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定义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倾向。首先,习惯是个人后天学习和接受社会熏陶的结果;其次,习惯的创新和改造是个体和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小学生应养成的学习习惯1、自己管理时间的习惯按时起床按时到校按时完成作业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娱乐时间2、自主学习的习惯自己管理学习用品主动写作业主动提问3、集中注意的习惯专心听讲专心完成作业关于注意力图片大脑皮层的突触密度,这是证明人类大脑关键期存大的重要的依据。分别为出生、6岁、14岁。神经网络“先密后疏”的原因:就象雪天的路婴儿出生时,网络很少,因为刚刚出生,对外界没有接触,大脑皮层没有形成对事物的网络。而在六岁左右的时候,由于生活中的大量接触,各种网络都形成了,但也有很多没用的,由于得不到强化,就自然而然弱化以至于消失了,保存下来的主要干线就是学习和工作的网络。形成这些网络,就是关键期的工作。这幅图也能解释为什么孩子注意力时间比较短。因为网络很密,四通八达。孩子会对很多刺激作出反应,所以就难以在一件事上保持很长时间的注意。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一)1、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儿童的有意注意开始发展,而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刚入学的儿童,有意注意还是不发展的,所以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如:忘带学习用具,忘写作业。家长要根据不同年龄采用不同方法。2、在教学的影响下,儿童对抽象的材料注意正逐步发展,而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在引起儿童的注意上,仍起着重大的作用。家长要少讲道理,多实践,多体验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二)3、在整个小学期内,儿童的注意力常带情绪色彩。要学会关注孩子的情绪。4、注意的稳定性随年龄不同而不同。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注意的稳定性有一定的节奏。7-10岁时,能连续注意20分钟;10-12岁时,能连续注意25分钟;12岁以上,能连续注意30分钟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要符合其年龄和心理的特点。习惯培养的方法一、层次目标法二、突破法三、体验法四、正强化法五、家庭环境熏陶法六、渐隐法七、反向链锁法八、家校合作法层次目标法习惯培养要根据年龄特点,按层次分解目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习惯培养要注意个体之间的差异,如性格特点。咨询中的案例:焦虑的母亲认为孩子智商有问题严格的时间计划表孩子说:妈妈,你为什么总这么着急?结果:孩子失去学习兴趣,班上最后一名。突破法中医扎针要摸准穴位,培养孩子的习惯也是找准突破口。世界上的孩子千差万别,培养孩子的习惯要考虑自家孩子的心理特点,性格特点。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请试着在一分钟之内说出自己孩子的十个优点。五个呢?做下面的填空练习并照着去做:想一想:我的孩子在()方面明显地比别的孩子强,在()方面好像也不错。在这两方面表扬他,夸奖他,给他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想一想:你的孩子对()很有兴趣,他好像还喜欢()。给他更多的时间来做这两方面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和他一起做。也许他的潜力会让你大吃一惊!体验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和体会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从而强化好的行为习惯,削减不好的行为习惯。案例:培养自带学习用具的习惯体验教育法,让孩子养成对自己负责任的好习惯,让他亲身体验不负责任带来的麻烦和尴尬。美国人的家教原则: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正强化法孩子在某种情境下做了某种事情,如果获得满意或肯定的答复,下次遇到相同情境时做这件事的可能性就会提高,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一种习惯。要点:选择合适的正强化物,如消费性强化物(食品、衣服等),活动性强化物(如去公园,看电影、野餐、旅游等),社会性强化物(如鼓励、表扬等)正强化物必须紧随好行为出现之后,间隔越来,效果越差。社会性强化,如鼓励,表扬等要具体,切忌空洞。家庭环境熏陶法潜移默化,自然似之物质环境熏陶:独立安静的学习空间,书桌、书柜、台灯等;精神环境熏陶:父母的勤奋乐观;对文化知识的尊重;家庭环境的宽松;健康的娱乐方式.渐隐法渐隐原理是人类行为的基本规律之一。如孩子学写毛笔字的过程:最初,父母握住孩子的手描红;孩子自己写,父母用手指出不正确的地方;父母不再用身体帮助,只用言语提示;没有父母的帮助,孩子自己描红;取消描红,自己掌握字体结构。这种方法可以用在帮孩子养成自己管理学习时间,学习用品等习惯上。要点:正确选择目标行为;选择合适的起始刺激,掌握合适的渐近步骤反向链锁法将要培养的目标行为细化分解,使每一步骤都很简单,容易学习.然后从最后一步开始,采用逆向后退,逐步学习.案例:蔡女士的女儿上小学二年级,自己一个人带孩子。白天上班,晚上料理家务,辅导女儿学习,自己还要进修。为了提高女儿的生活技能,首先她从教用电饭煲做米饭开始。将做米饭分为下面几个步骤:(1)在米代里盛出一小碗米;(2)淘米;(3)把米倒进内胆,加一小杯水,盖上锅盖;(4)擦干手,摁下电源开关;(5)摁下电饭煲做米饭的开关。行为分解,及时强化蔡女士有意让女儿看一次自己做米饭的过程,并指出饭由不熟到熟出现蒸汽很正常,不用紧张。然后开始训练:(1)第一阶段:妈妈从1做到4,女儿只做最后一步;(2)第二阶段:妈妈从1做到3,女儿做第4和第5步;(3)第三阶段:妈妈做前2步,女儿做3步;(4)第四阶段:妈妈做第1步,剩下的由女儿做(5)最后完全由女儿自己做家校合作法1+1+1<1还是1+1+1>3梭子鱼、天鹅和虾拉车的故事。天鹅使劲向天空提升,虾一步一步向后倒退,梭子鱼朝池塘拉去。结果车总在老地方。家校配合注重协调,形成教育合力。降低老师的威信,就是降低父母自己的威信。因为在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好。习惯的培养需要父母和学校主动配合。当几个方面力量一致、步调一致的时候,孩子才有一个好的环境,才能在这样的环境里把偶然的行为内化为长久的习惯。如果家庭、学校和社会不协同对孩子教育,孩子就会像小车一样,一动不动。与习惯养成紧密相关的理论1、关键期理论2、皮格马利翁效应3、阶梯理论4、生物钟理论关键期理论洛伦兹发现的“印记—关键期”效应图片狼孩的事情:目前世界上发现了三十多个由动物抚养长大的悲惨的“野孩”。这些孩子没有一个回到人间后变成了完全正常的人,他们的大脑功能和相应的智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同龄的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被发现的时候已经错过了各种能力的关键期。关键期的细致划分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8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2岁半至3岁是教孩子怎样遵守规则的关键期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岁至5岁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4岁至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至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小学阶段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期9岁到10岁是孩子行为由注重后果过渡到注重动机的关键期小学1、2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小学3、4年级是纪律分化的关键期小学3、4年级、初二、高二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是记忆的黄金时代初中阶段是意义记忆的关键期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少女雕像,爱神神话寓意:把全部的心血灌注到自己喜欢的人或事上,会起到极好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试验:从学生中随机抽出20%的学生,将名单交给校长和任课教师,说是“最有发展途者”,8个月后,果然成绩提高很大,而且自信心强,活泼开朗。试验的结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亦然。阶梯理论不同年龄,不同习惯的养成,应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如养成思考的习惯,对1-3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要求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4-6年级,要求根据问题搜集信息,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培养良好习惯,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定的发展阶段。有关研究证明,一个习惯的养成最短需要21天。生物种理论生物钟又叫生物节奏和生物节律,是指生物周期的节律现象。生物钟的一般规律:最佳起床时间:早晨5-6点最佳用脑时间:上午8点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上午10点精力充沛;下午2点反应最敏感;晚上8点记忆力最强;最佳午休时间:下午1点;最佳睡眠时间:晚上9-10点。注意自己的孩子生物种的特点;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谢谢!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