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作者运用联想,对话描写等等表现手法,使得课文集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体。二、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幽静”、“断断续续”、“仿佛”等词语造句。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音乐美,从而受到美的教育。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文章的思路;分清课文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三、教学重点:贝多芬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两首曲子,特别是贝多芬弹第二首曲子的经过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分清事物和联想是本课的重点训练项目。四、教学难点:课文中对《月光曲》内容的描述意境较深,是本文教学的难点。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1.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把自己感动的句子画下来,同时在旁边做上批注。2.通过情境教学,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音乐美,受到美的熏陶。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板书:月光曲)讲解:《月光曲》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钢琴曲。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贝多芬谱写这首钢琴曲时的具体情景。2、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词让生认读,师掌握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情况。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3.谁能说出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4.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质疑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准备。)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贝多芬刚弹完一首曲子,盲姑娘怎么会知道他就是贝多芬呢?(2)盲姑娘眼睛是瞎的,怎么能看到她从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呢?(3)为什么贝多芬弹完第二首曲子,没有向兄妹俩告别,就飞奔回客店去了呢?师把重点的问题进行筛选,并写到黑板的一角。3、自学探究:1、学生带着刚才提的这几个重点的问题进一步进行自学、思考。(大约6分钟)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并选出一名发言的代表。4、集体研讨:问题1:贝多芬刚弹完一首曲子,盲姑娘怎么会知道他就是贝多芬呢?(学生:因为贝多芬弹得非常纯熟,非常动听,而且富有感情;或:只有贝多芬才能弹奏得这么好!……)1.师引导:贝多芬为什么要这么做?生回答:(因为贝多芬看到盲姑娘很可怜又很好学,他很同情这兄妹俩,所以才为她弹奏。)2.进一步引导:从这里,你觉得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很有同情心的人;或:是一个善良的好人等。)3.师:此时此刻,兄妹俩的感情有了什么变化?(由原来的为难、渴望变成了惊喜、激动)4.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这一部分,注意读出兄妹俩情感的变化。问题2:盲姑娘眼睛是瞎的,怎么能看到她从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呢?学生回答:(这是她的想象)1、问:她想到了什么?(她好象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用多媒体出示图画1),让生边欣赏边感受波涛汹涌的大海的样子。指名读这一段话。2.师:他的哥哥想到了什么?(按照课文描述的月光照耀下的美丽海面。)(让生想象画面所描述的大海的美丽景色,想象之后再用多媒体出示图画②,进一步感受大海平静的美。)3.师:皮鞋匠在听《月光曲》时,海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由平静到起风、巨浪、波涛汹涌)①开录音机,生闭眼欣赏《月光曲》中表现平静的大海的一段音乐。②指导朗读,要读出大海的平静和美丽。③再开录音机,欣赏《月光曲》中表现海面上波涛汹涌的一段音乐,让生边听边想象大海波涛汹涌的情景。④(用幻灯揭示图画③)指导朗读,让生边看边读,要读出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激烈变化。⑤师再放《月光曲》的一段音乐,让生带乐朗读。(边读边想象大海的变化,在脑海里产生影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问题3:为什么贝多芬弹完第二首曲子,没有向兄妹俩告别,就飞奔回客店去了呢?(因为他要赶快把他即兴创作的曲子给记下来。)齐读第十自然段。七、小结:1、通过朗读课文、观察图画和欣赏音乐,我们好像和兄妹俩一起听到了贝多芬在演奏《月光曲》。贝多芬的音乐是那么美,那么富于变化,他把自己的感情全部用音乐表现出来了。贝多芬的音乐使我们想象出月光照耀下大海美丽壮阔的景色,我们也像那兄妹俩一样,被动人的琴声陶醉了。贝多芬真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月光曲》就是在这样激动人心的情况下谱写出来的。2、再次让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3、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八、作业布置。1、情朗读课文,并背诵第9自然段。2、搜集著名音乐家的音乐进行欣赏。九、板书设计:盲姑娘:恬静入神(波涛汹涌的大海)26月光曲皮鞋匠:太贵太穷静静地听(平静刮风巨浪涌)贝多芬:(同情)飞奔谱成十、教学反思《月光曲》是一篇传统经典课文,讲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它是我国著名的画家、著名的翻译家丰子恺先生翻译的,语言凝炼、优美。对这篇传统课文,老一辈的名家李吉林、支玉恒、霍懋征,以及新生代的教师蒋军晶都已经做了独特的阐释。而今天的我将如何给予这个文本自己的理解呢?一个课例的成功与否,一节课所能达到的广度与深度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教师的文本解读、文本细读的能力。所以首先我静下心来解读文本。贝多芬之所以能够创作出这首名曲,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技艺高超,他的想象力丰富,还是因为当时他身处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是这个特定的环境让他心中涌动着一种情感,由此激发了创作的灵感,谱写出了《月光曲》。这个特定的环境,在课文中是按照事情发展的经过一步步描写出来的,事情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贝多芬情感积累的过程。如何让学生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情感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只有走进文本和音乐家一起亲历这段情感之旅才能真正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是符合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的,通过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培养学生成为会阅读的主动阅读者。这节课我努力体现以下三点:一、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和语文实践。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担心的一个问题是:这节课情感的体验太多,而语文味不足。语文学习要静下心来揣摩文字,在文字中发现文化,在文字中发现情感,于是我在设计预案的时候,努力的让学生在语文实践和语言文字训练中体会贝多芬内心的变化。比如在课上抓住两个重点句子: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和盲姑娘的谈话,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在入情入境之后,基于对文本的理解想像写话。而且根据文本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比如“兄妹俩的对话”采取是学生们自读自悟,而“贝多芬和盲姑娘”的对话则是让学生首先质疑,然后进行探究学习。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了解学生的这节课课堂上认知的“起点”,在上课的最初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理解对课文进行整体的把握,老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由浅入深地和学生一起研讨文章,在研讨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学体验,渐渐让学生对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进行理解、体验。三、有效运用资源。语文课程需要开发和利用多种资源。让课外资源作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或渗透对比阅读、或渗透互文阅读的理念。为了设计这堂课,我上网搜集了许多有关贝多芬的资料,还阅读了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对《月光曲》,进行了欣赏。为的就是要更好地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事实证明,体验的效果还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要做那源头的活水。唯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熠熠生辉!单位:王家棚小学姓名:姜建永电话:18192396329日期:201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