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普宁华侨中学秦淑珠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1、诵读、领悟全文。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教学难点: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作者,解题。2、诵读、领悟全文,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2.解题: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后来却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这一个魏征连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3.作者简介: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4.阅读课文:(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2)教师提名学生朗读。(3)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①固:培土加固。根本:树的根②德义:德政与信义。③明哲:明哲的圣人。④不胜:不堪⑤景命:大命⑥殷忧:大忧⑦行路:路人⑧董:督责。⑨苟免:苟且免罪。⑩宜:应当。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险。谦冲:谦虚。自牧:自立调养。⑿简能:选拔人才。⒀垂拱:垂衣拱手。(4)粗知句义。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听说过,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这也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是取得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吗?从前取得天下能力还有剩余,现在守住天下却感到能力不足,这是为什么?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大概是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对待下属,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竭尽诚意,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象水一样,载舟复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否则)国君就像腐烂的绳子在驾马狂奔,难道可以忽视吗?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当国君的,如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想到要谦虚并且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始终谨慎;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此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而滥施刑罚。完全做到上述十个方面,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听从它。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气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弛,君臣无事,可以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文臣武将争着为国事奔忙,君臣之间团结无间,这样就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尽情欢乐,你就可以保养身体,使自己健康得如同神仙一样长寿,弹着琴,拱着手,用不着多说话就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可以治理天下了。何必劳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职务呢?又为什么要耗费自己的耳朵和眼睛,使清静虚无之大道哉!的自然之道受到亏损呢?(5)教师答疑。5.作业:熟读课文,完成课后题二、三。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2、指导学生讨论“十思”的现实意义:3、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教学过程:1.检查作业。(1)订正课后题二、三。(2)难句的翻译。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2.分析课文。(1)第1段: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教师引导补充。教师小结: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提出这一点,是很有眼光的。(2)第2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揭示了历代创业的君主难于守成的普遍规律。这是因为创业之难虽平庸之辈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难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视。魏征尖锐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创业与守成易难的道理。文章从难易这一观点上立意,诤言规谏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纵情,傲物结怨,以失掉人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3)第3段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本段是全文重点,“十思”即十条建议。可以概括为“五戒”:“见可欲”、“将有作”指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就想到用知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适可而止,这是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指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这是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指外出游猎要网开一面,适度而行,担心做事懈怠,就要时时想着善始善终,这是戒放纵;“虑壅蔽”、“惧谗邪”指虚心容纳下边的意见,严格要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坏人,这是戒小人;“思所加”、“罚所及”指不要因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奖赏或滥施刑罚,这是戒赏罚不公。总结“十思”,发扬“九德”,选拔人才,文武并用,则人君就不必劳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3.指导学生讨论“十思”的现实意义:唐太宗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他常以隋代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制利欲,分明赏罚,善于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社会日渐安定。在此情况下,唐太宗渐渐放松了警惕,大兴土木,多次巡游、打猎。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发现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十思”,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有借鉴意义。4.写作特点:(1)论证方法:①正反对比论证:正反论述,务尽其旨。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例如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②比喻论证:比喻排比,生动有力。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担揭示正意。(2)语言特点:骈散结合,华美流畅。“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繁冗的引证。言之有务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从课文中找出几条成语,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善始善终)垂拱而治。板书设计: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一、分析(一)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中心论点)(二)居安思危的重要性(三)具体做法——“十思”“五戒”二、“十思”的内涵及现实意义(附)拓展延伸:一、魏征是唐代名臣,他心中治国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答: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二、要实现“垂拱而治”,必须出现什么样的局面?答: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三、君王要怎样做才能才能出现这样的局面?答: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四、若要简而能任,择善而从,君王就必须怎样?答:要“十思”、宏“九德”。五、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归纳为几戒?答:五戒:一戒贪心奢侈,二戒骄傲自满,三戒放纵懈怠,四戒壅蔽谗邪,五戒谬赏滥刑。六、为什么君王要此十思五戒?答:因为治理百姓时,虽然“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百姓也“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人民之力,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七、为什么会出现人民“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的情况?答:因为“凡百元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而“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八、为什么君王会出现这种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答:就君王的身份而言,“承天景命”,自以为自承天命,而有恃无恐,“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就普通人性而言,“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般人,能做到善始善终的不多,此人之常情。九、作者反复提醒君王的目的是什么?答:为人君者“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从而“积其德义”,因为“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要“永保无疆之休”达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就必须如此。如果“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十、作者为了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在行文上有此什么特点?答:言词恳切而情感真挚,处处为对方的江山着想;运用比喻而深入浅出,时时把握对方心理;骈散结合而句式整齐,既有语势又简明扼要。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