树梢之上、再回来描写灯光在树缝里的、蝉鸣在树上和蛙声在水里,富有立体感,层次分明,宁静深远、清淡朦胧的环境特点再一次和盘托出。在月色笼罩之下的所有的景物,看起来没有一处写月,其实月色得以处处体现。第三部分(7~9):偏重抒情,荷塘月色之美景带起乡思。第七自然段,承上文宕开一笔:“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一句,转来新意。本文从此放开来,联想至采莲在古代诗词里的描绘,而后又收回在眼前,发出感慨缺憾:“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由此极自然地牵动出思乡的哀愁:“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此种乡愁到作品中的投影,正是表达出当时朱自清苦闷矛盾心情,表达了朱自清发自内心的不悦和对美好光明生活的愿景。第八、九自然段,朱自清勾勒出一幅江南采莲图,着重表达了江南采莲图快乐美好、相亲相爱、无忧无虑、自由幸福之特点,一幅江南采莲图由“忽然”引出,以致从“实”到“虚”,一种与前文孤寂幽静相反的热闹欢乐的境界被开辟出来了。一动一静,一实一虚,相得益彰,前后映衬。朱自清看似得到了短暂的“宁静”,而又回到了现实中来:“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表现朱自清没有办法在现实生活里得到愿望中的“宁静”,此结果正是由现实社会的残酷带来的。朱自清的复杂的情感在文章中流露出来:他通过《荷塘月色》告知读者:我们人类有“三个世界”栖居在心灵里,这些分别是“现实世界”、“荷月世界”、“理想世界”。第一为“现实世界”。人类心灵的长居之地存在于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其一提供物质基础,目的为人的身心生存,其二也是一种源头,存在于一切苦闷、烦恼、不得自由的人类心灵中。荷月世界的最大特点有二:一是清净,二是自由。荷月世界,可以给人类心灵超脱与自由,但它只能是暂时的。荷月世界相邻于现实世界,种种苦闷与烦恼在现实世界里,可能会乘虚而入,随风而起于不经意间。在“江南采莲图”里,真正的理想世界是心灵无忧无虑、无烦无恼的寄托。朱自清所追寻的相亲相爱、自由幸福、无虑无忧的理想世界的化身即为“江南采莲图”。人类心灵的梦想家园即为理想世界,它没有办法置身,只能栖居于想象的方式。我们人类的心灵不能在苦难的现实中堕落、沉沦,就是因为有它的存在。笔者对本文做简要分析:从不静、求静、到得到静的情感思绪,是一个圆形是本文的内结构;朱自清依空间顺序描写了一次夏夜游,从出门过小径,再至荷塘,复又归来,是本文的外结构。二、笔者对本文语言之美做以下赏析《荷塘月色》语言上的一大特色是语词的妙用,例如,“带门”和“推门”,意蕴丰厚;“田田”和“折折”,新颖形象;“悄悄地”和“轻轻地”,生动含蓄等等。这些平常化、生活化的语词的运用,使得本文更富魅力。(一)、意蕴丰厚的“带门”和“推门”“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和“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这首段和末段中的一个“带”和一个“推”字,乍看平淡无奇。但是,细细品味之后,我们会发现此二字意蕴丰厚。无论是从全文感情基调、上下语境还是从首尾呼应的角度,我们都能感受到朱自清的匠心独运。从客观语境的角度看,作者想抛掉“颇不宁静”心绪,此时,月光皎皎,柔和淡雅;喧嚷之声,化为宁静;环顾四周,清静无比。润儿已经熟睡,妻子正在“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此时此刻,容不得任何响动。从主观语境上看,“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面对皎洁如水的月光,宁静淡雅的夜色,作者此时的心绪不是激越、不是欢愉,而是一种“淡淡的忧愁”。所以,“带”字这个动词蕴含“轻柔”、“随意”双层意味,准确形象的表现出了文章所要呈现的主客观情境。从文章首尾呼应的角度看,从首段轻轻“带”上门出去,到末段默默地“推”门进去,这一“带”一“推”,写出了朱自清心灵深处“热闹不起来”的“颇不宁静”和“郁闷”,也写出了现实生活中不允许发出任何的响动,悄然无声的词语写出了这一系列悄无声息的动作。生活化、平常化的“带”和“推”字,暴露出了作者内在的情思。“带”门外出,告别了惶惶然不能平静的现实世界,迈进了一个无牵无挂、幽静安宁的梦幻世界。“推”门进入,进入了朱自清的现实世界。这实质上就是一场短暂的梦,朱自清求得的宁静仅仅是一种一刹那间的短暂的遗忘。如果“带”字写出了朱自清离家时的轻松之意,写出了朱自清对理想世界的憧憬。那么,“推”字透露出的朱自清回家时的无奈、无助又是何等的凝重!两个词语描绘出的动作,再现了朱自清追求“宁静”而复归“不宁静”的心路经历,微妙而又深切地流露出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然而现实又无法跨过,作者的心情只能抑郁着。这两个动作很富表现力地展现出朱自清灵魂挣扎的凄苦。“带”和“推”,前后照应,使文章融合成一个结构完整的整体。“带”字不能换成“关”字。因为“关”会伴随着一定的声响,用力过重,这种声音必会打破那宁静的、柔美的、富含诗情画意的月夜,同时会破坏作者那富有诗意的“淡淡的忧愁”的心境。“带”字也不能换成“掩”字。从字面来看,“掩”字也包含有“轻轻地”、“慢慢地”等意思,似乎能与文章语境相合。但是,进一步看,“掩”字具有很强的主观意识性,即行为是刻意而为之的。这不能符合朱自清外出时的“淡淡”“随意”的心境。同时,“掩”门也包含有“回转身关”的意思,这样显示出的意思是,他家的门有可能是向外开。如此以来,最后一段就不能再是“推”门而进了,“推”门就要改成“拉”门了。炼字,就是在炼意,炼情。“带”“推”两字拥有如此丰厚的意蕴充分证明了,朱自清不仅是文字的锤炼,而且是思想和情感的锤炼。(二)、“轻轻地”、“悄悄地”语言生动、意蕴含蓄言语传情。“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和“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这两句看似简单随意,其实,“悄悄地”和“轻轻地”展现了不同的客观情境和主观心情。“悄悄地”所传达出的不只是披大衫﹑带上门﹑出去这一系列动作,更是描写出了这一系列动作的默默无声。这个词语中包含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此时相当矛盾的思想正郁积在作者心中。当时,朱自清渴求宁静,渴望超脱世俗喧嚣。于是作者想出去寻找一片天地,一片由自己自由支配的天地。可是,作者却无论如何也穿不透现实这个厚障壁。从行踪上写了作者从家到荷塘,本质上却是写作者由现实跨入了梦境。“轻轻地”表面是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