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人们的精神家园及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协调、全面进步发展的社会主义。我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刻的认识并把握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则,明确文化发展的方向,拓展文化发展的思路,创新文化发展的体制,优化文化发展的路径。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人民群众对丰富文化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热切希望,进而要求我们把文化发展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之中。全面把握文化的两种属性、两个效益,按照文化产品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不同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在当今信息时代文化传播,对新兴媒体的建设与管理加强重视,构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相交融的立体格局,努力提高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不断拓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内的空间。关键词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的概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的发展主要的集中表现在:第一,这是一条先进的文化发展道路。要求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第二,这是一条科学的文化发展道路。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格局中去进行全局考虑,同时将科学发展观的新思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当中去;第三,这是一条强魂健体、强基固本的道路。不仅注重文化之“魂”,体现其内在的价值,更注重“魂”传播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将其传播的路径、方式、载体需要去有机统一起来;第四,这是一条以人为本的道路。即,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发展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同时发展的成果由广大的人民群众去共同享受;最后,这是一条改革创新的道路。即,随着时代循序渐进的向前发展,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与时俱进,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又好又快向前进步与发展。这条社会主义文化前进、发展的道路,符合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体现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引领文化的繁荣和惠民,进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文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的主要表现:首先,它能够全面的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其次,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尤其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可以激发其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从而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智力支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能够提高广大社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其的智力资源。先进的教育、科学、文化,给人类以知识的武器,成为一种力量,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步伐。智力文化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其人民素质的总体水平,其发达程度同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同时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起到了反作用。当代生产力的发展的主要体现是在智力水平上,而人类智力程度水平的提高,又受到了科学文化知识的制约,受到了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的影响。因此,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就必须要具有高度文明的科学文化;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其保证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朝着正确方向向前进行。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作为我们的正确思想价值导向,从思想层面上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向前进步。人类在创造物质文明的过程中,并不只是人和自然简单物质交换过程,而是在人与人同时再结成一定生产关系的条件下进行的社会交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行为要以科学的思想作为先导,与此同时也要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为我国的建设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在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方面,文化起到了我们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任务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根本任务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个基本方面:首先,思想道德建设主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决定着中华民族文化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思想道德建设倡导的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求我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求我们去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和谐人际关系;其次,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是物质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条件。4.结合党的十八大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八大,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大会作了报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的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求我们必须去大力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巨大作用。同时,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的向前进步与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的、面向世界的、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高瞻远瞩,对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外交等方面发展进行了全面精心勾画,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有效的措施。就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不仅表现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思想和目标上,而且还表现在其对于文化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地位与作用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从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中,我能体会到文化建设在以下方面的所起到的重要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五千年历史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而璀璨中华文化对维系中华民族的绵延发展又起到了巨大作用。至今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就是我们的中华文化。辩证的去摒弃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又是中华民族昂首走向世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其二,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与集中体现。文化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当其成为一种科学的核心价值观时,它是精神动力、吸引力,是软实力;同时,当其又转变为文化产业时,它又是物质生产力,是硬实力;其三,它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文化既是人民群众的信念、信仰之源,也是人民群众的丰富生活之源。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因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既是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文化建设也是民生建设之本。文化建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化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只有多创造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这才是富有活力的;只有来源于百姓需求的文化内容与形式,这才是有生命力的;只有让百姓亲切可感、可享用到的文化内容与形式,这才是有价值的。5.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关键在于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的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得到充分的涌流,实现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得到不断的增强。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与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大众。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弘扬真、善、美,同时贬斥假、恶、丑,引导人民群众去自觉的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新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新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的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化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再次,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更好的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加强深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广大人民免费开放。建设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民主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的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最后,增强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互统一,推动文化事业的全面大繁荣、文化产业的快速持续向前发展。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的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和科技的密切融合,发展新型的文化产业,促使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构建和发展现代的传播体系,提高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力量。同时,扩大社会主义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6.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接班人应该怎么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社会主义的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只有全面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因此,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的指导,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学习和吸收国外的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接班人,我们有责任去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全面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时代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这就要求我们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文化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