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共80页第1页第一篇:口腔组织胚胎学Oralhistologyandembryology一、学科简介口腔组织胚胎学是口腔专业重要基础课之一,是基础医学与口腔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组织学histology是应用显微镜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是在解剖学的基础上从宏观到微观发展形成的,故又称为显微解剖学(microscopicanatomy)口腔组织学Oralhistology是研究口腔组织的微观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的科学。胚胎学embryology是研究个体发生、发育及其发生机制的科学。口腔胚胎学oralembryology是研究口腔组织胚胎分化发育的程序及其生长变化规律的科学.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颌面部发育是全身发育的一部分,经各部突起的分化、生长、联合或融合形成颌面部各部组织,如发育的某个环节出现异常,则会形成颌面部的畸形。人体发育的三个阶段1.增殖期:自受孕至受孕后2周,包括受精、植入和三胚层的形成。2.胚胎期:受孕后3-8周,分化出不同类型的组织并构成器官和系统。3.胎儿期:受孕第九周至出生。第一节神经嵴、鳃弓和咽囊一.神经嵴的分化胚胎发育的第三周,三胚层胚盘已经形成,发育中的脊索和邻近的间充质诱导其表面的外胚层形成神经板(neuralplate)。神经板发育中,其柱状细胞变为上窄下宽的楔形,使神经板外侧缘隆起,神经板中轴处形成凹陷称神经沟(neuralgroove),隆起处称神经褶(neuralfold)。神经褶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称神经嵴(neuralcrest)。胚胎第四周,两侧神经褶在背侧中线汇合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位于神经嵴处的神经外胚层细胞未进入神经管壁,而是离开神经褶和外胚层进入中胚层,这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嵴细胞,是特殊的多潜能干细胞,位于神经管和表面外胚层之间,形成沿胚胎头尾走向的细胞带,以后分为两条细胞索,列于神经管背外侧。神经嵴细胞因来源于神经外胚层,所以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胚胎第四周,神经嵴细胞发生广泛迁移,衍化成机体不同的细胞并形成重要成分,神经嵴细胞对头面部发育尤为重要,分化成头面部的外胚间充质细胞,形成骨、神经、血管、肌肉、皮肤组织及牙本质、牙骨质、牙周膜及牙槽骨等。神经嵴细胞的迁移和分化受多种信号分子和基因调控,如:FGF、HOX基因等。在此过程中,染色体异常、过量的维甲酸、酒精及头部神经始基发生异常等因素都可引起神经嵴细胞在原位或迁移过程中发生死亡而产生头面部畸形。二.鳃弓及咽囊的发育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共80页第2页鳃弓(branchialarch):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充质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相邻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称鳃沟;与之对应的鳃弓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对应的浅沟称在咽侧称咽囊(pharyngealpouch)。第二鳃弓生长速度较快,向尾端生长覆盖了第二、三、四鳃沟和三、四、五对鳃弓并与颈部组织融合。被覆盖的鳃沟与外界隔离,形成一个暂时的腔称颈窦。颈窦在以后的发育中消失,如残留可形成颈部囊肿、窦道或瘘管。鳃弓、咽囊及面部的发育非常复杂,涉及的信号分子有:维甲酸、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TGF-αTGF-β)、SHH基因;主要靶基因有:Hox基因家族、Msx基因、Dix基因家族、Pax基因、AP-2、Twist第二节面部的发育一.面部发育过程面突的分化:3—5周末。面突的联合:5周末—第8周联合后发育:9周—3个月2.面突的联合(merge)和融合(fuse)联合(merge):面突突起之间为沟样凹陷,随着面部的进一步发育,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融合(fuse):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外胚层互相接触、破裂、退化、消失,两个突起的间充质相互融合。中鼻突球状突额鼻突侧鼻突第一鳃弓上颌突二.面部的发育异常1.唇裂(cleftlip):多见于上唇,是由于球状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联合不全。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生。少见情况下可发生上唇正中裂或下唇裂。2.面裂:facialcleft横面裂,巨口或小口畸形: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联合不全斜面裂: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侧鼻裂:侧鼻突与中鼻突之间发育不全第三节腭的发育一.腭发育过程腭的发育是从第六周开始的。由一对前腭突、一对侧腭突发育而来。前腭突(frontalpalatalprocess):球状突在与对侧球状突及同侧上颌突联合过程中向口腔面增生形成。侧腭突(lateralpalatalprocess):左右两个上颌突的口腔面长出的一对突起。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共80页第3页胚胎第八周,侧腭突翻转到水平,左右侧腭突与前腭突在接触点处逐渐发生融合,两侧侧腭突在中线处与鼻腔侧的鼻中隔融合。自接触点始,侧腭突与前腭突向前,两侧侧腭突向后联合。前腭突与侧腭突联合处在切牙管(鼻腭管),口腔侧为切牙孔。二.腭发育异常1.腭裂(cleftpalate):一侧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2.颌裂(cleftjaw)上颌裂: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下颌裂:两侧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第四节舌的发育一.舌发育过程舌的组织来源:第一、二、三、四鳃弓的内侧面隆起。一对侧舌隆突第一鳃弓内侧面一个奇结节第二、三、四鳃弓内侧面联合突甲状舌管的发生胚胎第四周,奇结节和联合突之间的内胚层上皮增生形成管状上皮条索,称甲状舌管(thyroglossalduct)。胚胎第七周,甲状舌管增生下行至甲状软骨处发育形成甲状腺。以后甲状舌管退化在其发生处的舌面留一浅凹,为舌盲孔。下降过程中发生停滞—异位甲状腺甲状舌管未退化—甲状舌管囊肿舌肌及舌乳头的发生舌肌的发生:横行、纵行及垂直方向走行的舌肌来源于鳃弓中胚层,枕部肌节。舌乳头的发生:胎儿11周左右,菌状乳头开始分化,稍后丝状乳头发生,14周味蕾开始发育。二.舌发育异常1.分叉舌:侧舌隆突未联合或联合不全。2.正中菱形舌:奇结节未消失形成的残留。第二章:牙齿发育概述牙的发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经历了成牙组织的分化、生长、组织矿化和萌出及萌出后的发育诸阶段,以恒中切牙为例,约需10年左右。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共80页第4页第一节牙胚的发生和分化成釉器enamelorgan牙胚牙乳头dentalpapillaToothgerm牙囊dentalsac原发性上皮带的形成胚胎第五周末,覆盖在原始口腔表面的外胚层上皮,在未来牙槽的位置,上皮增生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原发性上皮带(primaryepithelialband)。牙板及前庭板的形成原发性上皮带向深层增生,分裂成两个,向唇颊侧增生的为前庭板(vestibularlamina),向腭侧增生的为牙板(dentallamina)。前庭板向深层增生,同时表面上皮变性脱落,形成前庭沟;牙板继续向深层增生,末端发育形成成釉器(enamelorgan)。一.成釉器的发生蕾状期budstage帽状期capstage钟状期bellstage蕾状期budstage在上下牙板的末端20个定点上,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上皮芽,形状似花蕾,称为成釉器的蕾状期。帽状期capstage牙蕾上皮继续向外间充质生长,周边上皮增生迅速,底部凹陷,外形如帽状,称为帽状期成釉器。帽状期成釉器分化成三层:外釉上皮层outerenamelepithelium内釉上皮层innerenamelepithelium星网状层stellatereticulum钟状期bellstage成釉器继续生长,仍以底部周边上皮生长为最快,上皮底部凹陷更深,形似吊钟,称为钟状期成釉器。钟状期状期成釉器分化成四层:外釉上皮层outerenamalepithelium内釉上皮层innerenamalepithelium星网状层stellatereticulum中间层stratumintermedium釉结enamalknot: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增厚。釉结中表达BMP2、4、6、7,TGFβ-1、2、3,Msx等与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研究认为可能为调节细胞分化和牙形态发生的信号中心。釉索enamelcord:由釉结向外釉上皮走行的细胞条索釉龛enamelniche:牙板向内凹形成的腔隙二.牙乳头的形成在成釉器发育的同时,诱导其下方的外胚间叶组织分化、密集形成牙乳头(dentalpapilla)。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共80页第5页当成釉器发育到钟状期,成釉细胞诱导牙乳头边缘的细胞分化形成成牙本质细胞(odontoblast)。牙乳头形状决定了牙齿形状,实验证明,将磨牙牙乳头与切牙成釉器重新组合,则形成磨牙,如将切牙牙乳头与磨牙成釉器组合,则形成切牙。三.牙囊的形成在成釉器和牙乳头形成的同时,周围外胚间充质组织分化,呈环行排列,并环绕成釉器和牙乳头底部形成牙囊(dentalsac),牙囊含丰富的血管,以保证成釉器、牙乳头发育所需的营养,并起着保护前者的作用。恒牙胚的发生在乳牙胚发育的同时,恒牙胚开始出现,在乳牙胚舌腭侧,牙板游离端下形成新的牙蕾,发育成为相应的恒牙。在第二乳磨牙的远中,牙板向远中延伸,依次形成第一、二、三恒磨牙。四.牙板的结局在牙胚发育过程中,连接牙胚与口腔外胚层上皮的牙板逐渐被外间充质穿通而发生断裂形成孤立的上皮团,后大部分退化消失,部分上皮可残留在颌骨或粘膜中(Serre上皮剩余),成为牙源性囊肿或肿瘤的来源。孤立的上皮团可发生角化,称为角化珠,移出粘膜表面,婴儿出生后在口腔中发现的“马牙子”即为角化珠。牙发育的分子调控控制牙发生和模式发育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包括控制牙发育的启动、模式发生和形态发生有关的分子和信号通道尚不清楚,目前研究结果认为:许多信号分子包括诱导性和形态发生刺激因子都在牙发育过程中表达。第二节牙体组织的形成1.牙本质的形成2.釉质的形成3.牙根的形成4.牙髓及牙周组织的形成一.牙本质的形成冠部牙本质的形成dentinogenesisofcrown成牙本质细胞odontoblast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有特定的时间、空间模式,开始于牙尖和切缘处,向根方不断扩展。成牙本质细胞来自于外间充质,成熟的分泌型成牙本质细胞secretoryodontoblast呈高柱状,细胞核位于基底,有发达的细胞器;静止型成牙本质细胞restingodontoblast呈扁平状。牙本质基质的形成成牙本质细胞通过其顶端和胞浆突起中心的分泌泡把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形成牙本质基质,成牙本质细胞向牙乳头中心运动,在后面留下一短钝突起,即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并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在基质内。随着成牙本质细胞的后退,突起变长,突起的末端和侧方形成许多末端分支和侧支,在成熟牙,这些分支在牙本质中形成很多牙本质小管的分支。成牙本质细胞胞浆突起越过釉质与牙本质交界形成釉梭。最先形成的牙本质胶原纤维(VonKorff’sfiber)粗大,与基底膜垂直,矿化程度高,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共80页第6页称罩牙本质mantledentin。牙本质基质的矿化牙本质基质形成一层后,即开始矿化,其矿物来源于成牙本质细胞的基质小泡matrixvesicle,内含羟基磷灰石晶体,随晶体长大小泡破裂,晶体进入到基质中继续长大并融合,使基质矿化。罩牙本质形成后以形成晶核方式进行矿化。牙本质矿化的形态主要是球形钙化,磷灰石晶体不断生长,进一步长大融合形成单个钙化团,多个钙化团融合将牙本质基质矿化,钙球之间如不能充分融合,则留下空隙,称为球间牙本质。二.釉质的形成amelogenesis釉基质形成牙本质基质作用于内釉上皮分化成功能性成釉细胞,内含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及分泌颗粒,开始在罩牙本质表面形成一层无釉柱釉基质。成釉细胞离开基底膜并在基底膜一端形成托姆斯突。釉质基质在粗面内质网中合成,在高尔基氏体中浓缩,然后从细胞顶端和突起中分泌出来,新分泌的釉基质主要是有机成分,含矿物为30%。釉基质矿化当釉基质形成到应有厚度时,即开始矿化。釉质矿化是从釉质表面向深层扩散一直到最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