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文物建筑维修工程与真实性的保护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国家决定集中投入资金,用于文物建筑的保护与环境的治理。这是承德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个重大机遇。要做好文物保护工程,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执行合理的保护程序、准确地贯彻保护原则和选择恰当的保护技术是最为关键的四个环节。从2002年开始,笔者参与了为期7年的北京故宫保护工程,现就故宫保护工程中的一些认识,与大家共享。学习、贯彻和传播保护文物真实性的价值观大家知道,文物保护工程不是单纯修旧房子,需要有正确的理念指导,贯彻在整个工程过程中。为国际与国内所公认的文物保护体系的核心理念首先就是真实性价值观。对于真实性问题,有三个文件特别重要,可以说是真实性理论发展的三个里程碑。一、《关于古迹遗址保护与修复的国际宪章》(即《威尼斯宪章》)文化遗产真实性的命题是经过长期实践才被提出的,最终成为保护界所公认的宗旨与原则,1964年,写入《关于古迹遗址保护与修复的国际宪章》(即《威尼斯宪章》)。世世代代人民的历史古迹,饱含着过去岁月的信息留存至今,成为人们古老的活的见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价值的统一性,并把古代遗迹看作共同的遗产,认识到为后代保护这些古迹的共同责任。将它们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职责。宪章围绕如何落实这个职责作出16条规定。宪章诞生以来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成为文化遗产现代保护运动的总纲领。近50年来,《宪章》还一直在发展中,其中一个标志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各国家委员会都在制订符合自己国家特色的《宪章》。2000年《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在承德通过,这是中国的保护宪章。二、《奈良真实性文件》随着《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结和《世界遗产名录》制度的建立,对于世界各地不同材料、不同形态的古迹遗址应该如何评价其真实性,评价其对于世界文化的突出的普遍的价值,成为必须解决的新问题。1994年11月,日本政府文化事务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中心(ICCROM)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共同在日本奈良举办了一次国际研讨会,发布了《奈良真实性文件》。文件开宗明义地说明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此遗产也是多样性的,应该得到尊重。文件对于文化遗产价值与真实性的评估提出了明确的主张。《奈良文件》把对文化遗产真实性评估纳入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理论框架和世界文化多样化的政策框架之中。它的有关论述后来写入了《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05年版)。三、《北京文件--关于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与修复》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物保护事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国迅速成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21世纪初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和天坛同时在进行维修,引起国际社会关注。有一份报告认为这些修缮工程仓促进行,缺乏文献依据和清晰的原则以指导修复工作。于是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决定,要求澄清这些地点修复工作采用的原则,澄清为何修复工程仓促进行,澄清修复工程所使用的文献依据,包括建筑彩画的文献依据等等。根据这个要求,2007年5月24日至27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会议经过实地考察三个遗产地工程和认真讨论,形成了《北京文件--关于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与修复》和《关于北京世界遗产地保护与修复的评价与建议》两份文件。《评价与建议》全面回应了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要求,并且明确肯定中国的保护理论框架:与会者认可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2年)所确定的国家级框架,这个框架为保护中国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提供了应有的重视、准确的定义和严格的规定。肯定北京世界遗产地的维修是严格在这个框架下实施的工程。《北京文件》对文物保护工程如何保护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了论述:1.重申并延续了文化多样性的理念。进而说明,采取审慎的态度至关重要。在修复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遗产资源的特性,并确保在保护和修复过程中保留其历史的和有形与无形的特征。2.现代保护理论可以被视为涵盖决策过程的方法论,这一决策过程从认知遗产资源的重要性和价值开始,并构成采取相应保护处理的依据。考虑到各个遗产地的文化和历史特性,修复工作不能不经过适当的论证和认知,就按照固定的应用方式或标准化的解决方法进行。3.任何维修与修复的目的应是保持这些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完好无损。在可行的条件下,应对延续不断的传统做法予以应有的尊重,比如在有必要对建筑物表面重新进行油饰彩画时。这些原则与东亚地区的文物古迹息息相关。4.它(完整性)应考虑到体现遗产重要性和价值所需的一切因素。对一座文物建筑,它的完整性应定义为与其结构、油饰彩画、屋顶、地面等内在因素的关系,及其与人为环境和/或自然环境的关系。为了保持遗产地的历史完整性,有必要使体现其全部价值所需因素中的相当一部分得到良好的保存,包括建筑物的重要历史积淀层。《北京文件》是中外专家充分交流的成果,是东西方建筑遗产保护理论的碰撞与融合和成果。它把文化多样性下的真实性理念从价值评估延伸到价值保护。认真做好文物建筑的调查记录与价值评估文物保护工作应该以调查研究作为开端,并将研究贯穿于全过程。在文物保护工程开始之前,首先做好文物建筑的调查记录与价值评估,是我国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优良传统。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事业的开创者梁思成先生所著《曲阜孔庙之建筑及其修葺计划》和他的实践为后人树立了文物建筑调查研究和价值评估的典范。我们今天非常需要学习和延续这个传统。一、价值评估的结论对保护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我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理论体系日益丰富。这是一个以保存文物固有价值为基本出发点和原动力的体系。文物保护的根本目标是通过保护载体来保存其所蕴含的价值信息。通过对文物的调查研究,充分认知作为价值信息载体的文物,才能更自觉地保护。价值评估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极其重要。在制订《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的时候,专家叮嘱我们一定要对文化遗产故宫和在故宫建立的故宫博物院两者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这就需要从保护世界遗产的高度对故宫价值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评估的结论直接指导了后来故宫维修工程的设计和工程计划的安排。28年前在承德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承德避暑山庄研究会召开了纪念避暑山庄建庄280年学术讨论会。学者专家对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价值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论证。这些观点给笔者很大的启发:1.戴逸先生认为,避暑山庄是清朝抵抗沙俄侵略、平定民族叛乱、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见证。康熙、乾隆、嘉庆三朝皇帝经常在这里处理国家政务,也可以说,这里是清朝政府的第二个政治中心。这是对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历史价值的判定。一方面,这些文物建筑诞生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另一方面,几乎全部周围寺庙的建造历史直接记录了一些历史事件,具有直接的史料价值,证史、补史价值,这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2.避暑山庄、木兰秋狝、周围寺庙反映了清代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外八庙既是这些政策下的产物,又记录了活生生的历史,记录了如此众多的喇嘛教领袖、少数民族首领在其中活动;对清代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政治智慧作出了生动阐述,这些价值也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3.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规划特色、建筑特色、艺术特色极其鲜明,在中国园林史、中国建筑史和建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觉得有两点最为突出,一是避暑山庄的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时代风格,不可混淆。二是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建筑所进行的大胆创新。这种创新,融合了我国北方、西北和西南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诞生了前所未有的建筑形象,在建筑技术上也达到了新高度,表现了突出的艺术和科学价值。4.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在当代社会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发挥作用,是关系到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大课题。杨伯达先生根据博物馆学的原则和避暑山庄暨外八庙的现状,研究了承德的历史沿革、文献资料、园林建筑和现存遗址,提出了将现今避暑山庄博物馆扩建成避暑山庄露天博物馆,进而逐步发展建成承德博物馆城的根据和设想。杨先生的设想,今天还有继续深入讨论的意义。5.承德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它们的核心,这也是它的价值之一。对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进行认真、全面、深刻的价值发掘与评估,是做好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完成好维修工程的基础,也是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发展工作的基础。二、做好文物建筑特征的测绘与记录文物建筑维修保护工程程序要求我们在工程之前要进行建筑的实测与勘察。总的目的,一是要调查记录建筑的型制,明确历史与特征;二是要勘察建筑保存方面的现状,存在哪些问题。虽然这是一项常规工作,但笔者还是觉得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1.要抓住文物建筑的特征,增强测绘与记录工作的自觉性故宫保护工程通过对故宫古建筑群特征的分析,细致、全面、忠实地调查记录每一项构成特征的要素,努力实现如《北京文件》所说,在修复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遗产资源的特性,并确保在保护和修复过程中保留其历史的和有形与无形的特征。承德古建筑与故宫古建筑虽然同属于皇家木结构建筑。但是其特色更为突出。比如,从整体考察,承德古建筑的功能性质是行宫,无论是对于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建筑群的规划,都与故宫有明显的区别。而且由于承德古建筑的特殊历史背景,与同作为行宫的清漪园及后期颐和园的审美特征也有明显的区别。再如,就建筑物的形态与技术考察,由于承德外八庙建筑鲜明的民族属性,几乎每一处建筑都采用了非常特殊的建筑布局、构造形式、特殊构件和独特装饰,很多材料和做法都是罕见的。即便是用同样的传统技术所绘制的彩画,其纹饰与设色也与一般皇家建筑不同。还有承德古建筑选用了一些地区性的建筑材料。如鹦鹉石,易于加工,色泽漂亮,大部分建筑台明、柱础、栏杆等都使用了这种石材。但是它也有缺陷,结理可能比较松散,不够耐久。所有这些特点都给今天的保护带来新课题,需要认真调查,详细记录。2.要学习掌握建筑考古学的调查记录方法建筑考古学的调查记录方法现在还没有现成的教科书,要学习这个方法得追溯到中国营造学社。从1930年到1945年,中国营造学社调查了我国190个县、市的206组、2738处古建筑。(据清华大学营造学社纪念馆统计)营造学社法式组组长梁思成先生在《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中对于古建筑调查的宗旨、研究方法和工作重点多所阐发。营造学社对古建筑结构特征分析和年代制度鉴别应用了考古类型学的方法。林徽因、梁思成二位先生以北京天宁寺塔为例详细讲解了这个方法。这是在没有可靠文献依据的情况下,从建筑形式上鉴定年代的方法。这是一种缜密可靠的科学方法。建筑考古学的调查记录方法,要求我们树立比较清晰的历史概念,把建筑物放在一定的历史时间与空间中加以考察。比如调查普宁寺大乘之阁,我们应该考虑到,在乾隆二十年左右还有哪些重要皇家建筑作品的实例,这一时期皇家建筑的各部手法是什么,与大乘之阁的区别和共同点,等等;我们还应该考虑到,从乾隆二十年至今,大乘之阁经历了哪些维修甚至大修,是否发生过什么改变等等。这样,在记录时才能发现文物建筑最初的与后续的特征,才可能客观而全面地记录所有反映了真实性的多方面的信息来源,自觉地加以保护。而且调查记录不仅限于工程的勘查设计阶段;所有的隐蔽部位,以往不可见的现象,都要依靠工程实施的难得便利,来进行补充记录、测绘。落实文物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文物保护法》规定,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它是高度概括的,为了便于理解和执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梳理为10个具体的原则。故宫维修保护工程为了执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根据对故宫的评估结论,选择了几条对策。笔者觉得其中保存原物和最少干预的对策也适用于承德古建筑的保护工程。保存原物的原则。保存原物是前辈学者不懈的追求。在《文物保护法》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颁布之后,他们提出了五原的执行法则。1990年,罗哲文先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亚太地区文物保护会议上发言,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