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眼中的中国十大最美自然景观由于时间金钱的限制,目前所到的旅游景点比较有限,以下所列举的只是个人眼中最美的自然景观。分别从形态美色彩美动态美嗅觉美听觉美的角度各选举两个。一、形态美之最(一)黄山觉得黄山美主要原因是在小学课本上学过,所以至今记忆犹新。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素称黄山“四绝”。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它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米处。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黄山千岩万壑,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许多灵幻奇巧的怪石,其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黄山石“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故名“金鸡叫天门”,但登上龙蟠坡回首再故,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却仿佛摇身一变,变成了五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黄山峰海,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奇松怪石,往往相映成趣,位于北海的梦笔生花、以及“喜鹊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药、苏武牧羊、飞来石、猴子望太平(猴子观海)等,据说黄山有名可数的石头的就达1200多块,大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从人的心理移情于石,使一块冥顽不灵的石头凭空有了精灵跳脱的生命。欣赏时不妨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创造力,可获更高的审美享受。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而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大凡高山,可以见到云海,但是黄山的云海更有其特色,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波澜壮阔,一望无边,黄山大小山峰、千沟万壑都淹没在云涛雪浪里,天都峰、光明顶也就成了浩瀚云海中的孤岛。阳光照耀,云更白,松更翠,石更奇。流云散落在诸峰之间,云来雾去,变化莫测。风平浪静时,云海一铺万顷,波平如镜,映出山影如画,远处天高海阔,峰头似扁舟轻摇,近处仿佛触手可及,不禁想掬起一捧云来感受它的温柔质感。忽而,风起云涌,波涛滚滚,奔涌如潮,浩浩荡荡,更有飞流直泻,白浪排空,惊涛拍岸,似千军万马席卷群峰。待到微风轻拂,四方云慢,涓涓细流,从群峰之间穿隙而过;云海渐散,清淡处,一线阳光洒金绘彩,浓重处,升腾跌宕稍纵即逝。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传说轩辕皇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故又被誉之为“灵泉”。黄山温泉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初,与桃花峰隔溪相望,是经游黄山大门进入黄山的第一站。温泉每天的出水量约400吨左右,常年不息,水温常年在42度左右,属高山温泉。黄山温泉对消化、神经、心血管、新陈代谢、运动等系统的某些病症,尤其是皮肤病,均有一定的功效。(二)西湖对西湖的向往来自于小时候的《新白娘子传奇》,来自于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虽然至今仍没去过,但上次课上震撼人心的《印象西湖》更增添了我对她的憧憬。2人们早已把西湖比喻成天堂。于是便有无数灵魂纷纷在西湖寻找精神家园。西湖不是湖,西湖是一个灵魂。一山、二岛、三堤则构成西湖的灵魂。一山(孤山)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三:“一屿耸立,旁无联附,为湖山胜绝处。”今山上林木葱蔚,多历代人文古迹留存。孤山东西分别以白堤和西泠桥与湖岸相连,且岛上名胜古迹甚多,因此杭州人将“孤山不孤”“寡人孤”,与“断桥不断”“情谊断”、“长桥不长”“情意长”并称西湖三怪。孤山上主要的景观包括中山公园、浙江省博物馆、文澜阁、西泠印社、放鹤亭、秋瑾墓、俞楼、慕才亭(苏小小墓)等。二堤(白堤、苏堤)白堤东起断桥,经锦带桥向西,在“平湖秋月”与孤山相接,长约1公里。在唐即称白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又称孤山路、十锦塘。古时白堤以白沙铺地,后改为柏油路面,两侧广种碧桃翠柳,是欣赏西湖全景和周边诸山的最佳观赏点。断桥位于白堤东首,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断桥为白素贞与许仙邂逅之处,因而在西湖诸桥中最享盛名。锦带桥位于断桥西,又称涵碧桥。苏堤旧称苏公堤,苏堤上共有六座石拱桥,从南往北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据考证,疑为“束浦”之讹)、跨虹。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小瀛洲前身为水心保宁寺,也称湖心寺,北宋时为湖上赏月佳处,其园林建筑和景物布局,在18世纪初已基本形成。从空中俯瞰,全岛如一个特大的田字,构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奇景。小瀛洲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上园林特色,主要景点包括浙江先贤祠、九曲桥、九狮石、开网亭、亭亭亭、竹径通幽和我心相印亭。湖面三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浚湖期间,当时所在位置与现在不同。三石塔顶为葫芦状,塔身呈球状,高出水面2米,中空,环塔身均匀分布5个小圆孔,塔基为扁圆石座。三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62米。湖心亭在外西湖中心。清雍正《西湖志》卷九:“亭在全湖中心,旧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时,寺与塔俱毁。聂心汤《县志》称: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并废,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复于旧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据此,则旧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1980年在岛上刻置“虫(异体字,为繁体字“风”的中间部分)二”太湖石碑一块,意指“风月无边”。阮公墩在外西湖中,位于湖心亭西。清嘉庆五年(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以所挖葑泥堆叠成岛,俗称“阮滩”。1984年起,岛上举办“环碧庄”仿古旅游,在西湖夜游活动中颇受欢迎。二、色彩美之最(一)九寨沟九寨沟因沟内分布着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以翠海(高山湖泊)、叠海、彩林、雪山、藏情“五绝”驰名中外,被誉为“梦仙境”和“童话世界”。九寨沟的色彩,美在缤纷、奇特和变幻无穷。九寨沟的湖泊紧傍森林,水质清丽晶莹,天光、云影、雪峰、彩林倒映湖中,镜像清晰,倒影和湖水融合,使湖水更加艳丽,随朝夕变化和春夏秋冬,阴晴雨雪之变化,湖水也随之变成黛绿、深蓝、翠蓝等多种颜色。更为奇特的是,五花湖底的钙华沉积和各种色泽艳丽的藻类,以及沉水植物的分布差异,一湖之中分成许多色块,宝蓝、翠绿、橙黄、浅红,似无数宝石镶嵌成的巨形佩饰,珠光宝气,雍容华贵。当金秋来临时,湖畔五彩缤纷的彩林倒映湖中,与湖底色彩混交成一个异彩纷呈的彩色世界。黄昏时分,火红的晚霞,映入水中,湖水似团团火焰,金星飞迸,彩波粼粼,绮丽无比。其色彩之丰富,超出了画家的想象力。莽莽林海,随季节变化,呈现出瑰丽色彩。初春山山丛林,红、黄、紫、白各色杜鹃点缀其间,其后,山桃花、野梨花相继吐艳,夹杂着嫩绿的树木新叶,整个林海繁花似锦。盛夏是绿色的海洋,新绿、翠绿、浓绿、黛绿,绿得那样青翠,显出旺盛的生命力。深秋,深橙色的黄栌,浅黄色的椴叶,绛红色的枫叶,殷红色的野果,深浅相间,错落有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似一幅独具匠心的巨幅油画。在暖色调的衬托下,湖水更蓝。蓝天、白云、雪峰、彩林倒映于湖中,呈现出光怪陆离的水景。入冬,白雪皑皑,冰瀑、冰幔晶莹洁白;莽莽林海,似玉树琼花。银装素裹的九3寨沟显得洁白、高雅,像置于白色瓷盘中的蓝宝石,更加璀璨。九寨沟四周峰簇峥嵘、雪峰高耸,在青山环抱的“Y”字形[6]山沟内,分布着114个梯级湖泊,由许多湍流、滩流和瀑布群相联,珠联玉串,逶迤50余千米,湖水清澈艳丽,飞瀑多姿多彩,急湍汹涌澎湃,林木青葱婆娑,雪峰洁白晶莹,蓝色的天空,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点缀其间的古老原始的村寨、栈桥、磨房,组成了一个内涵丰富和谐统一的美的环境,体现了高度的综合美。山水相依,水树交融,动静有致:九寨沟山清水秀,湖、瀑一体,山、林、云、天倒映水中,更添水中景色。水色使山林更加青葱,山林使水色更加娇艳。梯湖水从树丛中层层跌落,形成林中瀑布,湖下有瀑,瀑泻入湖,湖瀑孪生,层层叠叠,相衔相依。宁静翠蓝的湖泊和洁白飞泻的瀑布构成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蓝白相间的奇景。九寨沟的景观排列有序,沟口海拔2000米,至主沟顶部长湖和草湖海拔逐渐升高到3000米左右,景观也在不断地变化,由低到高,由简到繁,步步引人入胜。九寨沟的景观序列似一部气势磅礴的交响乐,由序幕到高潮,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审美感受。(二)武汉大学樱花把武大樱花列为最美的自然景观是因为个人觉得樱花很美,虽然花期很短,但美得清新自然,给人无比浪漫的感觉。武汉大学的樱花已经有着很长的历史,更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关于武大樱花多数人并不很清楚,只是停留在日本军人栽种的那种认识状态上。在武大校园里,除樱园外,第四教学楼、鲲鹏广场、人文科学馆、行政大楼、校医院一带以及工学部主教学楼、信息学部星湖、医学部等处皆有樱可赏。而最佳的赏樱地点,还是莫过于“樱园”,这片直接以“樱”命名的园区了。樱园一带以小日樱花为主,收集了早樱、晚樱和垂枝樱等共6种10余个佳品的樱花,花色丰富,绚丽多彩,枝、干多异且花期不同。每当寒冬过后,梅花凋谢之时,早樱开放,继而小日樱花、垂枝樱花、晚樱等开放。武大樱花开于三月中旬,至下旬最为鼎盛,花期较短,仅13-20天左右。每年樱花盛开之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旅客如织如潮,有百万以上的游客慕名而来。樱花大道旁摩肩擦踵,樱花纷飞,好不美丽!武大校园内的樱花最早由侵华战争时期占领武汉大学的日本军人所种植,武汉三镇光复后,武大的师生们又引进了更多的樱花品种,经过多年来的培育已经形成很大的规模。每当三月,校园就成为了樱花的海洋,各地的游人们纷纷前来观看,而学校领导和学生均表示从未组织樱花节,游客都是慕名而来自发入校,但学校对组织学生们为游客服务,樱花盛开时节,樱园酷似花的海洋,成千上万游客慕名而至,留连观赏,如醉如痴,大有“三月赏樱唯有武大”的意趣。三、听觉美之最(一)钱塘江大潮钱塘江是中国浙江省第一大河,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澜壮阔的气势,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初中时学过一篇文章——《听潮》,“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铙钹、钟鼓在奏鸣,而且声音愈响愈大。没有风。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袭击过来,猛烈地冲向岸边,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字里行间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气势磅礴。(二)黄果树瀑布黄果树是世界著名大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