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的风水之美与徽州古村落里的风水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徽派建筑的风水之美与徽州古村落里的风水文化上一篇/下一篇2008-04-0122:02:03查看(398)/评论(0)/评分(0/0)徽派建筑的风水之美(一)和谐美徽州多山地,高低向背异,阴晴众壑殊,风云变纪奇。其山,或峭壁千仞,耸入云霄;或迤逦起伏,绵亘不绝;其水,或飞瀑倾注,万壑争鸣;或清泉汩汩,江水悠悠。论树,或参天蔽日,绿阴成障;或点染有致,亦疏亦密;论竹,或郁郁葱葱,一望无际;或翠筱丛丛,触目成景。至于奇花异草,则随处吐芳;珍禽异兽,经常出没。它们承天地阴阳之气,循自然五行之道,共处于徽州山水之间。它们虽各有各的种属、类别、范畴(多样,不一致,不协调),但是,却又能和睦相处(统一,一致,协调)。这叫相反相成,多样统一,不一致的一致,不协调的协调,生动地体现了徽州自然景观的和谐美。明清徽州建筑布局,从总体上看,都是处于这种具有和谐美的自然环境之中的。如此徽州风水,当然形成了特有的和谐美。而这种和谐美,也是筑基于阴阳五行运转不息的轨道之上的,因为,在古代徽州人看来,阴阳调和,五行生克,为徽州建筑风水的和谐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动力。这就是徽州建筑风水的独特的自然秉赋。(二)形式美如果说徽州山水的形式美乃是属于自然美的话,那么,徽派建筑的形式美就属于艺术美了。自然的形式美与建筑艺术的形式美都讲究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但由于性质、范畴、形态上的不同而存在着种种区别。其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自然的形式美是无目的的,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是有目的的。换言之,自然的形态美含有规律而不含目的,建筑艺术的形式美则既含目的又含规律。黑格尔说:“建筑品的目的在于用艺术的方式去表现心灵所处的本身无机的外在环境。”又说:“整齐一律和平衡对称作为建筑外形方面的贯串一切的原则,就特别符合建筑的目的,……此外,建筑形式对于心灵性的内容还有象征的意义。”这就表明,建筑艺术形式美,不公要符合本身的需要,还要与外在自然环境保持和谐,尤其是要服从人的目的(实用的,审美的)。人是建筑的主人,同时,“人是外在自然环境中的主体。”可见,建筑艺术形式美与自然美环境形式美的协调,主要反映了人与自然环境形式美的协调。徽州建筑风水的美,也表现在徽州人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形式美的协调中。徽州古村落里的风水文化凡到过徽州山区的人,看见那隐于黛绿青山古树之间,与小桥流水相联的古村落,无不发出由衷的赞美。山水互为映衬,白墙青瓦高低错落,古树果木点缀其间,野鸟家禽交相鸣啼。村落或枕山傍水,或夹溪而筑,村子四周青山相峙,既得山泉溪水之便利,又有青山绿树为屏障。从宅院里推窗远眺,天然图画尽收眼底。天井洒落进阳光雨露,小院植置着花木假山。在这里,人类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什么造就了徽州古村落与大自然的这种依存关系呢?是风水。我们先来看看黟县宏村的形成经过,据《宏村汪氏宗谱》记载,南宋绍熙元年,宏村汪氏始祖经过此地,见这一带背有雷岗山耸峙,四周溪流环绕,形胜较佳。于是选择雷岗之阳,筑了数椽房屋住了下来。这便是宏村形成之始。当时这一带幽谷茂林,道路蔽塞,邕溪沿雷岗山脚由西至东,村西另有羊栈河从北往南。汪氏祖先精通风水之术,认为两溪如能在村西交汇再向南流才是风水宝地,现在两水不交,是个缺陷。谁知到了南宋德佑年间,暴雨引起邕溪改道,与羊栈河在村西交汇并往南流云,正合汪氏始祖的意思。水系的变迁为宏村提供了的发展根基,使整个村落呈背山面水之势。明永乐年间,为了使村落更符合风水吉祥的观念,宏村汪氏三次聘请休宁县海阳风水师何可达,对村落进行总体规划改造。何可达花了十年时间,审视宏村周围的山川脉络,将村中一天然泉眼扩掘成半月形月沼,以储内阳之水而镇丙丁之火。并把村西邕溪之水转东流出村落。明万历年间,又因来水躁急,在村南开挖南湖,储中阳之水以避邪。同时将邕溪之水引入村落,经九曲十弯,贯穿村中月沼,穿过家家门口,再往南注入南湖。月沼南湖水系构成宏村形态的主要特征,而这一水系又是在风水先生指导下进行的,带有明显的风水吉凶观念。黟县宏村承志堂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前后,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全宅系砖木结构,砖木石三雕精美绝伦,尤以木雕为最。全屋有木柱136根,大小天井9个,7处楼层,大小60间厅房,60个门。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徽派建筑,也是一座完全按照风水标准构筑的建筑。沿中轴线,全宅分三进,前进为天井式庭院,中进和后进均为三间式厅屋。三进左右分别有活动室(烟房、麻将室)、马房、厨房、佣人室和回廊等辅弼护屋。承志堂两面为邕溪河,为取得宅门迎水的风水效果,故将大门转向朝西,突出迎水招财。中国文化的特质是天人合一,同样风水文化的追求也是天人合一。徵州宅居中天井、庭园和飞翘起的檐角是风水师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途径。风水对天井的规定是:横阔一丈,则直长四五尺乃以也,深至五六寸而又洁净乃宜也。(《相宅经纂》)这就决定了天井不能太阔,因为太阔散气。徵州宅居中的天井,严格按照风水的要求兴建,因此显得狭小。天井狭小,风砂埃尘对厅院的干扰也少,使南屋厅堂临天井一面门扇可以经常大开,或根本就不设门,几乎与天井是统一体。人们坐在厅堂内能够晨沐朝霞,夜观星斗,人与天融为一体。中国文化中的天,同时也是人文的天。徵州宅居天井中的木枧上有天吉二字,以示天吉人祥之意。前厅天井的木枧上是天锡纯嘏四字,《诗.鲁颂.闷宫》:天锡公纯嘏,寿眉保鲁。郑玄注:纯,大也;受福曰嘏。天锡纯嘏即天锡大福。后厅和偏厅天井上还有天受百禄字样,意思是宅主家世世代代有人在朝为官,享受官禄乃上天所授,这同君权神授的含义相同。那么,承志堂确可称得上是一座大富大贵的吉宅了。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距县城11公里。这里川媚山秀,气候宜人。因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巨画长卷,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宏村始建于南宋,汪氏祖先“卜筑数椽于雷岗之下”,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村庄背靠古木参天的雷岗山,前临双溪碧流,四周古木蓊郁,尤以红杨、银杏引人注目。15世纪,风水先生何可达来宏村察看地势,认定宏村的地理风水形势是一卧牛形,并按照牛形着手进行村落的总体规划。首先利用村中一天然泉水,扩掘成半月形的月塘,作为“牛胃”;然后,在村西吉阳河上横筑一座石坝,用石块砌成有六十多厘米宽400余米长的水圳,引西流之水入村庄,南转东出,绕着一幢幢古老的楼舍,并贯穿“牛胃”,这就是“牛肠”。沿途建有踏石,供浣衣、灌园之用。“牛肠”两旁的民居里,大都有栽种着花木果树的庭院和砖石雕镂的漏窗矮墙,曲折通幽的水榭长廊,小巧玲珑的盆景假山。弯弯曲曲“牛肠”,穿庭入院,长年流水不腐。黟县宏村然后在村西虞山溪上架四座木桥,作为“牛脚”。从而形成“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的牛形村落。后来的风水先生认为,从风水学角度来看,月塘作为“内阳水”,还需与一“外阳水”相合,村庄才能真正发达。明朝万历年间,又将村南百亩良田开掘成南湖,作为另一个“牛胃”,历时130余年的宏村“牛形村落”设计与建造告成。“牛形村落”科学的水系设计,为宏村解决了消防用水,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妨溪路连,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到形古村落宏村找“牛”发布时间:2007-4-1221:06:49来源:中国建筑风水文化网金秋,远离烟尘滚滚的都市,细细用脚步丈量着古黟宏村凹凸斑驳的石板路,体会这份世界文化遗产的古老与宁静,心灵顿觉清盈。山因水清,水因山活。独享800年风雨沧桑的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仍完好保留其“牛”形村落的科学布局。资料显示,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了灌溉、防火、饮用,独具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成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九曲十八弯的水圳似“牛肠”,或绕门而过,或穿堂入室,流经家家户户,达到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的最佳效果。随后,蜿蜒的“牛肠”流入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此塘形似弯月,终年碧水荡漾,状如牛胃。溪水经过滤后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南有“牛肚”之称的南湖,再次过滤最终流入河床。如此神奇而明晰的水系,不愧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瑰宝。而且,数百年来,村民都已约定俗成:上午十点之前,“牛肠”之水只供饮用,之后方可用于洗衣洗菜等其他生活用途。当然,如今村里各户已通自来水,水圳也就多少不那么不可或缺了。然而,却有人在自家门前安上水车,过滤清水,既为家用,又不失为一处独特的旅游景观。围绕水系而建的140余幢水榭民居,鳞次栉比,构成了村落的重点:“牛身”。这些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精致典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子的各个方位。临湖而建的“南湖书院”(又名“以文家塾”)将治学与自然景观合而为一,令求学也成为一桩乐事。院中桌椅均保持当年原貌,游客也能从中体会古代学子求学的场景。还有一座建筑无论在布局及雕刻上都令人叹为观止、且享有“民间故宫”美称,那就是“承志堂”。此砖木结构的私家住宅楼系清代一盐商所建,占地两千多平米,距今约140年。整座楼房划分为外院、内院、前厅后堂、东厢、西厢、书房厅、小客厅、回廊、厨房、花园、观鱼厅。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刻有大量木雕,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且人不同面,面不同神,从众多方面体现了当时大户人家的精神与物质追求,堪称徽派“三雕”(木雕、砖雕和石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刻于正厅横梁的“宴官图”生动地展现了京城高官显贵在花园饮酒作乐的场景,连一旁劳作的仆人也被细致入微地雕刻入画,与这一奢华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更为独特的是,在正厅中门两侧的边门上方雕有两个“商”字形的图案,意为:无论衙门高官抑或清高文人,只要从边门出入,都必须从“商”字底下经过。显示出主人当时在社会上的地位与霸气。沿着“牛肠”漫步村中,听浅溪吟唱,又见粉墙黛瓦引来众多写生者凝神远望,落墨成青,令人不忍打断其涌溢的灵感。村中的雷冈山构成“牛头”,村前两棵大树为“牛角”,村西跨溪而过的四座桥为“牛腿”,整座“牛”形村落构造无可挑剔。重返村口,南湖平滑如绸,古树环绕,清风微拂,残荷吻碧,一片徽派建筑与远处的朦胧山脉倒映湖中,一幅令人留连的山水画卷!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