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文物与文化冯骥才城中村改造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巴黎圣母院一、作者简介冯骥才,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作家和画家。他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代表作:《俗世奇人》《神灯前传》。20世纪90年代,他开始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被称为“民间文化的守望者和抢救者”。。字词斑驳(bó)生苔(taī)婆娑(suō)良莠(yǒu)璀璨(cuǐcàn)簇(cū)密二、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思考:1、文章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内容?2、作者认为文物与文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段)推出巴黎第二部分(第2-8段)走进巴黎第三部分(9-11段)欣赏巴黎第四部分(第12-16段)思考巴黎第一段推出巴黎分析句子•有一种说法:到美国去看新的,到欧洲去看老的;还有一种类似的说法:在美国想未来的事,在欧洲想历史的事。“新”指的是现代文明“老”指的是厚重的历史感运用对比手法,新与老的对比,强调了美国的现代文明与欧洲厚重历史感的截然不同。第二部分走近巴黎1、第2段作者为什么会提到埃菲尔铁塔、凯旋门这些顶级历史文化建筑?提到巴黎的文化,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埃菲尔铁塔、凯旋门这些顶级历史文化建筑。但它们并不代表巴黎真正的历史感。2、真正体现巴黎历史感的是什么?巴黎老街老屋巴黎老街老屋3-4段详写老街老屋的风貌思考:在第3、4段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出老街老屋的历史感?第3段•在这里,墙壁差不多全老化了,斑驳、脱落、生苔,并被大片簇密又婆娑的常春藤覆盖;阳台上美丽的铁栏大多锈红;铺在地上的方形石块也已经磨圆,走在上边感觉更像大鹅卵石;那些石头台阶仿佛睡了一夜的枕头那样,中间部分生生地被踩得凹陷下去;加点的词语细腻地描绘出巴黎老街老屋的独特风貌,体现了巴黎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巴黎“真正的历史感”。第4段,作者借助联想,再现了巴黎古老迷人的风貌,再现了有血有肉,生动真实,折射出其中的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5-8段文物与文化的关系•作者是怎样看待文物与文化关系的?作者认为文物是文化的一小部分,它表现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居中,就好比北京的城市文化特征不在故宫,而在胡同和四合院。但对这种文化的保护起来更困难。9-11段欣赏巴黎1、是谁把这大片大片的老街老屋原汁原味地保护下来了?2、巴黎人保护自己城市文化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在报上写文章,办展览,成立街区的保护组织宣传他们的观点。巴黎人确立了民居保护区和严格的保护民居的法规。保护城市文化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而顽强的民意。12-16段思考巴黎在这部分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先抑后扬。抑:“漆黑的窄巷”、“小旅店”、“老房子”、老电梯、“卧室又小又斜”,带给人的是破旧与压抑;扬:“漂亮舒适,设施十分先进”的卫生间;“全部仿古”的家具,陈设的“古老的艺术品”,“图画一般美丽”的小天井“很美,应该是典型的巴黎吧!”形象地点出了巴黎特有的文化韵味——深远的过去和无限的未来的完美结合。“除了巴黎人,谁还会这么想?我们?”作者的这个结尾有什么含义?结尾的两次发问,通过两个简短的问句流露出他对中国文物及文化保护现状的忧虑、关注,尤其是城市文化的保护问题,而且深深地打动读者,让人深思、回味。写作特点•1、视角独到独到的城市文化保护的主题;独到的着眼于巴黎老街老屋的视点•2、文脉清晰•3、对比手法•4、语言质朴优美•5、记叙、描写、议论结合小结•作者通过对巴黎保护老街老屋的认同,表达他对中国文化保护工作现状的忧虑,希望唤醒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希望我们可以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保护的关系,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