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崇达蔡崇达,1982年5月27日出生,泉州晋江人,作家、媒体人、创业家,国内非虚构写作的践行者,“南方国际文学周”联合发起人。曾任职于《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24岁担任《周末画报》新闻版主编,27岁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现任《中国新闻周刊》主编;2013年创办男装品牌“单农”,已成为国内最具艺术质感男装品牌;首部作品集《皮囊》于2014年12月9日全面上市。认识崇达仅三两年吧,懂他真诚,因为有过几次掏心详谈,知他能写,却没有机会真正看过他的文章,直至崇达送我这书。打开《皮囊》,读到崇达果然文如其人的真摰,坦荡荡的自然自白成长经历,没有掩饰凡人难免的喜、怒、哀、乐、贪、嗔、痴,所以很真。视人生无常曰正常,或许是顿悟世情,也可能是全心冷漠以保持事不关己的距离,自我保护;看崇达敞开皮囊,感性分陈血肉人生,会不自觉卸下日常自甘冷漠的皮囊,感同身受,因为当中,都有着普通人就会有的阅历或感悟,所以共鸣。凡尘俗世,谁不是普通人?人生际遇的好与坏,关键往往在于生命里碰到甚么人,只要能对你有所启发,都是明灯。崇达的《皮囊》里,有的是对他成长中有所启发的人,造就了他步步达成目标的人生;我认识崇达、看他的书,总有启发,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选择读这本书是在微博中看到的好书推荐,读完之后我认为这是一本值得静下心来读的好书。很多作者都是在用笔写故事,传递一些自以为深刻的思考,而蔡崇达则是将自己的回忆撕开,毫不掩饰善与恶,一面刺痛自己,一面写出这些文字,在我看来这是很难得的。书中的故事大多发生在福建的一个沿海小镇,写到了偏瘫的父亲,坚韧的母亲,童年的回忆,母亲对于修建房子的执着,父亲对于正常行走的渴望,最令人触动的不是这些人物身上的故事和某种精神,而是蔡崇达在讲述这些往事之时那种出奇的冷静。这种冷静来自于他的经历,是从那片乡土上传承下来的某种精神,融进了他的血液。就像是书中讲到的阿太那样,她在厨房将手指切断了,都只是哎呀一声,说没事就是把手指切断了,阿太是活得超脱之人,看尽了世间的苦难与变迁,她说的那句话也是《皮囊》这个书名的意义所在,我们都是戴着皮囊在世间忙碌的灵魂,这副皮囊的用处就是来经历各种风吹雨打,所以我们的灵魂才始终有地方可以安放。书中写父亲母亲的几个故事背后,我可以想像出这个家庭所经历的苦难和挣扎,可是蔡崇达没有刻意去渲染任何悲苦的情绪,只是客观地在陈述故事,剖析人物。当整个家庭陷入无边无际的绝望之时,母亲买了老鼠药随时准备自杀,结果被蔡崇达发现了,将老鼠药拿出来说要不全家一起去死算了。我读到此处时只觉得惊心动魄,可蔡崇达只是轻描淡写地几笔带过,大概当你经常在死亡边缘徘徊时,死亡似乎也不再那么可怕。书中多次提到神灵,我们所接受的都是唯物主义思想教育,认为一切对神灵的崇拜都是属于封建主义思想。其实我认为,神灵是否存在并不那么重要,心中是否有信仰才更加重要,有信仰的人比起没有信仰的人,在面对各种苦难时会拥有更加强大的力量。书中,母亲对神灵的信仰,让她在无数次的打击之下,用瘦弱的肩膀撑住了这个家庭。《皮囊》这本书似乎在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或许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