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第1节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第2节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与发展•第3节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第1节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1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主要出现形式房屋建造、城镇修建——经验总结——阴阳五行、堪舆学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理论学说——《周礼》《商君书》《管子》《墨子》思想发展动态夏:“国土”的勘测,开始定居,居民点的产生(天文学、水利学和居民点建设技术)商:偃师、郑州、殷墟等商城多运用五行风水学周:《周礼.考工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又明确记载的历史事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径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它大胆地将成片天然湖泊(现什刹海)引入市区,以中轴线与其相切,确定了整个城市的布局,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又体现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第一次将儒、道兼融于中国的都城营造之中。战国时期:《周礼》受到挑战,向多种规划布局模式发展,丰富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模式。吴国国都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阖闾城越国范蠡按照《孙子兵法》为国选址齐国因地制宜,根据自然地形布局鲁国济南城打破了严格的对称布局,与水体和谐布局赵国充分考虑北方特点,高台建设,壮丽的视觉效果与城市防御相得益彰江南淹国国都淹城城与河浑然一体,自然蜿蜒,利于防御《管子》“因天才,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建立了理性思维和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其影响极为深远。《商君书》更多的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阐述——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战国时期形成了大小套城的都城布局模式,反映了当时“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的社会要求。秦:规划思想上曾尝试过统一,并发展了“相天、法地”的理念,即强调方位。秦王朝信神,其城市规划中神秘主义色彩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影响深远。汉:长安洛邑城三国时期:邺城(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唐:长安城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宋北宋东京(开封)城市结构冲破了传统的里坊制,较多的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历史上都城布局的重要转折点。元大都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规划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结合。完善的上下水道。元大都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周密,由刘秉忠负责。小结: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巧妙结合;以理性规划为最高原则;城市形象争取天时、地利、人和。使城市建设趋于对称、序列,追求整体与完美,秩序与规律,和谐与统一的特点,这种高度理性美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2.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家族聚居模式的底层院落式住宅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巨大。为分清主次尊卑,产生了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这种手法由住宅组合扩展到公共建筑再扩展到城市。儒家思想(社会等级秩序)深刻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严谨、中心轴线对称规划布局。3.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之规划理念,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之观念;充分考虑自然特色,不拘形式。4.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2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欧洲的古代文明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巨卷。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欧洲经历了从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几个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的变迁,不同的政治势力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带来不同城市的兴衰,而且城市格局也表现出相应的特征。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了一系列城邦国家。在古希腊繁盛时期,著名的建筑师希波丹姆(Hippodamus)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这种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以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这一模式在其规划的米列都(Milet)城中得到完整的体现:城市结合地形成了不规则的形状,棋盘式的道路网,城市中心由一个广场及一些公共建筑物组成,主要供市民们集合和商业用,广场周围有柱廊,供休息和交易用。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公元前300年间,罗马几乎征服了全部地中海地区,在被征服的地方建造了大量的营寨城。营寨城的规划思想深受军事控制目的的影响。随着国势强盛,领土扩大和财富的敛集,城市得到了大规模发展。除了道路、桥梁、城墙和输水道等城市设施以外,还大量地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供奴隶主享乐的设施。罗马营寨城营寨城有一定的规划模式: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十字形街道,交点附近为露天剧场或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形成的中心广场。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城市建设更进入了鼎盛时期,除了继续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外,城市还成为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和记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古罗马城是最为集中的体现,城市中心是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形成的广场群。广场上耸立着帝王铜像,凯旋门和记功柱、城市各处散布公共浴池和斗兽场。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古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由于以务农为主日耳曼的南下,社会生活中心转向农村,手工业和商业十分萧条,城市处于衰落状态,古罗马城的人口也减至4万。中世纪的欧洲分裂成为许多小的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剧和战争不断,出现了许多具有防御作用的城堡。中世纪欧洲的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庞大体量和高耸尖塔成为城市空间布局和天际轮廓的主导因素,使中世纪的欧洲城市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中世纪自发成长防御要求10世纪以后,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一些城市摆脱了封建领主的统治,成为自治城市,公共建筑(如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会所)占据了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继续繁荣,不少中世纪的城市终于突破封闭的城堡,不断向外扩张。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14世纪以后的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科学、技术和艺术都得到飞速发展。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许多中世纪的城市进行了改建,改建往往集中在一些局部地段,如广场建筑群方面。意大利的城市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如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和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在17世纪后半叶,新生的资本主义迫切需要强大的国家机器提供庇护,资产阶级与国家已结成联盟,反对封建割据和教会势力,建立了一批中央集权的君权专制国家。在城市建设上受古典主义思潮的影响,祟尚抽象的对称和协调,无论在平面布局或立面构图上,都不遗余力地强调轴线,强调主从关系。其中以巴黎的改建规划影响最大,轴线放射的街道(如爱丽舍田园大道)、宏伟壮观的宫殿花园(如凡尔赛宫)和公共广场(如协和广场)都成为当时城市建设模仿的典范。小节古希纳方格网道路,城市中心由一个广场及一些公共建筑物组成古罗马大量的营寨城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十字形街道,交点附近为露天剧场或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形成的中心广场罗马帝国广场、铜像、凯旋门和记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中世纪出现了许多具有防御作用的城堡,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小节10世纪以后公共建筑(如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会所)占据了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14世纪后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许多中世纪的城市进行了改建,改建往往集中在一些局部地段,如广场建筑群方面。17世纪后半叶资产阶级与国家已结成联盟,反对封建割据和教会势力。强调轴线,强调主从关系。第2节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理论渊源(1)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2)太阳城方案(3)社会改良的空想社会主义(4)超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针对城市矛盾,提出了很多社会改革方案。(1)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1478—1535)著作《乌托邦(Utopia)》,提出理想之邦,有50个城市,距离一天为限,与乡村紧密结合。每户一半人在城市,一半人在乡村,二年轮换。街道宽200英尺。门不闭户,以废除私有财产观念。生产物资放在公共仓库,按需领取。公共食堂,公共医院。中国的《桃花源记》(2)太阳城方案背景:康帕内拉指出意大利的现实社会是一个罪恶的世界,到处可见抢劫、杀人、懒惰和贫富不均。而私有制是造成这种社会的罪恶根源。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居民从事畜牧、农业、航海、防卫等。城市空间结构由7个同心圆组成。特征1)财产公有2)义务劳动3)按需分配4)共和政体5)道德乐园。(3)社会改良的空想社会主义罗伯特•欧文(英1771—1858)主张建立崭新的社会组织,提出未来社会按公社组成,人数500—1500,土地国有,实行部分共产主义。1817年提出“新协和村”,人数500—1500,人均耕地0.4公顷。村内设公共设施,周围是住宅,附近有工厂。村外有耕地、牧场和果园。产品统一分配、财产共有。1825年,欧文带900人从英国到美国印地安那州,用15万美元购买了12000公顷土地,建设新协和村。但不久就全部失败。(4)超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针对城市矛盾,提出了很多社会改革方案。查勒斯•傅立叶(法1772—1837)1829年发表《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主张建立1500—2000人的公社,废除家庭小生产,减少家务劳动。建设可以容纳400个家庭(1620人)的巨大建筑(“法兰斯泰尔”)。1871年,戈定按照傅立叶的理论在盖斯建设了“法兰斯泰尔”。小结: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的意义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把城市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一种社会现象提出将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相结合提出解决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2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由来——产生理由工业革命后西方城市出现的拥挤、污染、疫病流行等问题使“田园城市”理论应运而生,但这一学说在实践中并不顺畅,欧洲各地的试验多是袭“田园城市”之名,行“城郊居住区”之实。但它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到了启蒙作用,后来的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理论均承其衣钵,并对中国的城市形态产生巨大影响。拥挤的城市——交通问题拥挤的城市——交通,人流拥挤的城市——拥挤的人群拥挤的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环境的污染问题——污染无处不在环境的污染问题——尾气污染环境的污染问题——废气2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1898)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吸引人口的“磁性”所导致的,如果能够把这些磁性有意识的进行移植和控制,城市就不会盲目膨胀,如果把城市土地统一归城市机构,就会消灭土地投机,而土地升值所得的利润归城市机构所得。那么,什么是“田园城市”?_____田园城市的定义霍德华的“田园城市”——什么叫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概念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霍德华的“田园城市”——什么叫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霍德华的“田园城市”——什么叫田园城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是在产业革命以后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使城市环境恶化,引起一系列问题的背景下,农村人口大量流出。为了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霍华德提出了城市和农村融合的理论,综合城市和农村两方面的优势设施,形成田园城市霍德华的“田园城市”——什么叫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理论从城乡协调的角度把城市与外围乡村当作一个整体来分析,并对资金来源、土地分配、城市财政收支和田园城市的经营管理、人口密度、城市绿化带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1)单个田园城市的结构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环行林荫大道,城市外围建设工厂、仓库。田园城市的群体组合6个32000人口规模的田园城市围绕着一个55000人口规模的中心城

1 / 7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