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禅家岩镇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16——2019年)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特制定学校三年(2016——2019年)发展规划。一、基础分析(一)发展优势学校建立以来,特别是经过上一个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3——2015年)的实施,获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并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绩。学校得到政府、家长和社会一致的认可。现已具备以下的发展优势:1.健全的管理体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总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工会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在依法办学的过程中,管理体系运行效率高、效果好。管理队伍整体遵守和形成了“各司其职、强化责任、精诚团结、自主发展”的干部工作原则。2.成长中的教师队伍把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作为解决学校发展问题的关键,学校从培养教师入手,多次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教师的观念和角色起了很大转变,初步建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建立了“三维目标”教学观,提倡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专业化水平和协作意识有了长足发展。3.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2坚持从“一切为了学生,办好家门口学校”出发,德育工作扎实有序,总结提炼了“规范涵养品质,品质引领行为”的德育工作思路。教学思路坚持“强化合作研究,规范教学行为,注重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措施到位,学校、教师、学生关系融洽,教学业绩稳步提升。4.形成中的学校文化学校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课程建设初步开展,既关注学生学业水平发展,又鼓励支持学生个性、能力与特长发挥。“宽容大气,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的学校精神深入人心。学校开发阅读、科学教育、美育等项目,建立相应的兴趣小组,初步取得教育效益。(二)主要不足1.对“质量”内涵的理解还不够理性和深刻,表现在德育和教学均存在一定粗放性,德育与教学,常规与创新,以及各部门之间发展有待协调和平衡。2.长效管理策略有待进一步形成活力,层面主动发展的程度不平衡。3.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整体发展不均衡,各评价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合理完善。4.九年一贯制建设尚处于探索中,按现有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未达到省规范化水平,尤其表现在场地、功能室配置上不足。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站在“由稳步发展向领先发展”的新起点上,还有以上四方面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学校影响力、辐射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深化改革、全面创新十分迫切,全3面推进素质教育任重道远。二、办学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对义务教育学校的要求,坚持人本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积极、务实地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师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办学影响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健康成长中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不断学习中施展才能,让每一位家长都在对学校的信任中收获希望。三、办学理念以“为师生终生幸福奠基,为中华民族振兴尽责”为核心理念,“为师生终生幸福奠基”,即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幸福者和幸福的创造者,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更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学会在创造的过程中追求幸福,提升幸福品质。在成就学生发展的同时成就教师的职业幸福,激励教师做有思想的、充满智慧的新型教师。让工作岗位成为成就教师幸福生活的助推器。“为中华民族振兴尽责”完全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战略主题”精神,“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四、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1.目标4在学校办学思想指导下,以创建县级优质学校为目标,实现学校发展由粗放型向内涵型转变,实现管理科学化﹑师资专业化、质量优质化。在形成自身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把学校办成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学校。(1)办学条件巩固现有学校规模,即小学平均每年6个班,初中平均每年3个班。扩建功能室、图书室和体育活动场所,能充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争取资金投入,使学校符合县级规范化水平;(2)德育工作彰显特色,学校文化实在形成;(3)教学效果与水平达到县同类学校水平;(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整合、设置合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二)发展策略学校发展策略是:“高起点、实落步、建制度、成文化、稳前行、久发展”;立足基础教育的特点,坚持九年一贯的学校管理机制的探索,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公平与效率、制度与人文的关系。“宽容大气,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的学校精神要坚持,“不浮躁、求务实、出品位”的工作原则要坚持,“合作、有效”的教学策略要坚持,“各司其职、强化责任、精诚团结、自主发展”的干部工作原则要坚持,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健康工程两个工程要坚持。在坚持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创新课程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教育机制。5五、工作任务(一)德育工作1.思路和策略德育的核心是尊重学生,德育的途径是习惯养成,德育的基础是集体,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贯彻“规范涵养品质,品质引领行为”的德育工作思路,从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意识”的合格公民意识培养出发,围绕“责任”意识开展德育活动,构建校本化德育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学生全员参与,充分体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2.主要工作(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加强德育管理人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德育队伍管理水平、提升育人能力和德育科研能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专业知识精、奉献精神强、育人效果好的德育队伍。构建德育管理培训课程,编写《禅家岩镇中心小学德育管理基本制度规范手册》。坚持德育工作量化管理制度,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班主任的工作。开展德育校本研究,选编德育管理教材,以课题研究促培训。充分利用班主任会进行培训学习,通过班主任论坛,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研讨和经验交流。(2)研究并划定各年级的“责任”外延将纷繁复杂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方法梳理出明确的指向——责任。责任是份内应做的事,这种“份内”的广度和深度是随着年龄阶段扩展的。德育工作一定要作用于学生的精神,基于此,研究各年级的“责任”外延,开发对应的德育课程。6(3)建立系列化、具有沿承关系的规范体系贯彻“规范涵养品质,品质引领行为”的德育工作思路与策略,针对一到九年级不同年龄与成长需求,制定相应的规范要求并使之系列化、具有沿承关系。各年级(或小学两年学段内)制定评价(验收)标准。(4)逐步建立德育课程体系德育课程体系包括上级规定的德育课程、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学科间整合与有效地开设校本课程,目的是基于学生广泛的兴趣和能力,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成长需求。(5)加强班级建设制定《班级建设意见》,在原则方向一致的基础上,发挥班主任、班级干部及其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班级量化标准应在坚持客观性的同时具有一定开放性。发挥班会的积极作用,坚决杜绝班会改上课或自习的现象。(6)拓展德育时空结合学校文化建设拓展德育时空,从教师的身教到学生范例,发挥其典型性,扩展德育事件的辐射作用与强度,从展示墙到图书阅览,也注重校友资源开发,改进、丰富每周“国旗下讲话”内容。(7)养心阅读,浸润心灵在学校组织下,从部分年级试点,指定阅读、指导阅读、自由阅读相结合,三年内初步确立运作模式。(8)拓展音体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校园体育锻炼,规范体育课和已有的课间活动,适时引进和7开发个性特色的校园体育项目。整合音乐和美术教学,以现有的音乐剧、科普剧等突出项目为生长点,扩展相应的社团、校本课程建设,并结合阅读教学和各类文化节,逐步建构彰显生命活力和文化艺术品位的教育体系。(9)全方位德育体系的建构教育向校外拓展,构建立体化德育,一是开发家庭教育资源,要点是建立家长委员会,系列化家庭教育指导,基于班级发挥交流作用和取得反馈,注重全校协调一致。二是拓展社会教育资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当前情况,宜先质后量。3.分步骤实施意见(1)2016年内,进一步理顺德育思路和策略,规划各年级阶段行为规范标准,初步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实施阅读、家庭教育等学校德育的配套教育策略,探索德育课程化方案和标准。(2)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本着在展开-提炼-生成-再实践的步骤,将“责任”教育和德育课程化两大主题进行实践,编写德育课程试用本。进行班级建设与班主任交流,推出名班主任,创建工作室。(3)2017年内,初步生成德育校本课程,生成德育活动方案或案例。(二)教学工作1.思路和策略教学是学校的主体工作,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最显性的指标,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实现三年内,教学质量进入县同类8一流行列的目标,遵循加强基础、促进发展、重视实践的要求,深入贯彻学校“强化合作研究,规范教学行为,注重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工作思路,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和改进教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积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课程,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2.主要工作(1)充实和完善课程体系在严格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条件下,按照学科思想和体系结构适时适度地整合,包括学科间整合,例如小学科学课程、初中环境课程为初中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提供背景知识建构,发挥音乐和美术的美育导向等。学科内整合,例如知识内容章节次序的调整等。有效地开设校本课程,其针对点一是学生广泛的兴趣与能力,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成长需求,二是基于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和师资条件等使之能稳固发展与形成学校课程。(2)实现常规教研活动系列化、系统化、成果化贯彻学校教学工作思路,突出两方面,一是常规教研活动系列化,力争积累每一次的成果,下次研讨一定在前一次基础上有所发展,避免总在探索相同问题而不能有效突破的踏步现象。二是探寻具体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手段,从不同视角看待有效教学,从不同维度研究有效教学。为此,教导处和各教研组设计校本研修与教研活动的系列化方案,包括记录积累成果,循环利用的办法,学期或学年评估效益。(3)充分发挥北师大合作的作用9与北师大合作一是学习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学科专家指导的机会,加大考察学习的力度。二是筛选、提取、形成适合我校的具备北师大特色的项目,与其他合作学校协同组织教师或学生活动。(4)教学管理实现由行政管理向课程管理转理转变探索过程和结果的全程管理,力争达到“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双赢。优化教学流程管理,逐步充实完善汇才特色的各年级的教学要求与学习要求。(5)生本观与高效课堂生成课堂教学牢固树立“以生为本”学生观,教师围绕目标精心设计、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自觉学习,强调过程和结果的全程管理,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提倡学生全员参与,注重师生融洽交流,课堂教学做到“6个度”(即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文化延展度),教学效果实现“4个到位”(即参与程度到位、知识掌握到位、能力培养到位、个性化发展到位)。对此应充分估计克服旧经验的阻力和难度,充分估计建立高效课堂的艰巨和长期性,措施要实施一点落实一点、巩固一点,一小步一小步地前进。(6)减负与高效探索教学过程的“重心前移”,主要有强化课前研究和备课,前测掌握学情,课上充分和有效,进而减少作业依赖,压缩复习量,避免不必要的分化。优化教学流程管理,对作业布置的目的、质量和形式等作出明确规定。提倡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相结合,基础作业和探究性作业相结合,指定性作业和选择性作10业相结合。借鉴学分制思想,试验“超市型”作业模式。(7)逐步探索建立九年一贯课程观“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兼顾当前发展和长期发展,即处理好阶段显性指标要求和长远习惯与能力形成的关系。中小学衔接的显性表现在六七年级过渡,但中小学衔接的本质不是这两个年级的衔接,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