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一、名解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or选择)二、选择新生儿期:死亡率最高婴幼儿时期:易得感染性疾病学龄前期:易得免疫性疾病,如:急性肾炎、风湿热青春期:第二次发育、第二性征逐渐明显第二章生长发育一、名解二、填空三、选择(亲爱的们加强记忆来了:颅内压特别高的一定要先降颅压在做腰穿,防止脑疝)1、婴儿易患支气管肺炎、成人易患大叶性肺炎2、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3、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测量(具体请看17页2-1)体重:新生儿男孩3.3±0.4kg,女孩3.2±0.4kg。出生后第一周暂时性下降3%-9%,第7-10日恢复(生理性体重下降)。1-12岁:体重(kg)=年龄×2+8身高:新生儿出生时身长50cm。3-12岁:身高(cm)=年龄×7+75头围:出生时32-34cm,在1岁内增长最快,前3个月和后9个月各增长月6cm,6个月44cm胸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等于小儿岁数减14、出生时上部量(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中点在脐上,随生长中点下移,2岁在脐下,6岁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12岁恰位于耻骨联合上缘。此时上部量与下部量相等。5、头颅骨的发育:颅骨缝3-4月闭合。前囟1-1.5岁闭合,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凹陷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后囟6-8周闭合。6、前囟测量:对边中点连线的长度。7、前囟的意义1)平软(正常)2)早闭过小(头小畸形)3)迟闭、过大(于佝偻病、甲低)4)饱满(颅内压升高、感染、出血)☺5)凹陷(极度消瘦、脱水)8、牙齿的发育:乳牙共20个,恒牙共32个,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2岁半左右出齐。12月未出牙可视为异常。2岁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4-6。9、儿童计划免疫:小儿生病时不能打疫苗1)乙肝:0、1、6(月)2)卡介苗:出生时3)脊髓灰质炎:2、3、4(月)、4岁,冷开水送服。4)百白破:3、4、5、18-24(月)5)麻疹:8月、7岁注:小儿生病时不能打疫苗四、简答第四章儿童营养与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一、名解食物热力作用:进食后胃肠道消化吸收及食物代谢时产生的热量超过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二、填空婴儿每天460KJ(110Kcal/kg/天),换算4.18三、选择1、小儿能量需求:基础代谢、体力活动消耗、生长所需、食物热力作用、排泄消耗。2、婴儿需水量150ml/(kg.d),较成人肾功能不全,所以需要的多3、母乳成分的变化1)初乳:产后4-5天以内的乳汁,淡黄色,含脂肪较少而蛋白质较多(以免疫球蛋白为主);维生素A、牛磺酸和矿物质含量丰富2)过渡乳:产后6-10天的乳汁,脂肪高,蛋白质、矿物质含量逐渐减少3)成熟乳:产后11天-9个月的乳汁,蛋白质含量更少4)晚乳:产后10个月以后的乳汁,量和营养成分均明显减少4、母乳喂养:冰箱冷藏,温水复温,勿煮沸人工喂养:需奶量=110kcal/kg×体重kg8%糖牛奶每100ml产100kcal,故婴儿需要8%糖牛奶110ml/(kg.d)水:150ml×体重=AA-需奶量=加水量5、产能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6、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发病机制看看哈,为什么发生低钙惊厥P71)7、手足搐搦临床表现:1)隐匿期:面神经征、陶瑟征、腓反射2)典型发作:惊厥(最常见)、手足抽搐、喉痉挛三、简答1、母乳喂养的优点:营养丰富,易于吸收;增强婴儿免疫力;喂哺方便;促进母婴情感交流;有利于母体健康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特别强调一下,此题简答题准备,别背太多)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神经兴奋性改变1)初期(早期):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易激惹、烦闹、睡眠不安、夜间啼哭,出现枕秃2)激期(活动期):主要为骨骼改变、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迟缓头部:颅骨软化、方颅、前囟增宽、易患龋齿胸部:佝偻病串珠,郝氏沟、鸡胸,漏斗胸四肢:X型腿、O型腿运动:腹肌张力下降,腹部膨隆如蛙腹神经、精神: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伴发感染3)恢复期:经适当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接近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4)后遗症期:2岁以后,临床症状消失,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四、未知题型1、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指进食后胃肠道消化吸收,及食物代谢时产生的超过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也称食物的热效应。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1)户外活动:生后2~3周带婴儿户外活动,夏天避免太阳直射,可在阴凉处活动。(2)补充维生素D(3)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4)加强体格锻炼(5)预防感染(6)健康教育:新生儿出生2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D400-800IU3、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表现及护理病因:血清离子钙降低直接病因(1)典型发作:1)惊厥:多见于小儿。最常见。突发四肢抽动,两眼上翻,面肌抽动,神☺志不清。时间持续数秒至数分,可有发绀。停止后意识恢复,精神萎靡而入睡,醒后活泼如常。数日1次至1日数次。轻者仅短暂的眼球上窜和面肌抽动,神志清楚。2)手足抽搐:见于较大的婴幼儿。突然手足肌肉痉挛呈弓状,手腕屈曲,手指僵直,拇指内收贴紧掌心,踝关节僵直,足趾弯曲。停止后活动自如。3)喉痉挛:见于2岁以下的小儿。最严重。喉部肌肉、声门突发痉挛,出现呼吸困难,吸气时喉鸣。可突然窒息而猝死。(2)隐匿期:没有典型发作的症状,可通过刺激神经肌肉引出:面神经征,陶瑟征,腓反射。(3)治疗要点—急救处理:顺序:吸氧→镇静→补钙→维生素D方法:立即吸氧,保证呼吸道通畅;控制惊厥与喉痉挛,用10%水合氯醛,每次40-50mg/kg,保留灌肠;地西泮,每次0.1-0.3mg/kg,肌肉或静脉注射(4)护理措施:控制惊厥、喉痉挛1)防止窒息: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术前准备。需立即将舌头拉出口外,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吸入窒息2)预防外伤3)定期户外活动,补充维生素D4)健康教育第五章小儿液体平衡特点和疗法一、名解二、填空三、选择1、低渗性脱水,水分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造成细胞内水肿,更容易发生休克2、P95那个表,考1:2含钠液、2:3:1含钠液、4:3:2含钠液(描述的不大好翻书看看吧P95)2:1等张液体,常用与休克时快速扩容(等张=平衡盐aq;看看就好)1:2含钠等张掖-1份NS,2份GS1/3张液体2:3:1含钠液-2份NS,3份GS,1份1.4%SB1/2张液体4:3:2含钠液-4份NS,3份GS,2份1.4%SB2/3张液体溶液:5%葡萄糖溶液为等渗无张溶液,10%葡萄糖溶液为高渗无张溶液0.9%氯化钠(生理盐水)为等张溶液☺1.4%碳酸氢钠为等渗溶液3、口服补液盐溶液配方:氯化钠2.6g、枸杞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加温开水1000ml溶解4、在静脉补液的实施过程中做到三定(定量、定性、定速)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三见(见尿补钾、惊跳补钙、见酸补碱)5、第一天补液总量包括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累计损失量补液量:轻度脱水30-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50ml/kg6、24小时补液量,一般轻度脱水按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7、对于有循环不良和休克的重度脱水患儿,开始应快速输入等渗含钠液(2:1液或生理盐水),按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于30-60分钟内快速输入。其余累积损失量在8-12小时内输入,或以每小时8-10ml/kg的速度补给。8、若补完液,尿多但还脱水,说明溶液中葡萄糖比例过高,应补充离子溶液9、见尿补钾,常用10%氯化钾;正常浓度不超0.2%,200ml正常加4ml.10、脱水表现:四肢无力、心律失常、肠鸣音减弱、低钾血症11、新生儿2kg放温箱四、简答第六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一、名解1、适中温度:又称中性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核温度和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指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进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的脑损伤。3、胆红素脑病:新生儿由于胆红素毒性作用所致的急性脑损伤。二、填空胆红素脑病存活着遗留:手足徐动症、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智力落后新生儿寒冷损伤征的病因:寒冷、早产、感染、窒息三、选择1、新生儿分类的分类1)依胎龄:足月儿(37周≤GA<42周),早产儿(GA<37周),过期产儿(GA≥42周)。2)依出生体重:正常出生体重儿2000-4000g,低出生体重儿<2500g,极☺低出生体重儿<1500g,超低出生体重儿<1000g,巨大儿>4000g。3)依出生体重和胎龄关系: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高危儿条件:母亲疾病史或异常妊娠史的、异常分娩的、出生时有异常的新生儿。2、新生儿出现脱水热做法:打开包布散热,喂点水。3、早产儿吸吮能力弱,吞咽功能不完善,易出现溢奶、呛吐。易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此时多喂牛奶,因其蛋白质大。牛奶:水=2:14、新生儿呼吸40次/分,一腹式呼吸为主5、P124的表考一个选择6、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早期临床表现:烦躁不安7、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头位:抬高头位8、新生儿肝内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量和活性不足,使胆红素的结合能力受限,从而引起新生儿黄疸。9、胆红素脑病表现为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多(肝脏处理前,脂溶性为主)10、新生儿体温过高可采用物理降温,不宜使用退热剂、乙醇擦浴11、足月儿特点:(1)呼吸:腹式呼吸为主。(2)循环:肺血管阻力降低。卵圆孔功能性关闭。心率波动大,新生儿肝葡萄糖醛酰基转移酶活力低。(3)神经:有原始的神经反射,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交叉伸腿反射。(4)免疫:胎儿可从母体通过胎盘得到免疫球蛋白IgG,新生儿对传染病有免疫力。免疫球蛋白IgA、IgM不能通过胎盘传给新生儿,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5)体温:产热主要靠棕色脂肪的代谢。新生儿适中温度与胎龄、日龄、出生体重有关。不可吃退烧药。四、简答1、新生儿常见几种特殊生理状况生理性黄疸、乳腺肿大、口腔内改变、假月经、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2、新生儿寒冷综合征的复温足月儿一般可用包裹及热水袋保温,置于25-26摄氏度的室温环境下,使体温升至正常;早产儿置于已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温箱中,一般在6-12小时内回复正常体温;重度患儿,自身产热不足,需要靠外加热来恢复体温。应将患儿置于比体温高1-2摄氏度的温箱中开始复温,监测肛温、腋温,并每小时提高箱温1摄氏度。亦可酌情采用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或恒温水浴法复温,使患儿体温在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3、新生儿黄疸的分类:1)生理性:①生后2-3天内出现,4-5天高峰②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消退③表现为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多2)病理性:①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程度重;③持续时间长;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高(肝脏处理之后)病理性黄疸病因:1)感染性a.新生儿肝炎b.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2)非感染性a.新生儿溶血病b.母乳性黄疸c.胆道闭锁d.胎粪排出延迟e.代谢性和遗传性疾病f.药物性黄疸六、未知题型1、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1)临床表现:出生后7天内出现症状者为早发型败血症;7天后出现者为迟发型败血症。早期表现:精神不佳、食欲不佳、哭声弱、体温异常;发展为精神萎靡、嗜睡、不吃、不哭、不动,面色欠佳和出现病理性黄疸、呼吸异常,并发化脓性脑膜炎;严重者发展循环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肠麻痹、酸碱平衡紊乱、胆红素脑病。(2)护理措施:1)维持体温稳定:患儿体温易波动,除感染因素外,还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当体温低或体温不升时,及时予保暖措施;体温过高时,予物理降温及多喂开水,不予降温药物。2)保证抗菌药物有效进入体内,注意药物毒副作用3)及时处理局部病灶:脐炎、鹅口疮、脓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