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概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民族学概论一、民族学通论、概论与专论1、通论:通指整个、全部的意思,如通史主要指连贯地叙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通论则是指某一学科全面的论述.2、概论:概指大略的意思,用于书名的主要有概观、概要、概论等。概论简意为概括论述,比通论范围要狭小。3、专论二、学习民族学的意义1、民族学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关键词:应用民族学(人类学);本尼迪克特;“文化类型”;《菊与刀》2、学习民族学可以丰富知识结构。3、学习民族学可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可以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关键词:产翁制三、学习民族学的三种途径1、经验归纳:从某些民族个别文化事项的实际观察出发,逐步扩充和综合这些民族事项,直到形成民族学的基本范畴,提出民族学的一般问题。2、系统演绎:首先了解民族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对象、范围、任务、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总的研究课题的一般概念,然后沿着整体的阶梯,逐渐过渡到系统地掌握研究各族文化和各种个别问题,以具体的实际材料充实研究内容。3、历史求证与反思第一章民族学名称与定义第一节民族学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一、“人类学的时代”当代人类学家克娄伯曾在其大著《人类学》一书中称当今时代是“人类学的时代”(AgeofanthropologyScience)。二、人类学的定义1、词义:人类学,英文写作Anthropology,此词来自希腊文,是“anthropos”与“logos”的合拼,“anthropos”义为“人”,“logos”义为学问、学科。从语义上看,人类学即指研究人的学问。2、定义:《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从语源学上讲,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这门学科试图依据人类的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综合地研究人,并且特别强调人类的差异性及种族和文化的概念。”2林惠祥:“人类学是用历史的眼光研究人类及其文化之科学:包括人类的起源,种族的区分,以及物质生活,社会构造,心灵反应等的原始状况之研究。换言之,人类学便是一部‘人类自然史’,包括史前时代和有史时代,以及野蛮民族与文明民族之研究;但其重点在史前时代与野蛮民族。”三、人类学分科1、与人类学相关的学科名称:人类学、人体学、体质人类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考古学(archaeology)、史前考古学(prehistoricarchaeology)、史前学(prehistory)、民族志(ethnography)、工艺学(technology)、语言学、宗教学、心理学、民俗学、神话学等。有的加上一些形容词,如一般的(general)、特殊的(special)、本体的(proper)、叙述的(descriptive)、比较的(comparative)、历史的(historical)2、人类学分类方法:(1)人类学:1.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民族学2.体质人类学=人体学3.史前学=史前考古学=考古学4.语言学第二节民族学名称一、名称演变亚里斯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描写一位心灵崇高的人时称其为“不喜欢说人闲话,也不喜欢炫耀自我的人”。其所词即为“oukanthropologos”(意即心灵崇高的人).马格纳斯·亨德特(Magnus.Hudt)发表于1501年的《人类是万物之灵》(Anthropologiumdehomnisdignitate)一书。(“抽象人类学”(anthropologieabstracted))1903年,林纾、魏易将其译作“民种学”;1904年,蒋智由又译作“人种学”。1916年,孙学悟译介“人类学”,1918年,陈映璜以《人类学》题名出版一书,被列为北京大学丛书。1926年,蔡元培先生著《说民族学》一文。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民族学组,后扩为民族学研究所,该所创办《民族学研究所集刊》。从1928年后,民族学一词开始通用。二、“民族学”名称在各国使用的差异民族学一词由于民族思维的差异和历史及学术传统的不同,在使用方式上也有区别。在法国称为民族学,在德国称为民族学,在英国称为“volklore”(民俗学)或“socialanthropology”(社会人类学),在西班牙称为民族学,在瑞典称为民族学,在美国称为“culturalanthropology”(文化人类学),在前苏联称为民族学。在日本,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并称。在中国,除使用民族学外,文化人类学与社会人类学也十分流行。3第三节民族学定义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区别一、定义民族学是一门以古今民族为对象,运用现状和历史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各民族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形态及经济类型、社会组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文化变异规律的社会科学。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与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区别1.研究对象2.中心内容3.研究方法4.研究目的三、民族学与民族志的关系1.什么是民族志(Ethnography)民族志在两种意义上被使用:其一,民族志是一种方法;其二,民族志是一种文本。民族志可以界定为:对一个种族或一个团体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描述,并解析其与文化中的人、事、时、地、物各因素之交互影响过程。Wokott在分析民族志时,发现民族志中心要素有:(1)作者使用描述并具有高层次的细节;(2)作者非正式的叙说故事,宛如一个说书者;(3)作者探究角色的文化事件及团体中的行为(与传记不同,传记写个人);(4)作者描述每一个日常生活;(5)全面的格式是描述的、分析的和解释的;(6)文章包含问题。2.民族学与民族志的关系联系:(1)民族志是民族学的一个分支,或是民族学研究的第一个阶段;(2)民族志为民族学提供研究材料。区别:(1)民族志重在描述,民族学则强调比较;(2)民族志重在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现实的描述,民族学则强调政治制度、经济类型、文化事项的历史发展规律的探讨;(3)民族志重在对个别民族、微观社会文化的如实记述,民族学则打破民族界限,进行跨文化比较;(4)民族志也有分析,但仅是按结构来分析,民族学则按文化制度来分析.第二章民族学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第一节民族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一、民族学对象与内容的历时性动态分析古典民族学研究民族文化的内容:(1)以技术和物质文化为对象的原始技术;4(2)以经济生活为对象的原始经济;(3)以社会组织为对象的原始社会;(4)以宗教为对象的原始宗教;(5)以艺术为对象的原始艺术等。3.现代民族学时期(1)继续拓展对原始民族及其文化的研究领域(2)对远距离民族的研究(3)对本民族生活的研究(4)对世界现代问题与现代文化的研究二、中国民族学对象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古今不同发展阶段的的有民族共同体。第二层:是中国版图内的少数民族及其文化。中国版图内的少数民族包括:(1)现在国内已经识别的少数民族;(2)尚待识别的现代少数民族;(3)历史上在王朝版图内的少数民族;(4)历史上不在王朝版图内的少数民族。第三层: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现代问题。第二节民族学的主要范畴一、种族(Races)概念:现生人类这个统一物种即晚期智人(Homosapienssapiens)当中的各个亚种,它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分类:林奈(CarlvonLinnaeus)的分类亚洲的黄色人种;欧洲的白色人种;非洲的黑色人种;美洲的红色人种。二、民族梁启超°民族者,民俗沿革所生之结果也。民族最重要之特质有八:(一)其始也同居于一地(非同居不能同族也,后此则或同一民族而分居各地或异族杂处一地¡­¡­);(二)其始也同一血统(久之则吸纳他族,互相同化,同不同血统而同一民族者有之);(二)同其肢体形状;(四)同其语言;(五)同其文字;(六)同其宗教;(七)同其风俗;(八)同其生计。有此八者,则不识不知之间,自与他族日相隔阂,造成一特别之团体固有之性质,以传诸其子孙,是之谓民族。”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一文中说:“我们研究许多不同人种,所以能结合成种文相同民族的道理,自然不能不归功于血统、生活、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这五种力”。5斯大林:“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概念实际应用的场合:1.在特定的场合和条件下,专指现存的少数民族,相当于英文的(minority);2.民族被用于象“中华民族”这样的特定对象,它超越了民族的基本单位,上升到政治认同的层面,如民族解放运动等。3.在单一的民族国家中,与国家相通,大体上相当于“nation”。4.也可指单一民族内部的支系或分支,相当于“people”。如古代的楚族实际是华夏的支系,今天的客家人也是汉族的支系。三、族群(ethnicgroup)1.界定马克斯·韦伯(MarxWeber):族群是指因体质的或者习俗的或者对殖民化以及移民的记忆认同的相似而对共同的血统拥有主观信仰的群体,这种信仰对非亲属的共同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哈佛美国族群百科全书》:族群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群体,意识到自己或被意识到其与周围不同,并具有一定的特征以与其他族群相区别。这些特征有共同的地理来源,迁移情况,种族,语言或方言,宗教信仰,超越亲属、邻里和社区界限的联系,共有的传统、价值和象征,文字,民间创作和音乐,饮食习惯,居住和职业模式,对群体内上不同的感觉。吴泽霖《人类学词典》:族群是一个由民族和种族自己集聚而结合在一起的群体。这种结合的界限在其成员中是无意识的承认,而外界则认为它们是同一体。也可能是由于语言、种族或文化的特殊而被原来一向有交往或共处的人群所排挤而集居。因此,族群是个含义极广泛的概念,它可用来指社会阶级、都市和工业社会种族或少数民族群体,也可以用来区分居民中的不同文化的社会集团。种族、民族、族群的关系:种族、民族和族群都是用于表达人类群体的概念种族主要指从体质和外表形态来界定的人类群体;民族主要从社会文化上来界定的人类群体;族群的界定兼及社会文化和生物两种因素1、族群与种族:两者都强调生物的因素,但不同的种族包含了许多族群2、族群与民族(1)民族是族群的一种,它主要是指哪些具有自治要求,已被政治疆界化或正在追求政治疆界化的族群,因此,民族是被制度化了的族群;(2)族群除了民族之外,还可指一个民族内部的不同支系;(3)族群还指一些社会群体6四、文化1.什么是文化从词源上看,西方语境下的文化来源于拉丁语,是动词“Colere”的派生词,指对土壤、土地的耕耘、加工和改良。中国古代,“文化”一词通常是指封建王朝文治与教化,与武功、外王等词相对。汉刘向《说苑》:“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束暂《补亡诗》:“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泰勒的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原始文化》)《辞海》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文化与文明解释“文明”的三种方式:其一,认为文明即文化,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其二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与“野蛮”相对而言;其三,有时也作“光明”解.对文化与文明关系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文化与文明同义,一是文明不同于文化。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其一,从时间观念上看,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阶段。其二,从空间观念上看,文明是某一人类群体在某个区域的分布及其生活方式的总和。其三,从形态学的观点出发,文明主要特指物质形态化了的文化,即与精神文化相对而言的物质文化。第三节民族学方法一、田野工作——资料搜集的方法1.什么是田野工作(Fieldwork)A.定义:田野工作,又称实地调查,是民族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住居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B.意义:田野工作对于民族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民族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R.M.基辛(Keesing):“田野工作是对一社区及其生活方式从事长期的研究。从许多方面而言,田野工作是人类学最重要的经验,是人类学家搜集资料和建立通则的主要依据”恩伯:田野工作是“现代人类学的基石”,“田野之社会即是一所现成之实验室,供其搜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