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中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我校申报的《新课程实施中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效性研究》课题,被立项为宁夏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科研课题,经上级批准,今天开题,我谨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一、本课题选题的现状、理论依据与意义现状: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指出:“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立足于现代教育的高度,针对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将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对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将“合作”观念引进课堂教学,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即使如此,我国目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①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基础作系统研究、深入研究得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实质关系、合作基础环节缺乏明晰的认识;②对各国小组合作学习的产生背景、国内外教育教学条件差异以及实施条件研究不足;③对小组合作学习本身蕴涵的现代教学理论特征研究不够,不能深入揭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内在联系。尤其在我校,近两年来,课堂听课我发现,我们的教师所组织的新课程教学看似很热闹,仔细观察后就可以发现一些问题:首先,我们教师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一味重视教学的形式,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效率也不是很高;其次,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好学生发言机会较多,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较少,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第三,教师没有很好地参与到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中,只是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旁观者”;第四,我们的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深入适应新课程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内在联系,因而带来实践中的盲目性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新课程理念的实效性。因此,如何转变教师观念,遵循教为学服务的宗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我们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选题理论依据:(一)认知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在其发展阶段还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却能借助于成年人或具有相关知识的同龄人的指导与合作而学会解决。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进行了“守恒研究”(同伴的相互作用能够帮助非守恒者成为守恒者),他认为,同伴互教活动,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均能从中受益,而受益者最大的是那些给他人作详细解释的学生。(二)集体动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集体动力理论认为,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不同的学生在一个小组中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和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必畏惧教师的权威,也不需担心个人学习的失败和紧张,同学间互勉、互助、互爱.合作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产生自尊自重的情感,这种情感和学生的学业成绩成正相关,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合作学习中,成员间是互相依赖的,教师又是以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从而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对那些动机、毅力、责任心相对较弱的学生会产生积极的群体压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效果。(三)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特别强调教学活动的社会性,学生正是通过合作学习,在相互合作与交往中得到发展,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特别重视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交往的平台和机会,使之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获得健康活泼、积极主动的全面发展。(四)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创始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要求教师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上这些理论为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选题的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发展,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学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格的人,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作学习不仅有助于因材施教,还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丰富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青铜峡五中是县属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学校有高标准的教学楼、实验室、微机房、多媒体教室、校园局域网等设施,学校购置各类图书2万余册,为教育教学及教研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教学设施保障。我校学生人数多,基础教育阶段年级齐全,学科设置规范,教师队伍素质优良,并且具备较强的改革意识,愿意积极投身课堂教学的改革工作中,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人员保障。在人员上: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王铎,男,1967年2月出生,大学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多年来,一直担任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撰写的教学论文有《激发学生情趣,满足学生审美要求》、《多媒体让我欢喜让我忧》,《顺势煽风,及时点火”》等,并在《宁夏教育》等多家刊物发表。刘娟,女,1970年出生,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撰写的教学论文,在《宁夏教育》等多家刊物发表。从事多年的基层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有很丰富的教育和教学管理经验,具有较丰富的教育理论和较高的课题研究能力。家庭负担轻,有研究课题的时间保证,有电脑一台,扫描仪一台,有强力的设备支持。李培虎,男,1971年出生,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在《宁夏教育》等多家刊物发表论文课题组的实验教师均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具有强烈的科研热情和较好的研究能力.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一)要想使参与、合作、探究的理念落在实处,就必须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用新的教学模式来引领教学。为此,探索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如何解决合作学习中的存在问题,优化这种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是我们的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不是每节课都要搞,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合作学习活动才能完成。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那么,新课程教材中的那些内容适合采用合作探究,那些内容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同样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二)切实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知识需求与心理需求自主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知识需求与心理需求基础之上。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使其处于一种合作的冲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情感。近年来,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我校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在课堂上主动发表自己观点和见解的意识欠缺,在学习上的合作意识更为薄弱,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无人举手回答老师问题;有些学生学困生想回答,但看到老师的目光只盯着学习好的学生,便放弃了回答问题的念头;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很痛心,这些使我认识到,如果我们的老师能放弃偏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真正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我们的课堂不就充满生机与活力了吗?所以,我们研究的问题将围绕如何切实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知识需求与心理需求展开,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探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满足每个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三)合理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如何优化合作学习小组是我校研究的另一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大部分是6人一组,每个班6~8组。我国许多学校由于师资资源不足,班级人数较多,一般都在50人左右,多者甚至达到七八十人,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一般来讲,班级人数在50人以下,比较容易分组且易于管理;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另外,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因为有很多课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一个班级的桌椅在课间休息的几分钟里重新布置是不现实的。因此,要根据学生性别、学习成绩、个性特征、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就有了一定的难度。我校的研究围绕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小组之间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展开。(四)优化教师的教学设计。我们的教师经常被任务型教学牵着鼻子走,而不考虑活动的必要性、合理性,这样往往造成学生在活动中要么争论了很久还形成不了共同的意见,要么讨论了一两分钟就停下来,甚至出现冷场现象,学生无动于衷。因此,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把具有趣味性、生活化的问题,或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教师设计问题如何有梯度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可以使学习相对较困难的学生能跟得上上课的进程,更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教师如何选择有利的时机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让学生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使合作学习真正提高学习的效率是我们研究的又一问题。(五)优化教学的评价方法。决定合作学习是否能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我经常发现,由于我们的老师因为评价不合理,极大地挫伤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现象。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教师如何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怎样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如何侧重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如何重视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如何侧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如何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合作能力、创新意识进行评价?在每次合作学习活动后,如何及时对小组合作情况予以评价?这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的目前,急待我们去研究解决。(六)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从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的教育观,从而转变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使我校教师的素质有一个整体的提升。(七)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学生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合作学习方式,形成学生感受情感、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八)构建新型的学校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从而大面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本着对以上问题的认识,我校确立下面的11个子课题,今后,我校将围绕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和下面的子课题,扎实展开研究。本课题研究的子课题(1)研究挖掘中学教材中适合学生合作探究的内容。(2)如何解决合作学习中的存在问题,优化这种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3)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及其意义?(4)合作学习中如何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5)合作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习惯?(6)如何评价合作学习是否成功?(7)中学各学科合作学习的特点?(8)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9)在合作学习中,如何培养学困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10)探索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11)研究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地位平等的关系。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合作形式为主,使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