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如何激发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或者游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去听去想去演去讲,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整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一年级新的教材更加的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计算方面的能力,许多的孩子也许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数学的简单计算,能认识100以内的数字,而新的教材体现了逐层加深的理念,从认识简单的数字开始,到一位数的加减运算,进而到二位数的加减运算,难度是逐渐加深,尤其是对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可能难度有些大,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而如何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呢?这就得从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开始,(一)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二)培养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2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二、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的学习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更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课程上要充分的调动孩子的兴趣,寓娱乐于教学中,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又如,在学习方位的时候,如何让学生正确的区分具体的方位和方向,我采用做游戏的方法,分别叫几个学生出来演示,一个学生站在中间,其它四个学生分别站在这个学期的前、后、左、右等方向,然后让全班的学生一起来辨认方向,这样既有利于加深他们的印象,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组织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左右前后的同学是谁,整个课程充满了学习的氛围,加深了学习的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性。3三、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知识技能的互补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时,我大胆地把教材中的两个例题作了变动,把它们设计成学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在教学例题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全班学生分四大组讨论,每组创设一个情境,再让学生根据内容列出连加(或连减)。表演形式:老师叙述,几人表演。第一组:有9只小鸟,先飞走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还有几只?第二组:草地上有4只小兔,跑来了1只,有跑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第三组:河边有12只螃蟹,爬走了2只,又爬走了4只,还有几只?第四组:草地上有7只小鸡,走掉2只,又来了3只,草地上还有多少只小鸡?小朋友们表演得十分精彩,大家学得非常有劲,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巩固学习了知识,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四、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棍、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例如,在教学中计算12+9=?的问题时,我让学生拿出教具4来,先引导学生摆出12根小棍在桌面上,然后在第二行再摆9根棍子,最后数一数一共摆了几根小棍,最后得出答案,又如在计算15-6=?的问题中,由于5减6不够减,要涉及到“借位”的情况,我引导学生先摆出10根小棍,再另外5根小棍,然后由于5不够减6,怎么办呢?许多学生都知道可以从前面的10根小棍这里减去6根,最后把剩下的4根小棍连同后面的5根小棍一起加起来,得到最后的结果9,通过动手摆一摆、想一想、讲一讲,再引导学生观察验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一年级的课本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的生活当中,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新课程、新理念将时时刻刻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冲击着我们的课堂,从而要求我们要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不断地自身调节,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每一位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