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让课堂安静有序,学生密切配合?(一)、课前准备充分一些科学课是以实践活动为主的课程,教材中有大量的活动项目。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成为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教师需要在课前认真研读教材,精心准备合适的材料,虽然有一部分材料已经在学具袋中,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材料需要教师自己准备。(二)、学生分工明确一些在实验课上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学生抢着领材料,抢着做实验,却没人做记录。课堂因此变得“热闹非常”,课堂纪律全无。学生没有养成分工合作的习惯,有的学生做实验时激动不已,什么都抢着做,导致另一些学生无事可做,实验课因此变成了一部分学生的事情。为了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的习惯,为了让实验课堂更有序一些,必需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充分参与其中。(三)、倾听时认真一些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抢着回答问题,却不喜欢静下来听别人如何说。所以在实验汇报环节经常显得杂乱无章,学生纷纷急于展示自己的成果,缺乏认真倾听的习惯。那该如何养成这种习惯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听的重要性,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科学课涉及的知识相当丰富,只靠教师一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共同参与,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其次,要让学生明白怎样去倾听,懂得倾听是尊重他人表现,是一种礼貌。最后,可以制定一些课堂规则,表扬学会倾听的学生,在学生中间树立榜样。(四)、反馈、评价及时一些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及时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表扬、肯定,对不足之处给予批评,能使课堂教学得到调整和改进,能使探究活动达到最终的目的和效果。例如,在实验课上,学生往往对实验器材兴趣很浓,没开始实验探究就已经在摆弄器材,此时,就可以借助表扬其他学生的办法来激励其及时改正。及时、有效的评价在调整课堂节奏,有序的展开探究活动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合理的课堂秩序是实验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课堂上不能盲目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课堂的总目标。课堂热不热闹,也不是判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只有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其中,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仔细阅读《如何创建高效课堂》之后,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将学习的心得和自己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一、活跃课堂气氛教学幽默最明显的功能就在于活跃课堂气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味的照本宣科,语言平淡无味,必定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无精打采。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穿插点幽默,就会给紧张的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饱满的投入学习。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学内容本身往往是复杂而无趣的,如果教师照本宣科,讲得枯燥无味,学生必然会对教学产生厌倦心理。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成功的前提。老师要善于把知识内容用故事、图片、视频、表演等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对这些喜闻乐见的形式最易发生兴趣,有了兴趣便会迸发出学习的热情。只有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所教学科,才能实现快乐学习,从而做到事半功倍。三、教师要全面掌握教材,钻进在钻出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准确把握,特别是教材之间的联系结构、重点、难点。再钻出教材,精心准备学案,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应该解决的问题,应怎样解决问题。教师应充分把握好自己的课堂,做好课堂预设,这样才能有备而无患。四、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一个效率高的课堂也应有良好的纪律作为保障。只有在安静有序的课堂,教师才能心怀激情地按计划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们才能接收到更多信息,学到更多知识。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需做到:1、教师能灵活处理可能发生的课堂突发事件。2、教师要有一定的威信,能使学生对自己信服。3、教师要懂得恩威并济,要收放有度,稳中严,严中稳。4、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五、精心设计课堂作业,注重教学反思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教师能够从作业中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从而一一攻破,在课堂上着重讲授。而且作业贵在精而不在多,所以这便需要教师去精心设计,以便使学生做有限的题,掌握无限的知识。教学反思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上优缺点进行总结,发扬优点,改善缺点。这样才能保证下次做的更好,才能更好的实现高效课堂。六、创建和谐师生关系师生间良好的情感能够促使教师更关心学生,传授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技能和哲理。如果把课堂比作是一场戏,老师便是这场戏的导演,学生们是演员,导演是整场戏的决策者与指挥者,演员是这场戏不可或缺的部分。二者缺一不可,密切联系,所以只有二者配合好,才能为大家上演一出绝妙的好戏。在课堂上只有师生配合好,才能创建一个好的课堂气氛,最终创建高效课堂。教师要充分规划课堂四十分钟,要设计好每一个环节,教师要与学生充分配合好,力求创造出最具效率的课堂,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无限的知识。安静有序的课堂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障。如何建构安静有序的课堂呢?我想作为老师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老师的眼睛里流露着真诚的目光,言行里充满着浓浓的关爱,聪明的孩子们会读得懂,那么他们就会回报你同等的尊重与爱戴。努力让你的学生感受到课堂的舒服和谐,而不是紧张压抑。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从培养学生正确的坐姿到专注的听课、独立的思考习惯,以及与小组成员之间合作交流的能力,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尤其是小组学习,只有分工明确,才会活而不乱。充分的备课。充分备课,老师准确把握了教学的目标,教材的重难点,以及教学内容实施的最佳方案,教学思路清晰了,这堂课何愁不会上得行云流水般呢?如何找到教学内容实施的最佳方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引导他们自己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之后老师帮着梳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更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其次是教学课件的辅助作用,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并把教材中的重难点化难为易。老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想方设法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的脑、手、口都动起来。全员参与了,课堂自然有序。被忽视的学生注意力游离课堂之外,必然会影响课堂纪律和学习效果。用心呵护特殊的孩子。每个班里都有一两个个性张扬或行为顽劣的学生,他们成了班级的“害群之马”,让每一位老师都感到头疼。了解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我想称他们其实是受伤的天使,他们从小就没有得到成人正常的关爱。如果老师再粗暴简单的对待他们脆弱敏感的心灵,只会加深他们对老师的疏远与不信任。老师爱的天平应该更多的倾向于他们,用爱与尊重重塑他们的自尊与信心。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花费很多心思与精力。让小学科学课堂安静些,再安静些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土桥中心小学胡庆贵211124新课改使得小学科学课堂从“教师权威”“一言堂”变成以“学生中心”“万言堂”,这一些莫不给我们科学教师极大的欢欣与鼓舞。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合作交流是课改所倡导的亮点,于是在科学学科中,“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地开花了。科学课堂需要学生思维活跃,需要学生动手动脑,需要学生积极探究,这是我们毋庸置疑的目标,然而透过热闹的表象,冷静反思我们的教学,似乎仍然无法乐观。教学热热闹闹的课堂氛围背后体现的却是教学的无序,管理的无力,更是头脑的苍白。现象一: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喜欢抛出一个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课题有关内容)的事情。教室里一片嘈杂声。几分钟后,教师喊:“停”,请各小组发言,学生兴致盎然,争先恐后。讨论、交流固然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学生往往会只局限在已有的经验,在已知的知识内兜圈,最终只获得一些零碎的、局部的、偏颇的直接经验,而将学习束缚在肤浅的水平。这种热闹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乐学氛围而并不能真正促进学生内在的发展,其生命力是极其有限的。现象二:小组组汇报时,小组间出现不同意见时,随即会出现热闹而激烈的是非辩论。学生争得不相上下,教师引以为豪,似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这虽活跃却显得松散。质疑和释疑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但如果教师不能抓住重点使学生深入探究,而只是一味让他们强词夺理似的辩论,容易将课堂演变为一场“脱口秀”。我觉得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还比较弱,看似热热闹闹的自由辩论难免会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些误会和负面影响。现象三:学生实验时,教师刚一宣布各组领取实验材料。话音一落,教室里一片嗡嗡声,各小组纷纷离开位置去领实验器材,成员之间相互争抢着。当老师宣布停止实验活动,学生总是不能立马停止,即使停止了,学生对实验材料还是恋恋不舍,对接下来的课也是三心二意。这虽自由却显得放任。科学课是一个有组织的活动,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也比较多,课堂气氛也相对宽松活跃。但对于小学生,不容易控制自己,缺少适度的纪律约束,诸如此类不和谐的一幕便会时常发生。以上几种现象对于我们科学老师来说,并不陌生。作为老师来说可以理解,毕竟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对周围的事物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样的状态正是科学课需要的。但是这些状态,若不加以改善,正常的科学教学秩序会受到影响。那么,如何能使我们的科学课堂安静些呢?(一)制定课堂常规。首先,课一开始老师就明确每组的组号。实验后的数据汇报,虽然教师已进行组织,但很多学生的心都在实验上,忙于实验器材的摆弄,只想把自己的数据大声说出来,而不关注其它同学的汇报,这就失去了数据汇报的意义,没有了前面的听取、思索,就会造成思维的断层。汇报时,按组号汇报,避免了老师叫学生汇报时乱糟糟的场面,也能让学生清楚地听到其它组的数据,使教学有序,把从实验的兴奋状态调整到思考状态,让课堂真正地“静”下来。其次,训练学生以安静的状态到达实验室。平静的心态能够让学生快速的进入上课状态,我们也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平静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其喧嚣程度明显低于闹哄哄的学生。第三,实验材料的合理分发。桌上放着实验材料,真正能克制自己不去动它不去看它的学生很不容易。因此,实验课时,老师可以将材料雪藏,让材料不在实验活动前出现在学生面前。当然老师也可以在做实验前,先在讲台前让学生见见材料的“庐山真面目”,简单介绍下材料,消除学生对未知材料的神秘感。合理的分发材料,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们,有时候也要学会思考合适的发放材料的时间,是一开始就出现材料,还是到了实验时间再开始分发,都是规范实验教学秩序中我们该思考的问题。(二)明确各成员的任务。为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布置好实验任务,做到分工明确,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分工明确了,在实验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抢着做操作这一环节,而忽略了记录和观察环节。(三)与学生有效约定。课堂上与学生约定几种简单有效的形体语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代表一种暗示,都是一种口令。这样的有效约定在不经意间给学生提示,让学生悄悄安静下来。(四)亮化、量化评价对于在实验过程中,对于表现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准确的及时的评价。教师应大量的,不吝啬的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如加一颗红星星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做到量化,及时统计。同时也要做到亮化,及时展示学生获得红星星的情况。个人与小组的表现同时纳入评价。强化星级考核,健全评价机制。(五)让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抢着说话却不乐意倾听,这也是造成表面热闹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但往往学生缺乏认真倾听的习惯。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呢?首先让学生理解倾听。让学生学会倾听,就要让他们理解倾听,可以专门辟出的时间组织讨论。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倾听,明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是一种礼貌,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人际交往的一种能力和素质。其次引导学生注意倾听。新课改倡导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这是我们的目标。第三教师自身也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以身作则,在学生发言时要认真倾听,给学生一种暗示,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形成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