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阿房宫赋训练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试题8812234题文: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趋向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杳:昏暗C.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庾:露天谷仓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暇:空暇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盘盘焉,囷囷焉.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谁得而.族灭也C.①渭流涨腻,弃脂水也.②杳不知其所之也.D.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秦爱纷奢”一组的一项是()①五步一楼,十步一阁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③一肌一容,尽态极妍④鼎铛玉石,金块珠砾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⑤⑥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先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B.作者一连用了“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六组排比句式,写宫人梳妆打扮、“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福生活。C.文章通过重重铺垫,笔锋一转,让“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D.从文章的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试题8812304题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保全B.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劫:胁迫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B.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C.此言得之./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D.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国用攻战获取土地之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得到邑镇,大的就得到城市。B.诸侯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C.后来秦国第二次攻打赵国,李牧连连退却。22D.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合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去了。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题12899266题文:1.下列句中“之”与“多于南亩之农夫”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A.齐、楚之.精英B.秦人视之.,亦不甚惜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杳不知其所之.也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面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六王毕,四海—.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③骊山北.构而西折④复道行空,不霁何虹.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⑥日.削月.割⑦族.秦者,秦也A.①④⑦/②③/⑤/⑥B.①②③⑥/④⑦/⑤C.①/②③⑥/④⑦/⑤D.①③⑥/②④⑦/⑤3.下列与“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戍卒叫,函谷举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不患人之不己知4.对本段文字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整段文字写宫女、珍宝众多,表现了宫中统治者生活的奢靡荒淫。B.段首六句都是对偶的四字句,写众多宫人的来源——从六国掠来。其中“王子”“皇孙”指的是六国诸侯的儿子、孙子。C.“明星荧荧”至“烟斜雾横,焚椒兰也”等句,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方法,从各方面描写宫女生活的奢侈豪华,从而反映秦王朝统治者的奢靡荒淫。D.写宫中珍宝之多,—方面表现出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揭露了他们劫掠抢夺的行径。5.翻译(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试题12500012题文:1.对下列句中加线“焉”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盘盘焉.,囷囷焉.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③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④斯天下之民至焉.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B.①③用法相同,②④用法相同C.①与②③④用法不同D.①②③④用法全相同332.对下列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覆压三百里,隔离天日”用了夸张的手法。B.“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写的是实际的东西。C.“复道行空,未霁何虹?”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3.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折,一直延伸到首都咸阳。B.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长廊像绸带一样蜿蜒曲折,屋檐尽可能地向高处伸展。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各种房屋都按它们所处的地形特点构造,如钩如角。D.复道行空,未霁何虹——通道横伸在半空之中,天没放晴哪里来的彩虹?4.全是写阿房宫规模之宏大的一项是()①覆压三百里②隔离天日③五步一楼④直走咸阳⑤舞殿冷袖A.①②B.③④C.④⑤D.②③试题12892006题文: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道:途径。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厥:其,他们的。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D.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大概。2.下列句子中“则”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弊在赂秦”四字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并总贯全篇,接着以历史事实为据,从“赂者”“不赂者”两个方面展开论述。B.第三段围绕赂秦问题,运用对比、比喻、引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述了赂秦非但不能苟存,反而会削弱实力导致颠覆的看法。C.从本文看,燕国灭亡的原因在于派荆轲去刺杀秦王,而赵国灭亡则是因为良将李牧“以谗诛”。D.文章最后一段流露了苏洵作文的目的,“苟以天下之大……”的假设使得文章对宋朝的尖锐批评在语气上委婉了许多。试题15849510题文:1.下列句中“之”与“多于南亩之农夫”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A.齐、楚之精英B.秦人视之,亦不甚惜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杳不知其所之也2.下列与“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44A.戍卒叫,函谷举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不患人之不己知[学优高考网]3.对选文第一节文字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整段文字写宫女、珍宝众多,表现了宫中统治者生活的奢靡荒淫。B.段首六句都是对偶的四字句,写众多宫人的来源——从六国掠来。其中“王子”“皇孙”指的是六国诸侯的儿子、孙子。C.“明星荧荧”至“烟斜雾横,焚椒兰也”等句,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方法,从各方面描写宫女生活的奢侈豪华,从而反映秦王朝统治者的奢靡荒淫。D.写宫中珍宝之多,—方面表现出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揭露了他们劫掠抢夺的行径。试题15898995题文: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摽掠其人,倚叠..如山倚叠:堆积B.金块珠砾,弃掷逦迤..逦迤:连绵不断C.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磷磷:多而突出的样子D.戍卒叫,函谷举.举:举行(起义)2.对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秦爱纷奢”的一项是()①摽掠其人,倚叠如山②鼎铛玉石,金块珠砾③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④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③⑤⑥4.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给予了一定的同情。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5.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5(1)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试题16280737题文:1.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和,跟C.洎.牧以谗诛等到B.义.不赂秦坚持正义D.当.与秦相较同“倘”,如果2.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至丹以.荆卿为计A.作《师说》以.贻之C.斧斤以.时入山林B.以.乱易整,不武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A.第一段中,作者认为,燕赵两国“始有远略”,但后来燕“以荆卿为计”,赵杀李牧,都是其行为导致了灭国。B.第二段假设论证,指出六国如能封谋臣、礼奇才、并力西向,则可能不至于“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C.第三段点明题旨,将北宋形势和六国形势作比较,借古讽今,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勿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D.“呜呼”“悲夫”等叹词的运用,增强了文章感慨的语气与说服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切忧虑。试题16286580题文: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灭亡B.后秦击赵者再.两次C.暴秦之欲无厌.满足D.思厥.先祖父其,他们的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举以.予人洎牧以.谗诛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C.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不拘于.时D.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目的在于说明先辈创业的艰难,表现出征战的艰辛和得到土地的不易。B.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是引用战国时苏代劝阻魏王的话,比喻精当,一语击中了秦欲壑难填的要害,形象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C.“三国”是指赂秦的韩、魏、楚三国,“刺客”指燕国的荆轲,“良将”是指赵国的李牧。66D.本文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巧妙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节选第二段综合运用假设、对比、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试题16383606题文: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保全B.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互:互相C.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2.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