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塞缪尔*亨廷顿塞缪尔*亨廷顿哈弗大学阿尔伯特—威斯赫德三世(AlbertJ.WeatherheadIII)学院教授,哈弗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顾问,《外交政策》杂志发起人与主编之一,美国政治学会会长。著作有《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士兵与国家》等。本书框架第一部分:一个多文明的世界第一、二、三章第二部分: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第四、五章第三部分: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第六、七章第四部分:文明的冲突第八、九、十、十一章第五部分:文明的未来第十二章第一部分:一个多文明的世界世界政治的新时代冷战结束后的几年中,人们的认同和那些认同的标志开始发生急剧的变化。全球政治开始沿着文化线被重构。俄罗斯人和其他民族正在他们的新的文化认同的这样和那样的标志背后动员和前进。在这个新世界中,区域政治是种族的政治,全球政治是文明的政治。文明的冲突取代了超级大国的竞争。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的世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性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一个多极和多文明的世界对其他“世界”的评述一个世界:欢欣而和谐。——但距离现实太遥远。两个世界:我们和他们。——没有意义。或多或少184个国家:冷战后或多或少184个国家的利益根据现实主义来假设预测。——现实是国家根据文明来确定自己的利益。完全的混乱:强调政府权威的崩溃、国家分裂、部落种族和宗教冲突、国际犯罪、核武器、恐怖主义等出现。——但世界并非完全无序。历史上的文明和今天的文明人们至少在下述看法上存在这着合理的共识:至少有12个主要的文明,其中7个文明已不复存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古典文明、拜占庭文明、中美洲文明、安第斯文明),5个文明仍然存在(中国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或许还存在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文明之间的关系:遭遇:公元1500年前的文明冲击:西方世界的兴起相互作用:一个多文明的体系东半球的文明普世文明?现代化与西方化总的来说,人类在文化上正在趋同,全世界各民族正日益接受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方向、实践和体制。西方与现代化: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城市化,以及识字率水平、富裕程度、社会动员程度的提高和更复杂的、更多样化的职业结构。作为第一个实现现代化的文明,西方首先获得了具有现代性的文化。档其他社会获得类似的教育、工作、财富和阶级结构的模式时,这一现代西方文化将成为世界的普遍文化。对西方和现代化的回应拒绝主义(A点)、基马尔主义(AB)(凯末尔主义)、改良主义(AC)。现代化西方化ADBCOE第二部分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西方的力量:支配和衰落(两幅图)一、处于压倒一切的、成功的、几乎完全的支配地位。拥有和操纵金融系统、主宰资本市场、有能力进行大规模军事干预、控制尖端技术和教育等。二、一个衰落的文明,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力量正在下降。经济增长缓慢、人口停滞、失业、巨大的政府赤字、储蓄率低等。西方的衰落:力量、文化和本土化本土化:非西方文化的复兴19世纪以欧洲殖民主义为表现形式的西方权利和20世纪美国的霸权把西方文化推广到了当代世界的大部分地区。欧洲殖民主义已经结束,美国的霸权正在衰落。随着本土的、根植于历史的习俗、语言、信仰及体制的自我伸张,西方文化也受到侵蚀。现代化所带来的非西方社会权利的日益增长,正导致非西方文化在全世界的复兴。上帝的报复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在全球展开,同时也发生了一场全球性的宗教复兴。吉利斯*凯伯尔称这次复兴运动为“上帝的报复”,它遍及所有的大陆、所有的文明和几乎所有的国家。非西方宗教的复兴是非西方社会中反对西方化的最强有力的表现。这种复兴并非拒绝现代性,而是拒绝西方,以及与西方相关的世俗的、相对主义的、颓废的文化。经济、人口和挑战者文明亚洲和伊斯兰世界的文化自我伸张及其文化对西方的挑战最为明显。伊斯兰的挑战表现为穆斯林世界普遍出现的伊斯兰文化、社会和政治的复兴,以及与此相伴的对西方价值观和体制的抵制。亚洲的挑战表现在所有的东亚文明——中华文明、日本文明、佛教文明和穆斯林文明——都强调自己与西方的差异性,有时也强调他们的共性,这些共性常常认同于儒教。亚洲的自我肯定:东亚的经济发展一直是20世纪后期世界上重要的发展之一:日本(始于50年代)——亚洲四小龙——中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越南正在崛起。伊斯兰教的复兴:伊斯兰复兴运动是穆斯林为达到现代化所做的努力,它是遍及伊斯兰世界的广泛知识、文化、社会和政治运动。挑战者的变化:亚洲的“经济奇迹”将在21世纪初稳定下来,接近于综合经济中保持的“正常水平”。第三部分文明的冲突在正在显现的世界中,属于不同的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的关系不仅不会是紧密的,反而常常回事对抗性的。但是某些文明之间的关系比其他文明更具有产生冲突的倾向。微观层面上,最强烈的断层线是在伊斯兰国家与东正教、印度教、非洲和西方基督教邻国之间。宏观层面上,最主要的分裂实在西方和非西方之间;在以穆斯林和亚洲社会为一方,以西方为另一方之间,存在着最为严重的冲突。未来的危险冲突可能会在西方的傲慢、伊斯兰国家的不宽容和中国的武断的相互作用下发生。西方与非西方:文明间的问题西方的普世主义:西方与非西方的中心问题是:西方,特别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西方文化的努力与其推广能力下降着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实力的相对下降)武器扩散:以美国和得到美国帮助的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具有在全球进行军事干预的能力,这是决定西方作为世界主导文明的决定性因素。西方还会在近期内占据压倒性优势。(武力的威慑)人权和民主:20世纪后期,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和苏联的崩溃使西方特别是美国,相信世界生在进行着一场民主革命,西方的人权观念和民主形式将在全球盛行。(衰落中的复兴)移民:20世纪末出现了大规模的移民浪潮。1990年合法移民近1亿人,难民约1900万,非法移民达到1000多万。(被压缩的空间)核心国家与断层线冲突:在全球或宏观层面,核心国家的冲突发生在不同文明的主要国家之间。在地区或微观层面上,断层线冲突发生在属于不同文明的邻近国家之间、一个国家这种属于不同文明的集团之间,或者想在残骸上建立起新国家的集团之间。亚洲:中国和美国经济的发展使亚洲有能力增强军事能力,给现有的稳定带来不确定性;经济发展加强了亚洲社会与西方社会冲突(美国)的强度,并增加了取胜的能力;亚洲最大国家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其扩大了地区影响力,传统霸权有可能恢复,迫使其它国家要么“搭便车”,要么“用均势制衡”。文明与核心国家:正在形成的联盟儒教---伊斯兰教的联盟已经存在,他们对西方文明提出了挑战。而没有核心的文明国家职能追随和依赖于西方(拉美、非洲)。多文明的全球政治过渡战争:阿富汗和海湾战争这两场战争都是以一个国家直接入侵另一个国家为开端,然后转变为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重新定义的为文明之间的战争。事实上,他们是走向以不同文明集团的间的民族冲突和断层线战争为主的时代的过渡战争。断层线战争的原因:历史、人口和政治历史上断断续续发生的屠杀。一个集团人口的扩张给其他集团造成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压力,并引起了抵制。最重要的是人口增长较少的棘突产生了军事压力。正在形成政治实体推行民主的需要加速了断层线战争。苏联和南斯拉夫开始分裂时,权力精英开始形成派别进行竞争,波斯尼亚也严格按照种族划分来举行选举。从过渡战争到断层线战争认同:文明意识的增强断层线战争一旦发生,就想其他社会一样,趋于呈现出自己的生命力,并按照行动——反应模式发展。以往曾经是多重的、随意的认同,现在变得集中和强化了。社会群体的冲突被称为“认同的战争”。文明的集结:亲缘国家和在外的散聚客随着冲突的家具,各方都试图获得属于本文明的国家和集团的支持。不论何种形式的支持,总是来自一个或多个亲缘国家或集团。断层线战争冲突时间的时间越长,参与和支持的亲缘国家就越多。这种“亲缘国家综合”的特征对断层线冲突比文明内部的冲突具有更大的升级潜力。断层线战争的动力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中华文明非洲文明西方文明西方文明拉美文明印度文明第四部分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寻求结盟:认同的政治由于现代化的激励,全球政治正沿着文化的界线重构。文化相似的民族和国家走到一起,文化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则分道扬镳。以意识形态和超级大国关系确立的结盟让位于以文化和文明确定的结盟,重新划分的政治界线越与种族、宗教、文明等文化的界线趋于一致,文明间的断层线正在成为政治冲突的中心界线。文化与经济合作:单一文明组织比多文明组织做的是更多,也更能够成功,无论是在安全组织和政治组织,经济组织也是如此。西欧和拉丁美洲,文明的共性促进了合作与区域组织的发展。而加勒比区英语与西班牙语断层线上的桥梁却不断失败,1985年由7个印度教、穆斯林和佛教徒国家构成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也是如此。全球政治的文化重构文明的结构:冷战时代,各国作为盟国、仆从过、中立国或不结盟国家与两个超级大国相连系。冷战后,各国作为成员国、核心国家、孤独国家、分裂国家或无所适从的国家与个文明相连系。中华文明、东正教文明、印度文明、西方文明各有一个或几个核心国家(西方文明中的法德与美国)。而伊斯兰、拉丁美洲和非洲缺乏核心国家。无所适从的国家:文明转变的失败俄罗斯:西方—斯拉夫主义的两重性。土耳其:一座从西方延伸到东方的桥梁。墨西哥:印第安文化与北美化。澳大利亚:西方盟国还是亚洲国家?文明和秩序:在今天更为复杂和异质的世界中,秩序的组成部分存在于文明内部和文明之间。世界秩序要么建立在文明的基础上,要么将成为空中楼阁。在这个世界上,文明的核心国家是文明内部秩序的源泉,而核心国家之间的谈判则是文明之间秩序的源泉。西方边界的形成:文明的范式为西欧国家面临的欧洲的范围在哪里结束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清晰的、不容置疑的答案:欧洲的范围结束于基督教的范围终止、伊斯兰教和东正教范围开始的地方。核心国家、同心圆和文明秩序俄罗斯及其近邻:俄罗斯正在建立一个在他领导下的一东正教为核心的集团,以及一个环绕他的相对软弱的由伊斯兰国家组成的缓冲带,它将在不同程度上支配这些国家,并试图把其他国家的影响排除在外。大中华及其共荣圈:“大中华”事业个迅速发展的文化和经济现实,并开始变为一个政治的现实。东亚的经济越来越以中国为中心,以华人为主导。东南亚其他地方的海外华人住到了所在国的经济。伊斯兰:没有凝聚力的意识缺少核心国家是伊斯兰内部和外部普遍发生冲突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他的一个特征。没有凝聚力的意识是伊斯兰虚弱的一个根源,也是对其他文明构成威胁的根源。第四部分文明的未来西方的复兴:伊斯兰复兴运动和亚洲的经济发展势头表明,其他文明是生机勃勃的,而且至少潜在地对西方构成了威胁。西方始于20世纪初的逐渐且无规律的衰落,可能会持续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或者西方可能经历一个复兴的阶段,扭转它对世界事务影响力下降的局面,再次确立其他文明追随和效仿的领导地位。世界之中的西方:在当今正在呈现的存在民族冲突和文明冲突的世界中,西方文化的普世观念遇到了三个问题:错误的、不道德的、危险的。西方的一种假设:文化多样性是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它正在迅速地受到一个共同的、西方取向的、以与为基础的世界文化的侵蚀……这一假设是根本不真实的。(错误的)西方、各种文明和全球文明认为非西方国家的人民应当接受西方的价值观、体质和文化是不道德的,以为实现这一目标不道德。(不道德的)西方的普世主义对于世界来说是危险的,以为他可能导致核心国家之间的重大文明战争;它对西方来说是危险的,以为它可能导致西方的失败。(危险的)文明间的战争与秩序:涉及未接主要文明核心国家的全球战争很可能不会发生,但不是不可能发生。如果发生,那起因是:一个文明的核心国家(美国)干预了一个文明的核心国家(中国)与该文明的成员国(越南)之间的争端。文明的共性:文化共存,需要寻求大多数文明的共同点,而不是促进假设中的某个文明的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