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公开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中央民族大学(公开版)2017年12月20日目录前言.......................................................1第一章建设目标..............................................5一、三阶段目标............................................5二、学科建设..............................................6第二章建设基础..............................................9一、办学理念..............................................9二、办学定位.............................................10三、办学优势与特色........................................10四、已有建设成就..........................................13五、机遇与挑战...........................................15第三章建设内容.............................................18一、建设一流师资队伍......................................18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19三、提升科学研究水平......................................23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26五、着力推进成果转化......................................27六、加强改进党的领导......................................29七、完善内部治理结构......................................31八、实现关键环节突破......................................33九、构建社会参与机制......................................39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40第四章预期成效.............................................44一、人才培养预期建设成效..................................44二、科学研究预期建设成效..................................45三、服务社会预期建设成效..................................46四、文化传承与创新预期建设成效............................47五、国际交流与合作预期建设成效............................47六、师资队伍建设预期成效..................................48第五章组织保障.............................................50一、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50二、创新完善体制机制......................................50三、改善办学基本条件......................................51四、执行落实.............................................521前言中央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而创建的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学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央民族大学是一所交织着光荣和梦想的大学。学校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就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的培养,1941年9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在陕北公学民族部的基础上,把中央党校民族班、西北工委民族问题研究室、抗日军政大学、中国女子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等院校的少数民族学员和干部集中起来成立了延安民族学院,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学校为我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历届领导集体始终非常关心和重视民族教育特别是中央民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建校初至1966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14次接见师生代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3次接见师生代表。1993年学校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任总书记江泽民为学校题写了新校名。2001年6月,学校50周年校庆之2际,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到校视察,并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把中央民族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同年,胡锦涛、李岚清等国家领导人亲自审批了国家民委、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四部委联合上报的《关于进一步办好中央民族大学的请示》。2002年6月,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2009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视察学校,希望把学校办成‚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需要的、人民满意的大学‛。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1978年学校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大学,1999年、2004年学校分别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大学行列。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十余年的扎实建设,中央民族大学已经成为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府。学校不仅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也是研究民族问题的重要基地;不仅是展现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窗口,也是党和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助手。把学校列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将会进一步发挥中央民族大学在民族高等教育中的标志性、示范性、引领性作用,带动整个民族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全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布局和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有助于开拓解决民族问题的新境界,有力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人权、宗教等问题干扰中国内政,树立平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象,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3学校有囊括全国56个民族的学生,其中60%以上是少数民族学生,约70%的学生来自教育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从学生就业情况来看,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有一半以上要回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去就业。学校为国家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培养了并且输送了人才,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把中央民族大学建设成为一流大学,有助于改变民族地区和民族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竞争力较弱、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原创性科技成果不多的状况,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差距,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学校现已成为培养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杰出人才的摇篮,引领民族理论创新和服务国家民族问题决策咨询的思想库,研究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战略要求下,中央民族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愈发凸显,学校必须要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自身的发展能力,增强在国内外高校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在保持现有民族类学科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精人文、强社科、拓理工‛,在‚特色中创建一流,在一流中彰显特色‛,把中央民族大学建成为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已经具备了实施‚一流大学‛建设所需的基本条件,现正按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求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4际需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落实‚四个服务‛;坚持服务党和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办学宗旨,坚持把高等教育一般规律和民族高等教育特殊规律相结合,以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目标,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立足点,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校为保障,牢牢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管理强校、开放办校‛五大战略,努力推进学校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5第一章建设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央民族大学自延安民族学院创建之始一直秉承着培养高层次少数民族人才、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其建设目标也将围绕着学校的办学宗旨而展开。一、三阶段目标(一)近期(2020年)建设目标到2020年,民族学一级学科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在全国形成绝对优势,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民族+学科全面提升;民族学相关学科位置前移;民族学支撑学科有所进步;学校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一流大学‛特征进一步凸显。(二)中期(2030年)建设目标到2030年,民族学一级学科继续保持国内第一,进入世界前列,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成为全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资料数据中心和国家民族问题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民族+6学科进入国内前列;民族学相关学科位置前移;支撑学科整体跃升;一流大学取得实质性进展,进入世界同类高校前列。(三)远期(2050年)建设目标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民族学一级学科的国际一流学科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彰显,示范和主导民族学研究的国际话语权;民族+学科进入国际前列;民族学相关学科进入国内前列;支撑学科位置大幅前移;主要办学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为一所优势更加明显、学科更加综合的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二、学科建设(一)学科建设总体规划1.民族学一级学科继续保持国内第一并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以一流为导向,加强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建设,确保民族学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一,形成绝对优势,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2.重点建设‚民族+‛高峰学科。在民族学学科群中聚焦建设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社会学、民族宗教、民族教育、少数民族文化遗产5个特色和优势学科方向,形成明显的学科特色,提升学科竞争力。带动和辐射中国语言文学等一批一级学科发展。3.加强民族学相关学科建设,构筑‚高原‛学科群。根据国家和民族地区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需求,结合7学校实际,支持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发展。带动和辐射理论经济学等一批一级学科发展。4.夯实基础学科,优化学科布局。重点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基础学科创新能力得到稳步提高,学校的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拟建设学科学校将集中力量,围绕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经济、人类学、中国民族史、世界民族与民族问题、民族艺术、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社会学、民族宗教、民族教育、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等研究方向重点建设好民族学学科群。(三)拟建设学科对带动学校整体建设的作用通过民族学学科群建设,民族学学科将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带动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等一批优势学科发展,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特色重点学科;基础学科得到稳定提高,学校的学科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带动若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