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1/18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一、选择题1.扑尔敏(化学式为C20H23ClN2O4)是最常见的抗过敏药,关于扑尔敏的说法错误的是()A.扑尔敏分子由C、H、Cl、N、O五种元素组成B.扑尔敏中元素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在第二位的是氧元素C.扑尔敏分子由20个碳原子、23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D.该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0:23:4【答案】AC【解析】A.扑尔敏分子是由C、H、Cl、N、O五种原子构成的,不能说成是由元素组成,说法不错误;B.扑尔敏中元素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在第一位的是碳元素,第二位是氧元素,故正确;C.每个扑尔敏分子由20个碳原子、23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故错误;D.化学式为C20H23ClN2O4,则可知该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0:23:4,故正确。【点睛】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时,一般“元素”与“组成”匹,一般“分子”、“原子”与“构成”匹配。二、选择填充题2.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在甲骨上刻文字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D.用石块修筑长城【答案】C【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在甲骨上刻文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指南针指引航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用泥土烧制陶瓷过程中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2/18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用石块修筑长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B【解析】A.向试管加颗粒状固体时,试管应横放,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竖起将固体颗粒滑到试管底部,故不正确;B.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用,用后一定不能洗涤,故正确;C.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液体不能直接倒入漏斗内,故不正确;D.加热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不正确。【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B.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间隔随温度变化而改变C.水变成冰后水分子不再运动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小【答案】A【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正确;B.温度计中的水银是由原子构成的,热胀冷缩是因为原子间间隔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故不正确;C.构成物质的微粒是运动的,水变成冰后水分子仍然是运动的,故不正确;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大,微粒间的作用力较小,故不正确。【点睛】微粒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之间有间隙;总是不断运动的.5.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3/18A.氮气用来保护粮食,是利用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B.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C.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D.液氮可用于冷冻麻醉,是利用液氮气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量【答案】B【解析】A.氮气常温下不活泼,氮气用来保护粮食,是利用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说法正确,故不可选;B.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是氧气不可燃,氧气被用作火箭的发射,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说法不正确,故可选;C.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性质,说法正确,故不可选;D.液氮可用于冷冻麻醉,是利用液氮气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量,说法正确,故不可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6.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读数为amL;随后又倒入部分该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bmL,则该学生第二次倒入液体的实际体积是()A.大于(b-a)mLB.等于(b-a)mLC.小于(b-a)mL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学生初次读数时仰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读数为amL,实际体积大于amL;倒入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b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bmL;则该学生实际加入的液体体积小于(b﹣a)mL,故选C。【点睛】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7.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说法错误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288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4/18B.核内有115个质子C.是金属元素D.核内有172个中子【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A.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说法正确;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Mc的原子序数为115,即质子数为115,说法正确;C.该元素的元素汉字名称偏旁为“金”字,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该元素的质子数为115,所以中子数=288﹣115=173,说法错误。【点睛】读懂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8.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X的化学式是Ag2S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答案】D【解析】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A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B.X的化学式是Ag2S。故B正确。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C正确。D.反应前后只有银,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D错误。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和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B.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元素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而离子可能再分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的粒子生成【答案】B【解析】A.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跟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FeCl2和FeCl3的混合物,故说法正确;B.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例如Mg2+和Al3+核外电子数都是10它们不属于同一种元素,故说法错误;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离子也能再分,例如:NH4HCO3受热分解时,NH4+就发生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5/18了分解。故说法正确;D.化学变化中,有新的物质生成,一定有新的粒子生成,故说法正确【点睛】本考点考查了微粒的特性,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记忆有关的知识点,而且要能够理解.10.下图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B.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C.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D.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答案】D【解析】A.红磷熄灭后应等到冷却到室温再打开止水夹,故不正确;B.因为空气是许多气体的混合物,再说氧气也不能全部耗尽,所以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不是纯净的氮气,故不正确;C.用极少量红磷,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说法不正确;D.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能防止集气瓶中空气逸出,故说法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平时的学习要加强记忆。1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C.蒸馏海水和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D.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答案】D【解析】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说法不正确;B.明矾能加快水的不溶性杂质的沉降,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故说法不正确;C.蒸馏海水的过程是物理变化而电解水的过程中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故说法不正确;D.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故说法正确。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6/181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产白色固体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产黑色固体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产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气体,不能直接表述为某种确定的物质;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产白色固体;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产黑色固体;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产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A.考点:实验现象13.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你认为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C.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D.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元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外最层电子数为8,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答案】D【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不是只要含有氧元素物质就是氧化物,故不正确;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也可以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故不正确;C.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具有相同质子数两种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例如氖原子和水分子质子数相同,故不正确;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正好是稳定结构,元素的性质比较稳定,故正确。【点睛】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提倡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解决这类题可从找反例入手.14.现有CH4和C2H6(乙烷)组成的可燃性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A.65%B.70%C.78%D.90%【答案】C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7/18【解析】甲烷中碳素的质量分数为:11216×100%═75%;乙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1230×100%═80%;故二者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介于75%和80%之间,比较选项,C正确.15.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D.加热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a和b,a是氯酸钾固体,b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答案】D【解析】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时,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的质量由于氧气的产生,质量不断减小,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故不正确;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后,生成的氢气与氧气体积之比为1:2,而不是图中质量比。故不正确;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加入二氧化锰后,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仅改变反应速率,故不正确;D.a中氯酸钾比b中氯酸钾多,所以产生氧气是a比b多,b是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