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拱桥上部结构施工专项方案1、工程概况东湖港位于城市中心区域,毗邻东湖风景区,市大东湖生态水网的引水通道,河道具有引水、排水、旅游、休闲等多项功能。项目河道位于欢乐大道和友谊大道之间,以团结大道为中点与友谊大道之间有5座桥,团结大道与欢乐大道之间有3座桥,洛步咀及长山咀处分别有1座人行桥。3#桥采用上承实腹式拱桥,上部结构形式为主拱圈、侧墙、泡沫混凝土等;拱圈净跨径31m,桥梁全长48m,桥面总宽6m,不设横坡,桥面布置为0.25m(人行栏杆)+5.5m(人行道)+0.25m(人行栏杆)。桥两侧分别设置10.5m长步梯段。2、编制依据⑴《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⑵《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F50-2011);⑶《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⑷《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⑸《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⑹《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工程技术规程》(CJJT177-2012);⑺《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⑻《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⑼《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⑽《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⑾《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⑿《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⒁《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⒂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⒃东湖港综合整治工程桥梁设计施工图;2⒄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条件。3、主要工程量序号名称混凝土型号单位工程量备注1拱圈C40m³201.92侧墙C40m³206.7两侧3泡沫混凝土m³817.3填充材料4钢筋t54.218上部结构4、施工布置4.1、施工用电施工用电主要为钢筋制作、模板加固以及混凝土振捣。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为达到施工用电合理性,钢筋制作用电采用各工区钢筋场内所布置100kw发电机,模板加固及混凝土振捣在每段施工现场布置1台50kw发电机。4.2、施工用水本项施工用水主要为混凝土施工前仓内冲洗及混凝土养护用水,冲仓及养护用水采用本段集水坑内清澈的积水。4.3、施工道路施工道路为现场已有道路,并对道路进行及时维护。5、施工准备5.1、技术准备⑴审核图纸:在总工程师的组织下对施工图进行详细了解、熟悉并进行审核,确保图纸准确无误。⑵试验准备:对施工用配合比进行验证,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检验,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⑶测量准备: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水准点和导线点进行施工前的测量准备工作。⑷技术交底:施工前对施工班组进行施工、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形成记录。针对施工各工序,编制作业指导书并发放至施工班组。5.2、材料准备3对用于本项目工程的主要材料都要进行原材料复检,原材料取样需监理见证,经复检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材料的质量控制必须从选购、运输、装卸、储存、保管、测试、使用监控及信息反馈等八个方面抓起,形成一个严密、周全、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体系,切实把好原材料质量关,以确保工程总体质量,实现创优目标。5.3、材料供应本标段所需的各类物资材料统一招标采购,对通过资格审查的物资、设备供应商报请建设单位审查。5.4、施工仪器准备配备TS06徕卡全站仪,DSZ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50m钢卷尺和GPS仪器,进场前均经过标定检验合格。所有仪器均按规范要求编制测量仪器检定计划,建立测量仪器状态台帐,定期到标准计量所检测中心进行检定。表5.4-1施工仪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徕卡全站仪TCR702台42自动安平水准仪DSZ2台8350m钢尺把84GPSS86-T套46、现浇拱桥施工方案6.1、施工工艺渠道支架基础处理→支架搭设→拱圈施工→侧墙施工→墙内泡沫混凝土填充→支架及模板拆除→渠道恢复6.2、渠道支架基础处理⑴基础处理根据桥位处水文地质情况,东湖港渠道内地下水位较高,且基本为淤泥质壤土。现浇拱桥在施工前需要对桥下基础进行处理,因此在搭设支架前需要对桥梁下方的淤泥进行下挖至承台底部;先采用块石挤淤,再进行块石换填平整,并采用20t4压路机进行振动碾压密实,块石挤淤及换填厚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块石上部铺筑0.2m厚级配碎石,地基处理宽度为10m;处理后测试基础承载力,基础符合要求后,浇筑C25混凝土硬化层,厚度20cm,宽度10m。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对混凝土面层进行平整,并及时进行塑料薄膜覆盖养护。图6.2-1支架基础处理示意图⑵排水处理根据水文资料及现场实际情况,支架基础边向外2m处个设置两处集水坑,集水坑布置在渠道两侧,采用杉木桩加固四周,将有积水部位人工开挖40×40cm排水沟将水引排至集水坑,再采用水泵将水抽排至渠外。6.3、支架搭设支撑方式采用满堂式碗扣支架。碗扣支架采用WDJ式支架,架杆外径4.8cm,壁厚0.35cm,内径4.1cm。支架要求钢管表面无锈、光滑、无裂纹,具有出厂合格证,所用钢材符合有关规定。根据主拱圈混凝土的重量,支架纵横桥向间距0.9m,立杆布距0.9m,横向支架搭设宽出承台50cm。考虑支架的整体稳定性,支架顶部及底部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部剪刀撑设置间距小于4.8米,水平剪刀撑斜杆的夹角应控制在60~90°之间;在支架的四周及中间的纵横向,由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不大于4.5米,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在45°—60°之间。5图6.3-1碗扣式支架平面布置图图6.3-2碗扣式支架立面布置斜杆每步与立杆扣接,扣接点距碗扣节点的距离≤150mm;当出现不能与立杆扣接的情况时可采取横杆扣接,扣接点牢固。斜杆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m,搭接处设2个扣件,两端扣件位置距端头不小于10cm。6.3.1、测量放样测量人员用全站仪放样出现浇拱桥在地基上的竖向投影线,并用白灰撒上标志线,现场技术员根据投影线由中心线向两侧对称布设碗扣支架。6.3.2、碗扣支架安装根据立杆及横杆的设计组合,从底部向顶部依次安装立杆、横杆。一般先全部装完一个作业面的底部立杆及部分横杆,再逐层往上安装,同时安装所有横杆。立杆和横杆安装完毕后,安装斜撑杆,保证支架的稳定性。斜撑杆通过扣件与碗扣支架连接,安装时尽量布置在框架结点上。6支架安装要设置扫地杆,在靠近承台的三排立杆底托下垫槽钢,使地基受力均匀,底托伸出量控制在20cm以内。⑴人行坡道的搭设①人行坡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桥的两侧进行搭设,立杆纵向间距1.2m,横桥向间距0.9m,横杆步距0.9m。内侧横杆与坡道面平行。②人行坡道搭设宽度为1.2米。③人行道弧度根据桥梁弧度进行搭设。④人行道踏步高度不大于25厘米。⑤在外侧立面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两侧立面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八字斜撑;剪刀撑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⑥防护栏杆高度1.5m。⑵搭设要求①可调底座及可调托撑丝杆与螺母捏合长度不得少于4-5扣,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②随着架体升高,剪刀撑同步搭设。③安全网在剪刀撑等搭设完毕后安装。④安全网满挂在外排杆件内侧横杆下方,用26#铁丝把网眼与杆件绑牢。⑤搭设满堂碗扣式脚手架时,使用普通钢管搭设水平剪刀撑。⑥安装碗扣式脚手架时,立柱和纵、横桥向水平杆的安装必须同步进行,接头必须锁紧。支架搭设完成后,对碗口进行检查,必须保证所有碗口都已敲紧锁死,并检查立杆连接销是否安装、斜杆扣接点是否符合要求、扣件拧紧程度。⑦脚手架顶自由端高度不得大于600mm,超过后设置水平横杆连接。⑧搭设脚手架因地势情况出现端正时,用十字扣件连接水平横杆。⑶顶托安装为便于在支架上高空作业,安全省时,可在地面上大致调好顶拖,再运至支架顶安装。每个断面横向设置5个控制点,顺桥向在拱脚、1/8L、1/4L、3/8L、拱顶设置控制面,精确调出顶托标高。然后用明显的标记标明顶托伸出量,以便校验。最后再7用拉线内插方法,依次调出每个顶托的标高(以设计图纸确定最终标高,注意加上预拱度),顶托伸出量控制在20cm以内。⑷拱顶支架固结由于现浇结构为拱桥,因此在支架顶(拱腹下方)位置将纵横向立杆用钢管连接,连接钢管采用两道,间距为60cm,钢管确保与立杆的每个接触点用十字扣件扣接牢固。6.3.3、铺设主楞和次楞立杆顶部安装的可调托撑顶面标高调整到设计标高位置后,在托撑上铺设主楞,主楞顺桥向放置。主楞接头处应放置在托撑的支撑处,严禁主楞的端头悬空。铺设主楞时应检查钢管弯曲弧度是否符合要求。每道主楞布置两根弧形钢管,并绑扎牢固。铺设完成后还要再检查主楞的顶部标高。主楞铺设完并检查合格以后在主楞上铺放次楞,次楞横桥向放置。铺设次楞应严格按照预设间距进行,次楞铺设过程中应随时检查上口标高,保证拱圈底板弧形曲线。次楞采用10*10cm方木,间距25cm,并与主楞绑扎牢固。主次楞铺设完成后,应分段组织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在次楞上铺钉模板。图6.3-3可调顶托与拱盔位置图86.3.4、支架预压⑴支架预压目的为保证支架施工安全,提高现浇拱桥质量,在拱桥支架安装完毕,拱桥底模铺设完成后,对支架进行超载预压,超载系数为1.2。⑵预压目的①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②消除地基非弹性变形和支架非弹性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控制梁体线形。④确定预拱度。⑶预压方法安装好底模模板后,对支架进行预压。支架预压荷载为混凝土结构恒载与模板重量之和的120%。支架预压分为5级加载,依次为预压值的20%、40%、60%、80%、120%。预压采用袋装砂土预压,加载的顺序尽量接近于浇筑混凝土的顺序,布载与混凝土重量相当;横向加载时从砼结构中心线向两侧进行对称布载。每级加载完成后,先停止下一级加载,每间隔1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观测。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进行下一级加载。⑷监测方法在预压前对拱底标高观测一次,在每加载一级后预压的过程中监测各观测点标高并计算沉降量,全部预压荷载施加完成后,每间隔12h应监测一次并记录各监测点标高,当预压结构符合支架合格规定:各监测点最初24小时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0mm,各监测点最初72小时沉降量累计值小于5.0mm,判定支架预压合格。将预压荷载按加载级别卸载后再对标高观测一次,预压过程中要进行精确的测量,要测出梁段荷载作用下支架将产生的弹性变形值及地基下沉值,将此弹性变形值、地基下沉值与施工控制中提出的因其它因素需要设置的预拱度叠加,算出施工时应当采用的预拱度,按算出的预拱度调整底模标高。监控点的布置按拱脚、1/8L、1/4L、3/8L和拱顶,每个截面按5个控制点均匀进行控制。⑸预设反拱为保证线路在运营状态下的平顺性,梁体应预设反拱,理论计算按设计实施,施9工中反拱的设置根据具体情况,充分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以及二期恒载上桥时间确定。预留拱度=设计拱度+支架弹性变形值,设计图纸中已提供设计拱度,包括施工阶段的恒载、预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徐变产生的挠度,预压沉降量根据现场地基承载力试验可得。⑹卸载人工配合吊车吊运砂袋均匀卸载,卸载的同时继续观测。卸载完成后记录好观测值以便计算支架及地基综合变形。⑺支架调整在支架预压完成后,重新标定桥梁中心轴线,对拱底模板平面位置进行放样。预压后通过调整承托精确调整底模板标高,其标高设定时考虑设置预拱度。预拱度设置要考虑拱自重所产生底拱度,下沉曲线与预留拱叠加,为成型后拱体底模标高。⑻线性控制支架预压后底模按照计算标高调整,确保支架各杆件均匀受力。预压后架体在预压荷载作用下基本消除了地基塑性变形和支架竖向各杆件的间隙即非弹性变形,并通过预压得出支架弹性变形值。根据以上实测的支架变形值,结合设计标高,确定和调整拱底标高。拱底立模标高=设计拱底标高+预留拱度。在顶托上先铺横向方木,再铺设纵向木板,接头相互错开;在纵向木板上面铺15mm厚的竹胶板,用水准仪按梁底立模标高控制高程,保证拱圈底曲线符合设计要求。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