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结对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京口实小“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过程记录徒弟方_韩丽鹃_____师傅方__费爱华____记录时间__2012.2—2012.6师徒互助工作计划(师傅方撰写)“师徒结对”是我校的优良传统,本学期我将与韩丽娟老师开展互帮互助的活动,互相提高,共同进步。计划如下:一活动目标1、教师具有的基本道德: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教师具有的基本理论知识,教学观念等。2、课堂教学的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3、与学生,家长、社会的关系。4、师徒共同提高。发扬勤学苦练,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活动具体方案1、共同备课不少于三节,剖析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共同商讨。2、作为师傅每月至少上一节示范课,悉心听取徒弟的意见,帮助分析,有错则改。3、师傅与徒弟共同学习一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并上网上交流学习心得。共同合作一份教学案例或论文。4、每月至少听徒弟一节课,客观评价,褒奖有方。5、与徒弟一起指导学生参加各项比赛。6、两人各上一节校内或校外的公开课,教学相长。师傅听徒弟课一览表(每月至少2次)备注:学期末结合听课笔记统计。序号时间学科课题授课班级19.8数学练习课二(5)29.21数学7的乘法口诀二(1)310.21数学认识线段二(6)410.24数学观察物体二(6)511.15数学统计二(1)611.29数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二(2)712.15数学统计二(5)812.12数学乘法口诀练习二(5)912.19数学可能性二(6)徒弟听师傅课一览表(每月至少2次)备注:学期末结合听课笔记统计。序号时间学科课题授课班级19.22数学6的乘法口诀二(4)29.23数学练习三二(3)310.27数学认识除法二(4)410.28数学确定位置二(3)511.21数学观察物体二(4)611.22数学8的乘法口诀二(3)712.15数学统计二(3)812.16数学可能性二(4)徒弟方听课过程记录及指导意见(徒弟方提供)备注:可后附听课笔记复印件,并在末尾加以点评和修改。师傅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处理好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做到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并不是等值对应。因为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的全部,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成分。况且,教材本身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在处理教材上,教师的任务在于用教材师傅方听课过程记录及指导意见(师傅方提供)备注:可附听课笔记复印件,并在末尾加以点评和修改。韩老师的每一节课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陆丽华老师执教的《认识米》一课,学习1米有多长的问题时,她先让学生在米尺上找一找、看一看,大概了解一下1米有多长,然后让学生再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排一排等方法感受一米大约有多长。再如陆伟杰老师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中认识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师徒结对成果一览表(师徒双方提供)此项含1、双方独立或合作撰写的论文获奖情况及课题研究情况。2、双方通过相互研讨的优质课课参加校、区、市等各级各类竞赛、观摩活动。3、双方在其它各级各类活动、评比中获得的荣誉。4、所列成绩需附上证书复印件。1、费爱华老师在镇江市“教育科研送下乡”活动中执教《加减法练习》一课,2、费爱华老师在江苏省农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中执教《6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两节课3、费爱华和韩丽娟老师校级专题读书报告会《今天,你关注男孩了吗?》4、费爱华老师《实施自主教育,让习惯落实到实处中》获校级一等奖并在班主任沙龙中交流5、费爱华老师在学校”名师讲堂“活动中作了题为”解读三风一训之“敬业乐群”的公开讲座6、费爱华老师京口区试卷命制大赛中获一等奖7、费爱华老师在京口区级教研组长培训班中做专题发言8、费爱华老师“三我小故事”活动中《教育也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获一等奖9、费爱华老师论文《认识人民币》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二等奖10、费爱华老师《浅谈新课程下数学教学中细节的魅力》镇江市教科所三等奖师徒结对工作总结(徒弟方撰写)时间如梭,转眼间师徒结队已经整整一年了。这一年我有幸与在教育教学方面非常优秀的教师——费爱华老师结为师徒。在此,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拜师结对”这样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给予我的引导和帮助,也非常感谢同组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学校组织的“师徒结对”活动,使我获益匪浅,师傅教师的“传、帮、带”加速了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帮助我逐渐走出尴尬、困窘的境地。我的师傅及时地在思想认识上予我以引导,使我尽快地以较好的状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也晓我以理,使我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作为徒弟,我成为了师徒结队活动的一名受益者。的工作态度,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点!为着这些美好的愿景,我们制定了系统的“结对子共发展”的计划,并认真地实施,现总结汇报如下:一、学习理论,提高素养首先我们依据课程标准,并结合二年级的教学重点,确定了本学期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两个关注点。即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分头收集了一些相关的论文进行学习,如:吴晓红的“口算的本真意义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异化”,简春青的“新课改背景下的口算教学”以及韶光华的“数学语言及其教学研究”等作品,我们先分头精读,然后再一起交流学习。明确了口算应当建立在意义的理解上,它有着丰富灵活的方式,教学中应充分暴露口算的思维过程,揭示多元的口算策略,鼓励口算!不能流于形式,口算不作为笔算的台阶!等等,这些重要的观点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通过学习,我们更清晰了,要把握教学的本质一定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二、听课评课,寻找策略精心的备课,磨课,对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本学期我们各选了一节计算课,。口算教学要体现计算的多样化,可是在前面上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已经有很多动手操作得到结果的例子,学生已经对用乘法口诀求商有了感性的积累。课堂上几乎所有学生都是采用这一种方法,再也说不出第二种。这时候老师没有急,继续充分的肯定孩子们的聪明才智!然后做了一个追问,如果我从没学过乘法口诀,哪怎么办?孩子们很善于退,退到了拿小棒分一分,老师顺势介绍了连减的方法,一切水到渠成,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又突出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实在是精彩!通过集备,上课,评课,我们在思考,研讨中前行。教学实践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三,积极交流,共享资源我们的交流可以说贯彻于我们相处的每一天!我们共同分享着课堂上的困惑与喜悦。共享着所有教育教学资源!四、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合理分工,高效合作,级部练习批改,分析试卷进行质量分析,数学口算过关练习,算24点打擂台等活动中任劳任怨。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真的很感激她!!让我深深的体会到,齐心协力的高效性!我要感谢这次师徒结对活动,让我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同时也要继续努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使自己的科研能力与科研水平提高一个层次。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引导徒弟、培养学生作出新的贡献。师徒结对也让我意识到自身的诸多不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一学期以来,在费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她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的感染下,良好人格品质的熏陶下,我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我要衷心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衷心感谢费老师对我的帮助和关心,使我成为师徒结对活动的受益者。师傅方对徒弟方的评价及希望(师傅方撰写)备注:师傅可结合徒弟一段时间的表现给予中肯的评价,并对徒弟下阶段的学习提出有指导价值的设想和希望。评价:韩老师的课条理性逻辑性比较强,重视对优生的培养;,重视教给学生清晰的思维方法。她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就是“谦虚、勤奋”,她勤勉严谨,谦虚好学,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态度,强烈的进取精神,对学生都既细心,又有耐心,主动、出色地完成活动中的各项工作,并始终抱着求真的态度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位老师和学生都喜爱的老师。期望:我和韩老师虽为师徒关系,其实更是合作中的好朋友。我们在教学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师傅与徒弟的角色是模糊的,大家年龄,教龄都很接近,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教学风格。这正好让我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我们又有很相似的地方,务实的工作态度,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点!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