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风水文化与建筑文化林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李倩欣201030450109摘要:我国的风水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沿革。风水在我国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几乎无所不在。虽然带着迷信的色彩,却同时指引着人类社会如何去顺应自然,使得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得以统一,从而创造了中国建筑独具特色的辉煌成就。关键词:中国,风水,建筑我国建筑文化经历了数千年不辍的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成就辉煌、风格独特的体系。与世界建筑文化的背景比较,我国建筑文化的一个极其显著的特点是,各种建筑活动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无不受到所谓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风水”一词来源于郭璞的《葬经》,他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散,界水则止,使之聚而不散,行之有止,谓之风水”。古代把风水称堪舆学,堪天舆地,实际上是讲求天、地、人的一些风水。而所谓的建筑风水就是把天、地、人这本来是一体的三者融化到我们的建筑理念里面。其宗旨即基本追求就是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使得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达于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正是基于这一基本追求,使得风水理论深深根植于我国古代社会的各个层面以及今天的社会建设。风水实际上对我国建筑的选址、规划布局和经营建设,起到指导作用。以至我国传统建筑都曾统一在风水观念下,一气呵成,与传统的营造学、造园学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产生了普遍而深刻的影响,形成了迥别于其他各国建筑文化的鲜明特色,取得很高的成就。风水它是八卦里面的两卦,八卦中之巽坎两卦,风是巽卦、水是坎卦,这里边的风水跟我们一般讲的风和水是不一样的,“风”不但指流动的空气,更是指一定范围内宇宙物质能量所形成的“气场”;此中的“水”也不单指自然界可以饮用灌溉的水,更指地球磁场能量所形成的“地脉”、“地气”,就古书上讲的“内气萌生、外气形成,内外相承,风水自成”。它主要强调选址这个地方一定要有“生气”,这个生气跟我们一般理解的“生气”又不一样。凡宇宙间新兴而生茁之气,与“箫杀”相对的,叫做“生气”。这种生气,“在天则周流六虚,在地则生化万物。天以生气为资,地以生气为载,生气聚于地中,五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水为气之母,脉气靠水运送,故寻龙点穴,依水流而印证。山水相交,阴阳融凝,情之所钟处,便是龙穴,立宅安坟可也”。掌握地域的规律,山川的走向,地气地脉,从而改造之,以趋吉避凶,就是所谓的风水宝地,也就是地气到了这个地方。我们说风水的核心是探究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怎么协调,重点在指导人类顺应环境来解决建筑的选址和建筑的具体问题。关于选址有基本原则,就是说“气”要大、“龙”要旺,“脉”要远,“穴”要深。这里的“气”指的是“环境容量”,“龙”是指山川走势,房子最好是面迎秀。可见选址时水比山更重要,“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看水也要讲究,要选择弯内之水,不要选弯背,“水见三湾,福寿安康,屈曲来潮,茶丰富饶”。“水为气之母,有山无水休寻地”。俗语说,有水即有财,这和我们今天说的“路通财通”是一个意思,路就是水,风水学早把“水”和“路”视为一体。世界上所谓的大都会都有一条水,多在沿江或近海之处,在现实生活中,水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环保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故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水成了财源的象征,我国许多城市都有护城河,在客家围龙屋前必有一口池塘,便是这理论的实践,而且池塘多半是半月形的,平的那边向里,外边半月形的向外。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即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并不是一切都适从人愿的,所有东西都是我们设计好的,再加上地球的气场也在不断不变化中。但可以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加以改变和调整的,现在我们提倡低碳生活就是这个道理,研究风水就是要探究天道自然对人类的影响,发扬它有利的一面,改造它不利的因素。其实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讲的天时、地利、人和。建筑民俗与民间信仰息息相关。如今建筑群的门楼和住宅的大门都很讲究,要有一个门楼,民间认为门是建筑物的“保护神”,不可等闲视之,一定要认真。大门以“迎山接水为佳”,“家门迎秀峰,运气必亨通”。北门迎气,所以如果是要建一个村的围墙的话,北门要高,东门次之,南门再次,西门要特别小甚至不开。“立门前不宜见街口,顾宅后不宜有直脊”,大门不要直接冲街口,房子后边不要有一排屋子正对着你,这些都要讲究。北方以北门为迎气门,南方高温潮湿则以座西北朝东南为佳。掌握一个原则,站在你家门口不要直接看到大街口,往后边一看不要看到一排屋脊对着你背后而来。从空间布局来看,住宅周边的绿化也要注意,“东种桃柳,西种槴榆,南种梅枣,北种柰杏”,每种树有它不同的规律,比如榆树是耐旱的应该种在屋后面。门前忌有大山,庭中忌有大树,阻碍空气流通。住宅的南面、东南面也不宜种植枝叶繁茂的大树,特别是榕树,家庭的周围最好不要种。民间有一句话叫做“种大榕树不容人”。大榕树不要种在自己家前门的当中,“大树当门遭天瘟”。而炉灶最好设置在东边,因为东边属木,有木薪火才旺。其实我觉得这完全是从通风采光的考虑,因为花草树木的习性不同,作用也不一样。从科学上来讲,李子喜爱阳光所以不要种在北面;杏树怕涝,所以房子的东部不宜栽种;榆树生长迅速,又有强大的吸毒功能,所以种于房子后可防风,还可以净化空气。就我而言,这些规矩以今天科学的眼光来看有的还有一定的科学成分,是群众日常生活总结出来的。这些民俗的科学理念,教我们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利用自然的规律探究其中的奥秘,走出迷信的怪圈,建设更加宜人的环境。这也在告诉我们民间的力量是城市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子的道理。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