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摘要: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特别是当今社会处于多变革、快节奏、高信息、强竞争的情况下,重视心理健康,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质,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心理教育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本文从教育心理的发展方面来阐述,以期给以期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研究资料。关键词:教育心理、心理健康、发展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那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什么?有人会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如何在教育活中加以应用的科学。这种观点是将教育心理学看成是普通心理学的附属学科,忽视了教育心理学本身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事际上,教育心理学并不是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方法拿来简单的在教育领域中加以应用的学科。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一直是“没有查出疾病就是健康”。这种“无病即是健康”的传统观念一直被许多人所持有。很多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也是片面的,自认为没有什么心理烦恼、心理困惑,就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学不学心理健康知识,重视不重视心理健康与自己无关,自我感觉良好。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因素同生物学因素一样,与人的健康和疾病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它要求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心理。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健康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由此我们得知,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等几个层面的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有关学者也提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的健康观:健康应是能对抗紧张,经得住压抑和挫折,积极安排自己的各种生活及活动,智慧、情感和躯体能融为一体,物质生活和精神生充满生机,且富有文明的意义。心理活动研究的复杂性贯穿于包括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全过程。人的心理绝非整齐划一,各人的心理素质各不相同,外部表象也千差万别,因此健康的标准也难非常精确,心理健康标准的制定都是相对的,往往受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教育心理学是以学校为情景,研究教师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学生学习方法对学习的影响,以及学习记忆,道德学习,学生智力发展的一门新学科。教育心理学形成于十九世纪末,巴赫得赫的《普通教育心理学》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一)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08年,房宗岳翻译了日本学者小泉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近代在我国最早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之后的二三四十年代,出现了一批教育心理学的教材和译著。(二)建国后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第一阶段(1949年~l958年)——学习改造阶段教育心理学界通过学习苏联、学习马克思主义来审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明确了研究工作的方向问题,但同时也出现了“批判心理学的资产阶级方向”的“左”的干扰。第二阶段(1959~1966年)——初步发展阶段在1959年召开的“五四”学术讨论会上,公开纠正了心理学批判运动的错误,贯彻了“双百”方针,扭转了一些混乱局面,出现了一点由恢复到初步繁荣的生机。第三阶段(1966~l976年)——跌入低谷阶段由于十年动乱的冲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度中断。第四阶段(1976年~)——走向繁荣阶段“文革”后,教育心理学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走向了繁荣发展的道路。自己编写的和翻译介绍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越来越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队伍扩展,研究领域扩大。目前我国教育心理学韵工作者们正在不断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科研成果,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对教育教学实践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事实上,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毕竟的少数,更多的学生面临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构成心理疾病的主要方面,但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咨询应当成为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将发展咨询贯穿于学生成才的始终,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因此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不容忽视。探明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揭示的心理学规律不仅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而且为整个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作出了贡献。其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此外,教育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二、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任务是对学与教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在质和量上进行描述和测量并揭示其存在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既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就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学习教育心理学家们在教学领域中所做的各个方面的研究,而且,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还应该是一个研究者,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教学情景,要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选择适当的方法和程序解决问题。同时,还需要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通过阅读、观察和交谈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技术及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学习教育心理学它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分析教育问题,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各种问题时,教师能够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及时发现问题;有助于教师理智分析当前的各种教育现象,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使自己能够始终站在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前沿。帮助教师实施科学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和方法转变为教学程序和教学行为。帮助教师有效引导和教育学生教师不仅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正确分析和了解学生,还可以从心理发展和个别差异的理论出发因材施教,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素质决定着今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给学校的心理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矛盾和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即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并且把两者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对不良影响的“抵御”与“免疫”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参考文献:《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2008年12月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