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教案第13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朴勋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地域差异;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⑶掌握垂直自然带及雪线高低的判读;⑷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⑸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及模式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教学难点垂直自然带及雪线高低的判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先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再复习整体性的两个表现。)[师]上节课咱们复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有两种表现: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承转】从总体上看,全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严格地说,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板书】地域差异性[师]陆地环境差异性(也叫地域分异)主要是通过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体现出来的。【板书】一、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师]自然带名称的命名规律是“热量带名称+植被名称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利用多媒体,并板书简单图示如下)(提示:教师可结合复习气候的内容)教师先画出上图的左半部分──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图3.54完成右半部分内容。[师]同学们在完成填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些特殊的地方?[生]有的,有些自然带和气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师]对,一般情况下,一种气候区是对应一个自然带的,但有两个是特殊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而中纬度地区大陆2东西两岸的气候不同(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却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承转】咱们结合这幅北半球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和教材图3.54来复习地理环境的三大地带性规律。【板书】二、地带性规律(一)地带性规律的表现[师]以亚欧大陆东海岸为例,指出从赤道向北极自然带的更替规律:[生]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师]产生这种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生]太阳辐射。[师]对,从这些自然带的名称可看出,从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体现了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是由于太阳辐射,即热量条件的影响而造成的,当然也受到水分条件的影响。【板书】1.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按南北方向更替——热量条件[师]再读图,以亚欧大陆的35°N~55°N地区为例,指出从东西两岸向内陆自然带的更替规律:[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师]产生这种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生]水分条件。[师]对,从这些自然带的名称可看出,从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体现了自然带的经度地带性。产生这种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条件,且这种变化在中纬度地区最明显。【板书】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按东西方向更替——水分条件[师]读课本图3.59(“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图”),这幅图反映了在一些高大的山地地区,植被或自然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正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原因是什么呢?[生]海拔不同,水热状况发生变化。[师]对,这就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板书】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按垂直方向更替——水热状况随海拔改变【承转】下面咱们来做一道高考题。【课堂练习1】(2006年江苏卷)上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3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B.沿X方向热量增加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D.沿Y方向纬度增加(2)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B)A.山东丘陵B.江南丘陵C.刚果盆地D.西欧平原【承转】这道题考查到了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等知识点,在高考中还有一位“常客”,那就是关于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对于这种规律,主要考点在哪呢?【板书】(二)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1.判读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顺序:[师]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尤其是热量条件是逐渐递减的,而在水平方向上,从赤道向两极(低纬向高纬)热量条件也是逐渐递减的。咱们把水平方向上的自然带分布竖直立起来,不就变成垂直自然带了吗!【板书,学生做笔记】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与山体所在地区自然带从低纬向高纬的水平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板书,学生做笔记】2.判读基带或山体所处的热量带:[师]基带是指山麓所对应的自然带,也即最下面的那个自然带。【板书,学生做笔记】基带与当地同纬度水平自然带相同;根据基带名称确定热量带。[师]珠穆朗玛峰南坡(28°N附近)的基带是什么自然带?[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板书】3.判读南北半球:[师]判读南北半球常常用到朝阳坡与背阴坡的概念。朝阳坡靠近低纬度一侧,热量条件好。所以一般的,北半球南坡为朝阳坡,南半球北坡为朝阳坡。【板书,学生做笔记】根据自然带数量判读:一般朝阳坡多于背阴坡;根据同一自然带分布的高度判读:一般朝阳坡一侧高。【板书,学生做笔记】4.判读自然带数量的多少:一般的,山体所在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数量越多。[师]乞力马扎罗山(3°S,海拔5895m)和文森峰(78°S,海拔5140m),哪个自然带数量多?[生]乞力马扎罗山。[师]珠穆朗玛峰南坡和北坡,哪个自然带数量多?[生]南坡。【课堂练习2】(2003年广东卷)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4答:(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A)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A)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3)该山可能位于(A)A.赤道附近B.40°S附近C.40°N附近D.极圈附近【承转】关于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还有一个重要考点,即雪线的高低问题。【板书,学生做笔记】(三)雪线高度1.雪线的概念:终年不化积雪分布的最低高度,是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师]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积加,形成常年积雪。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师]从雪线的概念可知,影响雪线高低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什么呢?[生]气温和降水。【板书,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并做笔记】2.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1)气温:气温高,消融量多,不易积雪,雪线高;(2)降水:降水多,降雪量多,积雪多,则雪线低;(3)其他因素:坡向、坡度、人类活动等。(略讲)(4)涉及计算雪线高度时,一般按0℃,利用气温垂直递减率来计算。[师]要抓住气温和降水这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咱们来看看雪线高低如何判读。【板书,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并做笔记】3.雪线高低的判读:(1)一般的,纬度越高,山脉雪线越低;同一座山地,夏季雪线升高,冬季雪线降低。(2)一般的,山脉朝阳坡雪线高,背阴坡雪线低。(3)低纬度地区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乞力马扎罗山,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教师提示学生,并做笔记】判读雪线高低时,理论上的山体按朝阳坡雪线高、背阴坡雪线低来判读;对于低纬度地区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乞力马扎罗山等,则是迎风坡雪线低。【课堂练习3】珠穆朗玛峰南坡为朝阳坡,雪线高度南坡低于(高于、低于)北坡。5【承转】以上我们复习了陆地环境的三种地域分异规律。实际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有其一般性,也有它的特殊性。在上述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因为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非地带性分布。咱们将在下一节课复习。【课堂小结】陆地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各自不同的区域特征,而且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则是绝对的。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是有一定规律的,在规律性当中而又自然带的分布是复杂的,这是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表层)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根源所在;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有规律分布的自然带构成了全球和谐的自然环境整体。自然带之间错综复杂的、微妙的要素关系,有许多是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的。因此,人类不能随意去破坏任何哪怕是极微小的环节,也许它带来的影响会是全球性的。我们要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把握其内在规律,特别是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联系上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生产,造福人类,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板书设计地带性规律地域差异性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整体性(已在上一课时复习)非地带性分布(将在下一课时复习)地带性规律的表现1.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雪线的高低1.判读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顺序2.判读基带或山体所处的热量带3.判读南北半球4.判读自然带数量的多少1.雪线的概念2.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3.雪线高低的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