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积极心理治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章积极心理治疗——以抑郁症状为例说到抑郁,你想到什么?说到抑郁症,你想到了谁?严重性自杀倾向200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有3000万抑郁症患者。而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预计到2020年,会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一、抑郁的外在表现抑郁是一种因无力应对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临床上最为显著的表现为情绪低落、精力减退、活动降低,以及愉快感与兴趣感的丧失。日常行为表现1、兴趣减退甚至丧失2、无望感3、无助感4、自我评论下降5、活力丧失6、感到生活没有意义二、抑郁的类型分类一:分类二:其它类型隐匿性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药物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躯体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产后抑郁症,更年期忧郁症,抑郁性神经症。……三、抑郁的影响源(一)抑郁的内在影响源(二)抑郁的外在影响源多因素的交互作用抑郁的传统心理学解释精神分析——抑郁是"内化"的恼怒。承受抑郁之苦的人往往带着无意识的怒气和敌意。譬如,他们也许想打家庭成员。但是健康的人格不会公然表现出此类情感。此外,每个人都将社会标准和社会价值内化了,而这些社会标准和价值往往不鼓励敌意情绪的外在表露。因此,这些恼怒的情绪便内在转化,人们便在自己身上抵充了他们。正如大多数精神分析解释一般,这些都发生在无意识水平。抑郁的传统心理学解释特质理论——特质理论家发现,一个人今日的综合情感水平是他日后情感(包括抑郁)的极好指示。一个调查者团队在一个中年男性团体中测量抑郁水平,并在三十年后再次测量同一团体。研究者在两个不同时间段的抑郁水平之间发现令人瞩目的相关。另一个研究发现,被观察者在十八岁时的抑郁水平可以从他们七岁(最早)时的行为推断出来。抑郁的传统心理学解释生物学派——一些人或许会继承有关抑郁的基因易感性。相较于普通个体,一个生来就带有这种脆弱性的人会有更大的可能性用抑郁来面对压抑的生活事件。由于这种继承而来的倾向性,这些人中的某些人,自始至终在他们的生命里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抑郁症。抑郁的传统心理学解释人本主义——人本主义人格理论学家从自尊方面解释抑郁。这即是说,那些频繁经历抑郁的人往往也是那些没有发展出良好自我价值感的人。一个人的自尊水平在成长的过程之中建立起来,像其他人格概念一样,经历时间和情境依然稳定。对于治疗师来说,在处理抑郁症来访者的时候,让其接受自身的能力,甚至是接受自身错误和弱点的能力,是一个及其重要的目标。抑郁的传统心理学解释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抑郁是由于个体生活中缺少正强化。这即是说,因为你觉得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值得做的而感到失落和缺少动机。抑郁来源于人们关于一些无法控制的反感情境的经历。不可控事件的暴露会创造一种无助的感觉,并且这种感觉会被归纳到其他情境,进而可能发展为抑郁症的经典症状。抑郁的传统心理学解释认知理论——抑郁的认知理论着重考察认知变量在抑郁中的作用,这些理论认为,个体在信息加工、期望归因以及自我评价等各认知水平上的消极偏向是导致抑郁的高危因素。贝克抑郁理论与无望抑郁理论,是两大主要的抑郁认知理论。贝克的抑郁认知图式无望抑郁的模型积极心理学的看法首先,对心理疾病的理解。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与生俱来具有获得幸福的本能和不断成长的潜力,相比于正常人,这些积极的品质与能力只是暂时受到抑制。它并不否认心理疾病中消极变量的存在,而是主张搁置消极、发掘积极,“积极资源的缺乏独立于消极因素的存在,同样对心理疾病的产生发挥着作用”。基于这一理念,积极心理学将抑郁解释为积极资源缺乏,积极的认知“偏差”、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积极的意志行为共同构成积极资源,致使抑郁的重要原因便是“积极”的匮乏。积极心理学的看法其次,对心理健康的界定。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健康并不纯粹是心理疾病等消极因素的免除,更意味着幸福体验与积极机能的激发”;同时,积极的体验与品质又将成为“抵御心理疾病最好的武器”。这一理念是对传统观点的积极补充,更为抑郁的干预提供了崭新思路。对于抑郁(或是其他心理疾病),我们不应着眼于消除症状和弥补缺陷,更应致力于激发个体的积极潜能,增强个体的抵御力与适应力。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因素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在抑郁机制中的作用积极认知积极心理学认为抑郁的成因在于积极认知的缺乏。这种积极认知体现在正常人身上是一种认知上的“自我欺骗”倾向,心理学家称之为“积极错觉”。在现实生活中,正常人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比别人更加聪明、更有魅力、人缘更好,甚至开车技术更好;认为自己更有可能经历许多积极事件(例如婚姻美满或是健康长寿),而不太可能经历消极事件(例如罹患癌症或是发生意外)正常人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错觉”:(1)自我提升,即不切实际地将积极特征归于自己身上;(2)控制幻想,即倾向于高估自己对于环境以及结果的控制能力;(3)不现实的乐观,即对于自我以及未来抱有脱离现实的积极期待。适度的积极错觉能够提供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对于心理健康大有裨益;而抑郁(尤其轻度忧郁)的产生可能正是由于缺乏这种积极的认知偏差。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因素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在抑郁机制中的作用积极情感积极心理学家认为,抑郁个体常表现出愉悦感、参与感及意义感的缺乏,“过去的研究者往往将其视为抑郁的症状表现之一,但是,它很可能是导致抑郁的真正原因”。一般认为,消极情感通过缩小个体即时的认知和行为系统,在危急状况下帮助个体迅速组织应激资源,以免自身受到侵害;正好相反,积极情感却能扩展个体即时的认知和行为系统,促使个体突破限制、开放经验,进而建构起持久的心理资源,个体主观的适应状态最终将会处于螺旋上升的发展序列上。积极心理学家相信,正是由于积极情感贫乏使得个体无法建构起持续的发展资源,从而导致抑郁。实验研究证明了这一路径存在的可能,例如,采用双生子研究范式,发现对于既定的抑郁遗传因子,更多经历积极情感可以有效降低抑郁发病风险,这从行为遗传角度为积极情感贫乏先决于抑郁发生提供了佐证。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因素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在抑郁机制中的作用积极行动积极行动可以是各个生活领域中各种性质的活动,它可以是行为性的(例如有规律的锻炼身体)、认知性的(例如经常性的感恩祷告),意志性的(例如为达成目标而努力奋斗)。对于抑郁个体,积极行动的缺少一方面导致其积极情感的贫乏,另一方面又使适应效应在他们身上的影响更为突出,使其更易长久沉浸于消极事件或消极情感的影响之中,这种双重作用无疑制造出情感的恶性循环。Seligman认为,每个个体与生俱来地具有一系列优势,如果能在每天的生活中运用这些优势,将会最大限度地促进个体的参与感与意义感。即使抑郁个体,也有自己的显著优势;抑郁的原因并不是他们身上积极品质的彻底缺位,而只是这些积极力量未被充分运用发挥,这种行动的缺乏使其失去了增进积极情感、建构心理资源的机会。积极心理治疗技术积极心理治疗的效果显著这些干预研究证明,积极心理治疗:(1)不仅能够帮助个体消除症状、减轻抑郁;(2)更能发挥个体的性格优势,提升个体的积极情感;(3)还能有效降低抑郁复发的风险,建立抵御心理疾病的预防机制。综上所述,积极心理治疗作为一种证实有效的干预手段,为抑郁的治疗展现了新的希望。但是,正如积极心理学家所强调的,积极心理治疗并不是对传统心理疗法的否定与颠覆,而是对它的补充与完善,二者的相互整合、共同作用将会是心理治疗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人提出,内观冥想是积极心理治疗与认知治疗融合的契机这类研究就是一种有益尝试。谢谢!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