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应用贾志恩摘要:介绍了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关于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师生关系、意义学习和教学评价的基本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应坚持培养“完整人格的人”的教育理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倡导“意义学习”,并借鉴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所提倡的自我评价模式。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师生关系;非指导教学;教学评价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是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通过倡导教育革新运动,冲击了美国的传统教育,并在全球教育界名声大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反对行为主义学派的机械论倾向,批评精神分析学派只注重研究情绪和精神障碍患者,而忽略大量的心理健康的人,主张研究对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具有意义的问题。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及教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自由学习》一书是其教育理论的代表作。罗杰斯主张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当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一)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秉承马斯洛的人的“自我实现”理论,把教育的宗旨定位在:教育要真正关照人的终极成长,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培养“完整人格”,而非受教者成绩提高之类的短期目标。因此,人本主义始终关注的是人的整体发展,尤其是人的“内心生活”的丰富和发展,即人的情感、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发展。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受过教育的人应是“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适应和如何变化的人”。因此,教育绝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培养,教育理想是培养“完整的人”。罗杰斯认为,这种“完整的人”的基本特征是动态的、过程中的、有创造性的人,是“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汇一体的人,简单的说就是情知合一的人”。【1】为此,作为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的学校,其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能从事自发的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负责的人,能理智地选择和自定方向的人,能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知识的人,能灵活地和理智地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人,能自由地和创造性地运用所有有关经验灵活处理各种问题的人,能在各种活动中有效地与他人合作的人。(二)人本主义的师生关系思想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接收者,这是传统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教育理论重新诠释了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和学习伙伴,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反对压抑学生的好奇心和潜能,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解放,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创设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它摒弃传统的“指导性”学习模式,构建了以“非指导性”方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在非指导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扮演的是一个促进者的角色,他与学生之间建立的是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隐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自动自发地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应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是学生的伙伴、朋友。【2】为此,要求教师首先要如实的表现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情;其次要无条件地接受学生。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指出,人性的发展和先天潜能的实现是以良好的心理气氛为条件的,这种气氛的形成,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各个方面无条件地加以接受,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进行有效的自我学习。另外,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还要求教师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观察世界,敏于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但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倡导的“非指导性”并不是让教师放弃对教学活动的干预,相反,它要求教师积极地参与教学的组织活动,调动学生天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成为不倦的学习者。(三)人本主义的学习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提出了意义学习的学习观,它把学习分为两类,一类近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学习,一类为意义学习。前一类型的学习,是一种机械式学习,不涉及个人意义,与完整人格无关,因而,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是极低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对学习者有着真正价值的是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为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学生对当前材料的学习程度,取决于这一材料对学习者当时的个人意义以及学习者是否能意识到这种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二者是一种正比例关系。因此,强调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个人对学习的投入不仅涉及认知方面,还涉及情感、行为和个性等方面。学习不单对认知领域产生影响,而且对行为、态度和情感等多方面发生作用。为此,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认为真正的学习是意义学习,提倡对知识的灵活理解,而不是消极地接受。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培育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学生自由探索,促进学生自由学习。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发掘学生的潜力。【3】(四)人本主义的教学评价模式在“完整人格”、“意义学习”理论基础上,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建立了自己的教学评价模式。意义学习的核心是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参与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结果评价的决策。反对以考试和考核为主的外部评价,提倡自我评价,认为这是发展学生独立性的先决条件。这种评价作用的本质是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起责任,使得学习更加主动、有效和持久,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评价过程。这种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地与自己进行纵向的比较,而不是与别人进行横向的比较。这种纵向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过去,正确地为自己的现状定位,合理科学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兴趣、个性发展等多种因素综合进行评价,从评价的结果中全面地审视自己,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二、对于改革“中特理论”教学的思考(一)树立“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教育理念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对于“中特理论”课程的认识可能存在偏差,部分学生甚至认为是“强制性的政治灌输、空洞说教”。其中的原因,我认为部分在于我们的理论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周围的环境明显存在着较大的反差。如果我们的教师对社会和大学生提出的各种尖锐的矛盾和敏感问题回答不力,流于空洞的说理,针对性不强,那么,学生就难以学会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起到促进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的作用。“中特理论”这门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熟知并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能够用以分析和解决发生在自己身上以及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把学生培养成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此,课程教学中应坚持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培养“完整人格的人”的教育理念,不仅要重视知识和技能层面的教育,更要重视价值层面的教育,加强高尚情感教育;对教育内容要赋予其时代性,把握其规律性,以科学、丰富的教育内容反映社会现实;同时,要采取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的情感体验和教育方法来增强相关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把培养知、情、信、意、行全面发展的个体作为教学的最终价值目标。(二)重构师生关系,倡导“意义学习”在“中特理论”教学中,我们应当重构师生关系,反对教师以知识灌输为主及居高临下的方式,学习和坚持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主张的“学生为中心”、“教师即促进者”的教育理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如朋友一样,在尊重人格、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思想的交流。在教学中要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两者的积极性,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互相学习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形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得教育对象自愿接受教育,进而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并最终达到转化思想认识的目的。在教学方法上要倡导“意义学习”,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三)完善相关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在“中特理论”教学中,应该借鉴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所提倡的自我评价模式。目前,在“中特理论”教学中,教师侧重用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习。这种评价机制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来说价值不是很大。同时,部分大学生在自我认识、评价、控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受社会环境诸要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降低自我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标准,造成了自我评价过高,失去了学习思想政治课和提高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反对以考试和考核为主的外部评价,提倡自我评价,主张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参与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结果的评价。在“中特理论”教学中,要坚持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改进传统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进行“意义学习”,“自由学习”、激发学习潜能,形成完整的人格,实现自我的价值。【3】参考文献:[1].李新堂.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两课”教学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07.(下)[2].杨韶刚.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35[3].向海英.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论及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山东教育科研,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