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外部性:非价格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可以是正效应,也可以是负效应。当一个人并没有因为他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收益而得到补偿时,就产生了外部效应;而当一个人并没有因为他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损害而支付额外的成本时,就产生了负外部效应。2.基础产业:在城市经济中,把以区外市场为中心进行生产活动的输出产业称为基础产业;与次相对把以区内市场为中心而进行生产的地方性产业称为非基础产业。3.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特殊职能:代表城市特征的、不为每个城市所共有的职能,如金融中心、风景旅游、采掘工业、冶金工业等,特殊职能一般较能体现城市性质。一般职能:每个城市必须具备的功能,如为本城市居民服务的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4.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的主要职能。5.城市发展战略: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6.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和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空间。7.城市人口: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8.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和农业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9.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通常以一年内城市人口的自然增减数与该城市总人口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的千分率表示其增长速度。10.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机械增长的人口数与年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的千分率。二、填空1、现代城镇定义包括3个基本的特征:产业构成、人口数量和职能。2、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3、城市职能是由该城市为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体现的,由专业化部门、职能强度、职能规模三个要素组成。4、城市开敞空间体系具体布局的方式:绿心、走廊、网状、楔形、环状。5、城市建设用地分为8大类: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地。6、(1)新建城市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指标:85.1-105.0㎡/人;首都105.1-115.0㎡/人。(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不应小于5.5㎡/人;交通设施用地不应小于12.0㎡/人;绿地面积不应小于10.0㎡/人,其中公园面积不应小于8.0㎡/人。(3)建设用地结构:居住用地占25-40%,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占5-8%,工业用地占15-30%,交通设施用地占10-30%,绿地占10-15%。7、产业从要素角度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8、(1)城市经济增长的三个衡量方面:地区生产总值、城市评论工资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增长。(2)城市经济增长的来源:资本构成深化、人力资本增长、技术流程。三、简答和论述1、城市用地评定的分类?①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建设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②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③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指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2、城市分为集中式布局和分散式布局;集中式发展的优点是什么?应注意什么?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布局,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成片布置。优点是:便于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城市各项用地紧凑、节约,有利于保证生活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应注意:此类城市在布局中需要处理近期和远期的关系,规划布局要有弹性,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避免虽然近期紧凑,但远期出现功能混杂和干扰的现象。3、城市发展战略目标?重点?措施?(1)战略目标是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在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中拟定的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应选择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指标。战略目标可分多个层面,包括总体目标和从经济、社会、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明确的城市发展方向,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一般采用定性的描述。(2)战略重点是指对城市发展具有全局性或关键性意义的问题,为了要达到战明目标必须明确战略重点。战略重点是阶段性的,随着内外部发展条件的变化,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会发生变化,重点发展的部门和区域会发生转换,因而城市发展战略重点会发生转移。(3)战略措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步骤和途径,是把比较抽象的战略目标、重点加以具体化,使之可操作的过程。政策研究在战略措施中占有重要地位。4、对于新建城市和城市新发展地区应绘制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内容主要是?①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和地面坡度的范围、界限、参数;②潜在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强度划分;③活动性地下断裂带位置,地震烈度及灾害异常区;④按防洪标准频率绘制的洪水淹没线;⑤地下矿藏、地下文物埋藏范围;⑥城市土地质量的综合评价,确定适宜性区划。5、自然条件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分析,需要考虑哪些情况?①由于地域的差异,自然条件的相殊,同样的自然要素对于不同城市的影响不相同,因此,在分析中,应着重于主导要素,研究它的作用规律与影响程度。②有些自然要素的影响,须要超越所在的局部地域,从更大的区域范围来评价其利弊。③各种自然要素之间,有的有相互制约或抵消的关系,有的则相互配合加剧了某种作用。自然环境条件的分析主要是在地质、水文、气候气象和地形等几个方面。6、诺瑟姆曲线的三个阶段?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用S形曲线表示,又称为诺瑟姆曲线。分为三个阶段:①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总人口的30%左右。②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去提升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③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7、城市总体布局中,城市发展方向如何确定?城市发展方向是指城市各项建设规模需求扩大所引起的城市空间地域扩展的主要方向。确定城市发展方向需要以用地的适用性评价为基础,对城市发展用地作出合理选择。城市用地选择就是合理地选择城市的具体位置和用地范围。对新建城市就是选定城址,对老城市则是确定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如下。①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尽量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大原则。②尽量少占耕地农田:保护农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少占耕地农田是城市用地选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尽量利用劣地、荒地、坡地,在可能情况下,应结合工程建设造田、还田。③保护自然和历史资源:城市用地选择应避开历史文物古迹、水源地、生态敏感地区、风景区及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藏的分布地区。④满足重大建设项日的要求:城市建设的项目和内容有主次之分。对城市发展关系重大的建设项目,应优先满足其建设的要求,在选择用地时不仅要研究这些项目本身的用地要求,还要研究它们的配套设施如水、电、运输等用地的要求,以使这些生要建设项目能迅速建成并经济地运行。⑤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和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城市用地选择直接关系到城市布局的合理性,需要结合城市规划的初步设想,反复分析比较。充分尊重和利用自然条件是城市合理布局的基础。若忽视自然条件的种种制约,则会造成城市发展的长期不良后果。8、城市产业结构的演进的一般趋势?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联系。产业结构的适时调整会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而经济总量的高增长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进一步演进。一个国家和其城市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演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整个产业结构会发生变化。(2)工业的内部结构逐渐由以轻工业为中心向以重工业为中心演进。(3)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在重工业化的过程中,逐渐由以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中心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逐渐由以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中心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再进一步向以高、精、尖工业为中心演进。(4)在向区域外输出产业的过程中,逐渐由低附加值产业向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演进。(5)在产业结构的要素密集程度上,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再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