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五章机械中的摩擦和机械效率1什么是摩擦角?移动副中总反力是如何定的?2何谓当量摩擦系数及当量摩擦角?引入它们的目的是什么?3矩形螺纹和三角形螺纹螺旋副各有何特点?各适用于何种场合?4何谓摩擦圆?摩擦圆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5为什么实际设计中采用空心的轴端?6何谓机械效率?7效率高低的实际意义是什么?8何谓实际机械、理想机械?两者有何区别?9什么叫自锁?10在什么情况下移动副、转动副会发生自锁?11机械效率小于零的物理意义是什么?12工作阻力小于零的物理意义是什么?13从受力的观点来看,机械自锁的条件是什么?14机械系统正行程、反行程的机械效率是否相等?为什么?15移动副的自锁条件是;转动副的自锁条件是;螺旋副的自锁条件是。16机械传动中,V带比平带应用广泛,从摩擦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是。17普通螺纹的摩擦矩形螺纹的摩擦,因此,前者多用于(传动、紧固联接)。18影响当量摩擦系数的因素有。19如图所示由A、B、C、D四台机器构成的机械系统,设各单机效率分别为ηA,ηB,ηC,ηD,机器B、D的输出功率分别为NB,ND(1)该机械系统是串联,并联还是混联?(2)写出该系统输入总功率N的计算式。20在如图所示的曲柄滑块机构中,已知各构件尺寸、作用在滑块上的水平驱动力F、各转动副处摩擦圆(图中用虚线表示)及移动副的摩擦角φ,不计各构件的惯性力和重力,试作出各构件的受力分析。21图示楔块夹紧机构,各摩擦面的摩擦系数为f,正行程时Q为阻抗力,P为驱动力。试求:(1)反行程自锁时α角应满足什么条件?(2)该机构正行程的机械效率η。22如图所示为由齿轮机构组成的双路传动,已知两路输出功率相同,锥齿轮传动效率η1=0.97,圆柱齿轮传动效率η2=0.98,轴承摩擦不计,试计算该传动装置的总效率η。23在图示铰链机构中,铰链处各细线圆为摩擦圆,dM为驱动力矩,rP为生产阻力。在图上画出下列约束反力的方向与作用位置:12R、32R、43R、41R。24在图示的制动装置中,构件4是待制动转子,其上作用着已知转矩rM,机构中各转动副A、B、C、D处的摩擦圆半径均为,凸轮1与摆杆2在E点的摩擦角为,制动块3与转子4的摩擦圆半径为r(、、r如图示)。试在机构图中画出在制动过程中各运动副(包括3与4之间)的总反力(指向及作用线位置),并写出求解作用在凸轮1上的制动力P的方法步骤。(注:图中细线表示摩擦圆)25图示的高副机构中,1M是作用在主动构件1上的驱动力矩,Q是作用在从动件2上的阻力。设已知构件1、2在接触点P的摩擦角及A、B两铰链的摩擦圆(如图所示),试在图中画出运动副反力21R,31R,12R,32R的方向线(包括位置、指向)。26在例5-4图(a)所示的机构中,已知各构件的尺寸及机构的位置,长度比例尺为l(m/mm),各转动副处的摩擦圆如图中的虚线圆,移动副及凸轮高副处的摩擦角为,凸轮顺时针转动,作用在构件4上的工作阻力为Q。若不计各构件的重力和惯性力,试求:(1)在图示位置各运动副的反力;(2)在图示位置需施加于凸轮上的驱动力矩M1;(3)机构在图示位置的机械效率η。27图示为机械手抓料机构。图中各铰链处用细线所画小圆为摩擦圆。已知吊爪在D处与重物Q之间的摩擦角为30o,试画出在机械手抓起重物以后的情况下,以5给3的力为主动力时,作用在构件3上的各力的作用线及方向,并列出其力平衡矢量方程式,画出力多边形。图示比例尺5mm/mml。''28图示手压机机构运动简图。运动副A、B、C处的摩擦圆(以细线圆表示)及移动副的摩擦角如图示。作用于构件1上的驱动力P=500N。试用图解法作:(1)在该简图上画出各运动副的总反力作用线及指向;(2)写出构件1、3的力矢量方程式;(3)画出机构的力多边形(p=10Nmm);(4)计算压紧力Q之值。29图示为破碎机在破碎物料时的机构位置图,破碎物料4假设为球形。已知各转动副处的摩擦圆(以细线圆表示)及滑动摩擦角如图所示。试:(1)在图中画出各转动副处反力及球料4作用于构件3上反力的作用线及方向;(2)导出球料不被向外挤出(即自锁)时的角条件。30图示焊接用的楔形夹具,1、1'为焊接工件,2为夹具体,3为楔块,各接触面间摩擦系数均为f。(1)画出楔块在夹紧力作用下向外退出(称反行程)时的受力图及力多边形,写出反行程中阻力P的计算式;(2)导出反行程的自锁条件。第四章第五章机械中的摩擦和机械效率15移动副的自所条件是βφ;转动副的自所条件是α≤ρ;螺旋副的自所条件是λ≤φ。16机械传动中,V带比平带应用广泛,从摩擦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是V带为槽面摩擦,fv大。17普通螺纹的摩擦大于矩形螺纹的摩擦,因此,前者多用于紧固联接(传动、紧固联接)。18影响当量摩擦系数的因素有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f和接触面的几何形状。19(1)该机械系统是混联(2)2021(1)反行程自锁时α角应满足α≤2φ(2)该机构正行程的机械效率η。22η=0.950623(1)根据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和平衡条件,确定各运动副中总反力的作用线位置和方向;(2)从二力杆开始进行机构的力分析。解:(1)构件2受力分析构件2为二力杆,且为拉杆,可初步判断出12R、32R的大致方向,再由12R对C点的力矩与21反向,32R对B点的力矩与23反向,可以判断出切点。注意:12213223RRRR(2)构件1受力分析构件1为力矩平衡,这样可知41R与21R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构成力偶与dM平衡。然后根据41R对D点的矩与14反向可判断出41R的切点。(3)构件3受力分析构件3受三力平衡,故三力应汇交一点。23430rRRP,可大致画出力多边形,判断出43R的大致方向,然后由43R对A点矩与34反向原则,判断出43R的切点。24(1)作出各运动副反力的作用线如图。(2)求解P的方法与步骤:(a)由转子4的力平衡条件画出34R和54R,由已知Mr求出34R=lMr。l为34R和54R间的距离;(b)由构件2的力平衡条件画力三角形,求出R12(其中32R34R)(c)由凸轮1的力平衡条件画力三角形,求出P。(其中21R12R)25(1)构件1为力矩平衡;(2)构件2为三力平衡;(3)作出R12,R31,R21,R32作用线。26解题要点:(l)首先,分析并标出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方向;(2)其次,关键是确定运动副中总反力的方向;(3)然后,从二力杆开始进行各构件的受力分析。解:(1)求各运动副的反力根据机构的运动情况和力的平衡条件,可确定各运动副总反力的作用线位置和方向如例题干图所示,分别取构件2、4为示力体,列出力平衡方程式为构件21232520RRR构件434540RRQ而34432332RRRR根据上述3个力平衡方程式,选取力比例尺F(N/mm)作力多边形abcd,如下图所示。由图可得各总反力iiFRR,其中iR为力多边形中第i个力的图上长度(mm)。(2)求需施加于凸轮1上的的驱动力矩M1由凸轮1的平衡条件可得12121lFlMRlRl(N·m)式中,l为21R与51R两方向线的图上距离,单位为mm。(3)求机械效率由机械效率计算公式0drMM,先求理想状态下需施加于凸轮1上的驱动力矩01M。为此,取同样的力比例尺F作出机构在不考虑摩擦状态下,即0f,0,0,各运动副反力(即正压力)的力多边形0000abcd,如下图(c)所示。由图可得正压力021R的大小为002121FRR(N)再由凸轮1的力平衡条件可得0001210210lFlMRlRl(N·m)式中,0l为021R与051R两方向线的图上距离(mm)。因此,该机构在图示位置的瞬时机械效率为001121021()MMRlRl27(1)作出三个运动副反力作用线如图(2)构件3力平衡方程式:0432353RRR(3)作力三角形。28(1)画出运动副反力的作用线如图a(2)矢量方程式:构件1:P+21R+41R=0构件3:23R+43R+Q=0(3)作出力多边形,见图b(4)压紧力Q=7010=700N(a)(b)29(1)作出各运动副反力的作用线如图。(2)自锁条件分析:(a)画出球料的受力图。(b)自锁时的力条件R34cos()=R54cos(1)R34sin()R54sin(2)联立(1)、(2)式解出:tg()tg,,2或直接由图上得出R34应作用在与nn线成角的范围内,即,230(1)作出受力分析图(2)块3的受力分析13230PRR按正弦定理cos)90sin()2sin(2323RRPcos)2sin(23RP(3)自锁条件sincos)2sin(0PP若0,有2为自锁条件,或0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