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小学一、课题的提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在他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明确提出的观点。许许多多中外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培养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意志品质等方面有独到之处。而教学情境的创设,所需要的条件,所具备的特征,正好是信息技术最为擅长的方面,通过计算机不仅能呈现单纯的文字、数字等字符教学信息,而且还能输出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能非常容易做到教学信息的图、文、声并茂,这种多维立体的教育信息传播,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另外,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学生可利用一定的输入、输出设备,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人机交互作用是计算机媒体所特有的,是幻灯、电视等单向电教媒体无法比拟的。在学校日常的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但是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如: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出的情境不能很好的达到本教学环节的目标,不能突破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有时反而过多的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影响了对重点内容的思考、掌握;难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缺乏思考性,不能很好激发学生的思维;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出的情境欠层次、欠连贯,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没有起到帮助作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是什么?通过收集材料和查阅书籍等方面的工作,我们感到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有很多需要深入研究和开发的东西,所以我们学校结合市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课题,觉得有必要进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二、研究的理论依据1、情境教学理论情境教学的核心——“情境”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环境,这种充满智慧的环境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全面发展,它渗透着教育者的意图。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但同时强调学生得到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学习媒体,学习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理论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看作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提供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三、课题的界定信息技术:指多媒体组合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利用等。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教学情境:是指课堂教学中引起学生情感变化的一种“气氛”,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策略:指为实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有效:指创设的教学情境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的特点。即能激趣、启迪思维、促进情感的融入,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有帮助作用。四、研究的方法运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五、研究的过程为了更好的开展本课题研究,学校以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带动全体教师,自2006年9月开始从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美术以及品德与社会学科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先后开展了引路课、研究课、布点课、展示课以及交流总结等活动。为了体现我校对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过程及成果,同时也为了反思经历的过程,进一步梳理研究思路,特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策略的研究撰写成报告并汇报如下,请专家指正。下面分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英语学科和科任学科进行汇报:(一)语文学科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策略有一位教授曾经说过:情境好比美味可口的汤,知识好比盐,知识必须要融入情境中,学生才能容易理解、消化、吸收!可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多么重要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探索,获取知识。1、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汉字魅力,优化识字教学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汉字魅力,呈现汉字原理,能使学生感受汉字的神韵,培养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优化识字教学的效果。如在教学“宝”字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宝”字造字的过程情境:在古代,宝盖儿与房子有关,这时屏幕上田字格中宝盖头逐渐移出田字格,在宝盖头的右边变化成古代房子的房顶形状;玉是玉石,把玉石藏在房子里,随着教师的讲解田字格中“玉”字慢慢转变成房顶下的玉石,“玉”字在移动后正好在宝盖头的下面,教师指着这一画面告诉学生,把玉石放到家里这可是个“宝”呀。通过课件呈现“宝”字的形成过程,生动、形象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替代的。这种由图到字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形象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展示了汉字的魅力,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汉字文化。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汉字,提高了识字的效率。2、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想象情境,有效指导朗读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而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就要让学生在情感氛围中,读出文章的文意、文情、文境。而情感的建立,则需要酝酿、需要创设一种情境,而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想象意境指导学生朗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入境朗读、感悟,而且学生会学得更轻松、更积极,实效性会更强。《风睡着了》是一篇与保护环境有关的童话故事,文章用富有情趣的语言,讲述了草原和树林制服狂风的故事。教学中,为了通过草原对风说的话使学生体会了解植草可以防风、防沙的常识。教师创设了狂风怒吼下的美丽、茂密的草原的情境。教师首先播放一段狂风怒吼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狂风奔跑吼叫的情景,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狂风的猛烈,接着出示草原的图片,面对这样凶猛的狂风草原却一点也不退缩,它们齐心协力勇敢的抵挡风沙。随着视频接近尾声,教师同时再结合语言创设情境,通过声音、语气的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你们听(停顿一秒钟)狂风怒吼,你们看(停顿一秒钟)黄沙漫天,那么大的风来到草原,那草原会对风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草原对风说话时的情境,如:勇敢地说、大声地说、生气地说、轻蔑地说……最后出示茂密的小草深深扎根于泥土中的画面,使学生感受草原的团结、勇敢,从而达到体会文意指导朗读的目的。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读出自我,读出个性,在课堂中读出“千姿百态”,真正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对课文层层深入地理解、想象、感悟中,感情朗读得以提升。此外,教师指导朗读时,还可利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一些关键词语、重点句式进行闪烁、变色,放大等技巧处理,让学生反复品读,深入揣摩,从而提高朗读能力。3、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形象情境,突破教学难点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难以看到,难以理解,难以感受,成为教学中的难点。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一种形象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亲身去体验感受,从感官上获得多重刺激,从而提高学习和理解的效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顺利地突破教学的难点。《它是谁》是北京版语文第一册的一篇常识性课文,这课是猜谜式的课文,谜底还不止一个。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小宝贝在蛋壳里很不舒服同时指导学生读出小宝贝破壳而出时的惊讶、兴奋是本课的难点之一。首先教师利用课件创设了一个黑暗的情境——黑屏,代替蛋壳内黑暗的效果,接着让学生闭上眼睛仿佛进入形象的黑暗蛋壳环境之中,感受小宝贝住在里面太小、太暗,体会小宝贝迫切想破壳而出的欲望,为感悟破壳而出的惊喜做铺垫。然后教师抓住时机,用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你们听(停顿两秒)——课件播放:喀拉拉、喀拉拉的蛋壳破裂声;你们看,(睁开眼睛)出示一张在淡淡的黄色的温馨的底片上印有可爱的小动物脚印以及破壳而出的小宝贝伸着小脑袋张望着又大又亮的世界的图片。使学生体会到小宝贝刚刚那么难受,现在它竟然用自己的身体撑破了这个又小又暗的壳,它从来没想到过自己会出来,这太令它吃惊了!学生通过形象的教学情景的创设,体会到小宝贝破壳而出的惊喜之情,从而读出小宝贝惊讶、兴奋的语气。至此,已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在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事物局限和感官局限,在教师精心创设的形象情境中有身临其境之感。实践证明:解决好“突破难点”这一关键问题,可以创设形象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提供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感悟文本内容,体会情感。4、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现实情境,体验文章情感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由此提出了“情感智力说”。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感知他人的情感,这也是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培养的情感品质。而教师适时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现实情境,以景入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这就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百合花开》。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抵御了各种各样的冷嘲热讽,矢志不渝,坚信自己能够开花。最终如愿以偿,开出了美丽的花朵的野百合形象。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体会到百合花怀着坚定的信念,用自己的行动默默的证明着自己的价值时,教师适时播放课件:百合花盛开图。在一座悬崖边,随着轻柔的音乐响起,纯洁的百合花一朵一朵的绽放着,随着课件的播放,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声中,教师激情朗读,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利用情感的触发,引起学生的共鸣。此时,学生不由自主地和教师一起朗读课文,将课堂引入高潮,最后百合花开满了整个山崖。使学生在看、听、读中感受到百合花在悬崖边绽放的美丽,体会到百合那种矢志不渝的精神。如果说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体现,诱发学生的心灵语言,激活语文教学,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悦。那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不仅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能活化教材、激活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能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气氛中,使师生共同进行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二)数学学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情境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而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情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学生难以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在短时间内直接有声有色地呈现出来,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策略。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趣味情境,开启学生乐学的大门。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适时恰当地创设趣味情境来辅助教学,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还能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1)小故事,大智慧形象动听的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故事中蕴涵的思想情感也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含有一定问题的故事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加法交换律》在导入的环节中教师利用视频为学生播放一个《朝三暮四》的小故事,当学生津津有味地欣赏完故事之后,教师自然地提出这样的问题:小猴子觉得早上吃4个枣,晚上吃3个枣吃得少;早上吃3个枣,晚上吃4个枣就吃得多,你们觉得它们说的对吗?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非常浓厚,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学生甚至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将数学问题融于故事中,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有趣情节把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