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文海实验学校汪小莲[摘要]本文主要阐明如何运用分层递进法进行教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使学生自始至终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特别是低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使各层次学生都能互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最佳的方案进行有效的学习。[关键词]分层教学递进教学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小学经过6年的学习之后,个体间的程度高低不一。进入初中以后,其差距呈继续拉大之势,致使部分程度低的学生丧失学习信心,继而厌学。教学要做到真正面向全体,让学生获得均衡的发展,必须因材施教,设法使所有学生学有信心,学有所获。数学学科,初中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严重,如不及时加以改变,差距会越来越大,班级教学将难以顺利进行,新课标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将成一句空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分层递进教学的设想,并进行了实践。一、分层递进教学的概念界定分层递进教学中的“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把学习目标也分成A、B、C三个层次。“递进”,就是通过分层,以及分层带来的种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个人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向各自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前进,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从而使班级的整体水平逐步上升。2006年杭州市数学学会评选论文2二、分层递进教学的指导思想(一)实事求是,承认差别,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二)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三)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能动地进行学习,方能奏效。(四)班级教学中,人人都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要创造条件,力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三、分层递进教学的操作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层递进教学中的“双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双方均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调控和反馈来联系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自学,实现教与学的目标。(一)分层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把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成由低到高的A、B、C三个层次这一教学模式关键是着眼差异、分层制定目标,制定目标既要根据新浙教版原有教材结构,又要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作科学合理的补充和调整,以形成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分级学习目标,使各层次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跳起来摘到果子”的学习目标。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差异将每个章节教学目标分成A、B、C这样三个层次: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B、基础知识的应用,C、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按照这三个层次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数学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确定层次目标这一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二)分层施教——按教师提出的分层标准,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自己所在的层次及其学习目标3面向差异,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开展适应各层次学生差异和开发利用这些差异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们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主攻基本目标,以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设计一些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平时设计教学的分层标准是以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以及平时单元测试的成绩为基本依据。在教学中,教学目标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已的实际自主选择。基础知识部分一般是在学生自学课本的基础上,通过反馈、讨论来解决;基本技能及其基本知识的运用又分层进行。1、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不同的平台成功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潜能。分层递进教学注重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不同层次学生创造各种尝试、探索、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例如,在解题训练时,我提出了A、B、C三层教学目标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各自的学习目标。在多媒体网络的支持下,我把三个层次的题目同时展示出来,每层次目标配备三道题左右,让学生先快速浏览A层基础题,若每题都感觉思路清晰且有十分把握的话,则可立即进入B层,若B层题稍作思考还是会迎刃而解的话,又可马上进入最高层C层题后静下心来好好思索。如果自己在哪一层次浏览中感到不熟练或遇到困难,就选择这一层次题目来练习。对A层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具体引导,逐步完成;对B层学生,老师要用提示的方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对C层学生则启发点拨,独立完成。施教时,教师要采用4多种方式,创设多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每一分钟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2、尽可能多给学生以成功感分层递进教学将学生的差异作为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以推动各层次学生的合作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关系的建立。在分层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学习发展区”有所发展,人格受到尊重,个性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对于同一学生在不同内容的教学中,他的学习层次可能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各自的学习目标完成后,请B层的学生上讲台讲解A层题,并请A层学生对照自己有没有想到同样的好方法;同样的再请C层学生上去讲解B层题;最后由基础最好的学生或老师讲解C层题,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的学习气氛也同时达到高潮。这样,通过有效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我在教七年级(1)班的学生互余互补角时,充分考虑了这个班的特点,给A、B、C三个层面的学生分别定了三个目标:(1)会利用题目所给条件直接用余角补角的定义求角度。(2)会运用题目中的隐藏的条件(余角补角的性质)求角的度数。(3)会运用角的和差,Rt∠、平角、周角,角平分线等综合知识求角的度数等。同时根据这三个目标分别选配三组题目,让学生选做。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学习状态好,每位学生都找到了自信,找回了久违的成功感,这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各层次的学生都顺利完成了各自的学习任务,其中有10个学生由A层进入了B层,有6个学生由B层进入了C层。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组织学生讨论、开展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鼓励独创性和多样性,形成有利于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的氛围。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支持下,通过自己解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进行同伴互教,小组讨论、交流,接受教师的个别辅导,师生共同讨论等合作性学习,不但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同时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创新能力、自学能力、5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成功,体验成功之快乐。(三)分层作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各层次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作业在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业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分层递进教学中,分层完成作业的作用更是不容轻视。如何使各层次学生能真正从练习中都有所收获,有所递进,“掌握尺度”这点是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牢牢把握的前提。1、给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提供机制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教师作业的设计要根据分层教学要求,设计几个不同层次形成性练习,发放给学生练习。作业设计的容量、难易程序按大纲要求与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分层的实际情况,设定基本题(体现基础教育的统一性要求)人人要做,加深题(是对教材内容的纵向开掘)为A层学生的选答题和B、C层学生的必答题,拓展题(是对教材内容的横向拓展)为B层学生的选答题,C层学生的必答题,聪明题(是为各种竞赛作准备的)。同时要求学生每人必备一本提高性的配套用书,自己调配时间进行学习,并且每天至少问我一道不懂题。这样长期坚持,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2、给培养不同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机制设置学习的“阶梯”,这样就调动了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低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递进机会,鼓励学生在达到本层次目标的前提下,选做高一层的题目,自觉、主动地积极争取递进,从而体会到学习的喜悦。在知识和技能掌握上,各层次的学生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能独立发现或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如我班的黄佩冠同学,刚入中学时她的摸底考数学成绩才40分,全班倒数。由于我采用了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刚开始每天给她布置A层的题,消除其对数学的恐惧心理,一段时间后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6性明显的提高。比如我在教“线段大小比较”时,我提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在线段AB上取一点C,则线段AB与线段BC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呢?许多学生都只会想到ABBC,而黄佩冠同学却能说:“老师,若C点与A点重合时,则AB=CB,所以它们的关系应是AB≥BC。”她现在的学习已递进到B层,有时还向C层挑战。这样就完全解决了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这一环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切由教师主宰,学生做的练习是教师事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过程的做法,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通过各种形成性练习,帮助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促进学习者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既可及时了解各层次学生学习的进度,迅速掌握各层次学生作业情况,检查学习者对习题的理解效果,又可随时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四)分层评价——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的评价,以达到激励递进的效果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7经常性的反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思考、提问、自学、讨论、练习等,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老师的评价不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在何层面上,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以激励方法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学习动机。对学习有困难、基础差的A层学生,要采用多表扬、多激励的方式,寻找他们的点滴成绩、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克服自卑心理,尝试成功的喜悦,重塑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成绩一般的B层学生(这一层次学生占班级多数)要采用激励评价,即揭示其不足,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C层学生,则采用竞争评价的方式,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这样,能使老师的评价不仅成为强化或矫正学生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成为激发各层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如我班的郑力玮同学,刚来这个班时,学习成绩很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由于他的不断努力,虽然接下来的几次考试还不及格,但已慢慢从20多分提高到40多分,这时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而且适时的表扬他所取得的进步,使他坚定学习的信心,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帮助下,他的考试成绩再也没有出现不及格的情况,他也由A层进入了B层的行列,并获得了学校颁发的学习积极分子奖。又如七年级(2)班的姚洋晨同学,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按他的能力是达不到C层的水平的,但他总喜欢做C层的题目,而又常常做不对,这时老师指导他先做B层的题目,再启发他做C层的题目。由于得到了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他信心倍增,学习的热情更高。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他总是在完成B层的学习内容后,立即转到学习C层的内容上。由于他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机会,他的学习成绩也比以前有了更大的进步。以上例子充分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