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公开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②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草昧;此指开创国家。伶官传序欧阳修欧阳修:字,号,谥号文忠。著名、,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永叔醉翁、六一居士文学家史学家北宋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二、作者介绍•史学家:•《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907年至960年间五代史实,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欧阳修认为前人薛居正编纂的《旧五代史》不宜“垂劝诫,示后世”,于是重新编写了五代史。故称之为《新五代史》。•《伶官传》就是其中一篇。•伶:演戏的人。伶官:在宫廷中受有官职的伶人。6•《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五代十国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后唐庄宗李存勖一、背景介绍自读课文,思考•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明确:“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概括:通过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3.通过课文大家推知本文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明确: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再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如何来写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2.在这几个时间节点上,在庄宗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908年(23岁)•912年(27岁)•923年(38岁)•926年(41岁)接受遗命,“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灭燕,“系燕父子以组。”灭后梁,“函梁君臣之首”,建后唐;身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得天下失天下•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盛”——“忧劳可以兴国”“衰”——“逸豫可以亡身”。•既然已经强调了“盛衰之理在于人事”,为什么在第四段中还要加上“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这一结尾?•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请大家从历史或现实的角度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想?•智勇多困于所溺•江山如画,一时有多少英雄豪杰睥睨天下,纵横万里。然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又有多少英雄淹没在滚滚东逝的长江水中。是非成败中,后人又何尝不为之叹惋:英雄啊英雄,你究竟缘何而气短?•是啊,英雄缘何气短?想那庄宗存勖,受三矢报其父之遗恨,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灭梁系燕,赫赫战功,使欧阳修不禁赞叹曰:“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可是,同样是庄宗存勖,为何在“仇雠已灭,天下已定”这样一个大好的形势下却被几个伶人所困,身死国灭?欧阳文忠公以其铮铮之言一语中的——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古人有言云:温柔乡是英雄冢。此语无情,触目惊心,其“无情”“惊心”之处就在于无论你何等英雄豪杰,一旦沉溺于某事某物中,便难于自拔,纵然大智大勇,失去了自控能力,亦毫无用处,故儿女情长处,必英雄气短时。•想那玄宗,收拾混乱宫庭,励精图治,任用贤才,设集贤院,广聚学者,于是唐朝迎来了一个繁盛时期——开元盛世。此时的玄宗,其聪明才智恐不次于太宗,然而,唐玄宗却未能善始善终,开始了“溺”,溺于回眸一笑百媚生中,溺于翩翩霓裳羽衣舞中,溺于华清池边春水暖中,溺于梨园优伶丝竹声中。从此君王不再早朝,从此“倾国”果然倾国,一个“溺”字让他的智勇全失,一个“溺”字让亲手造就了“开元盛世”的他又亲手造就了“安史之乱”……•历史总是存在这样大大小小的悲剧,可我们呢,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我们就没有所溺了么?许多时候,我们关心则乱,许多时候我们执著执迷反让自己囿于部分而不察全局。如金庸笔下那“昆仑三圣”何足道,琴、棋、剑三绝,性情孤傲却不狂妄。被人称为“昆仑三圣”后,便改名“足道”,足显其人物之有趣和眼界之高,然而这样一位高人却也因过于关心棋中一隅之得失成败而迷失了大局,如不是被黄毛丫头郭襄那一句“中原已定,何不径取西域”点醒而大悟大彻,如何能自成宗师开创昆仑一派?•溺于丝竹伶乐的庄宗,沉于温柔霓裳的玄宗,迷于局部得失的何足道,无一不是大智大勇之人,但都因溺于某事而困窘,甚至迷失一生。仿佛陷入了一座围城,外面的东西进不去,里面的东西出不来,只好整日擅其所迷,困其所溺。•本文是一篇非常成功的作文,具体说来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一、题目明确,题材取自课文而又高于课文。文章中分别用了《伶官传序》中唐庄宗的例子、历史上唐玄宗的例子和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何足道的例子,取材广泛而经典。•二、语言整散结合,气势宏大。像文中叙述庄宗事迹时多用短句整句,叙述玄宗事迹时则多用长句整句,叙述何足道事迹时则是整散相间,这些语言都给文章增色不少。•三、善用多种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文章表现力强。如文章中多处引用诗文名句,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四、开头结尾照应,同时深化主旨。开始结尾非常突出,特别是结尾,简洁有力,深化主旨。•我们来看看历史是不是惊人的相似?•商纣王:宠溺妲己败政灭国•周幽王:宠溺褒姒众叛亲离•秦始皇:溺于豪奢二世即灭•唐明皇:溺于美色安史之乱•宋徽宗好于蹴鞠靖康之乱联系个人实际: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许有很多像“伶人”那样的角色。如网络是我的“伶人”,它让我对课堂失去了原有的兴趣,整天沉溺于此的我成绩直线下降;现代小说是我的“伶人”,我开始的时候对它不在意,以为这样的东西能对我产生什么影响呢,谁知一发而不可收,它在一天一天腐蚀我原本坚强的意志等等。文章中作者通过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说明了国家盛衰兴亡之理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末尾又意味深长地点出“岂独伶人也哉”。请同学们在古今历史上寻找一些事例来加以补充说明。拓展延伸国家盛衰兴亡,尚且与人事有关,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那么集体、个人的命运更该与人事紧密相连。忧劳可以使集体不断壮大,使个人事业蒸蒸日上;逸豫则同样可以亡身。请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举例说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吴的事例:《苦斋记》中说:“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唐太宗李世民,吸取前人教训,励精图治,换来了“贞观之治”,名垂青史。唐玄宗李隆基,忧劳时,迎来了“开元盛世”;逸豫时,天宝危机,酿成了安史之乱。商纣王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引火自焚”的下场,并留下千古骂名。隋炀帝杨广,骄奢淫逸,霸嫂蒸母,修宫庭,疏运河,冒天下之大不韪,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国破家亡,身死部将之手。参考示例①有些政府干部,先前艰苦奋斗,深入群众,有口皆碑,政绩显著。一旦身居高位,掌握实权,因为有个人嗜好,贪图逸豫,被别有用心者充分利用,拉拢腐蚀,开始拿一点,后来多拿点,拿去了国家的财产,拿丢了自己的前途,拿掉了家庭的幸福。②许多民营企业家(如山西煤老板)白手起家,以汗水浇铸辉煌,以诚信树立品牌。一旦功成名就,腰缠万贯,便张开巨嘴大吃,吃果子狸,吃活蝎,吃河豚,吃黄金宴……吃倒了品牌,吃去了信誉,吃掉了未来。③有些基层领导一步一个脚印,艰苦卓绝,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建设小康村,亿元村。但是成就事业之后,独断专横,飞扬跋扈,挥金如土,纸醉金迷,俨然一个土皇帝。最终身陷囹圄,悔不当初。④有的知识分子,年轻时志存高远,埋头苦干,成就辉煌事业,成为知名教授。得志之时便猖狂,或迷恋女色,沉溺享乐,身败名裂;或贪图金钱,抛弃事业,专事“招研”培训,斯文扫地。……•故曰:欲成其大事者,必谨小慎微;欲展其智勇者,必戒其所溺。•总结写作特点:•1.开宗明义,总揽全文•2.精心选材,巧妙安排•3.对比论证,观点鲜明•4.抑扬顿挫,情感充沛•5骈散结合,错落有致•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读下面一则故事,写一段自己的感受。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布置作业拓展延伸欧阳修认为庄宗的“忧劳”使他的国家兴盛,“逸豫”使他的国家败亡,那么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庄宗的经历中获得哪些启示呢?提示:①命运掌握在谁手中?上天还是自己?②有兴趣爱好是不是一种罪过?③对于集体,对于个人来说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