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甲午战争据当事人回忆——甲午震撼主要有三点:一是没有想到败给日本;二是没有想到《马关条约》内容如此苛刻;三是没有想到清政府耗资巨大,前后30年的洋务运动如此不堪一击。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叶长庚yechanggeng1218@126.com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背景内容结果(影响)背景一:1、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2、甲午战争激化了中国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清政府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戊戌变法的背景外忧内患政治上(社会背景)534512465162084707资本额(千元)30%18官督商办、官办70%63商办甲午战争后77.6%19官督商办、官办22.4%53商办甲午战争前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厂矿数类别时间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的近代企业比较请用简洁语言概括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背景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戊戌变法的背景经济上早期改良思潮(2)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继承了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探索,强调向西方学习。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1.背景:(3)随着西学的传播,反映民族资产阶利益和要求的早期维新思潮兴起。成为甲午战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1)19世纪70至90年代,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随之产生和壮大;2.代表人物:主张大办新式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3.思想主张:(1)经济上:振兴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2)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从政治上保证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3)文化上:4.评价:但早期维新思想未形成独立完整的思想体系,也未付诸实践。早期维新思想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的利益和政治上的要求,代表了时代的方向,为后来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理论准备。(1)进步性:(2)局限性:康有为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这种宣传方法有什么利弊得失?材料一材料二“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托古改制”:把传统的儒家学说与维新思想相结合。既体现了康有为高超的政治智慧,又暴露了康有为等维新派的软弱性。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不是直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而是借发挥孔子的政治思想,利用传统的儒学权威来宣传变法道理。其原因何在?答:1、传统因素:儒学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2、个人因素:由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决定3、主要目的:康有为为减少改革阻力4、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代表人物活动地点主要著述刊物主要思想上海1.变法图强2.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3.改革科举制度,培养人才4.发展近代工业“冲决君主之网罗”反对发对君主专制、反对封建思想观念用进代论理论阐述维新变法主张反对发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湖南天津《天演论》《仁学》《变法通议》《国闻报》《时务报》共同主张严复谭嗣同梁启超公车上书和强学会﹡公车上书:(1895)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标志着变法维新由思想宣传转变为有组织的政治活动)维新思想传播的影响:1.启发明智——为维新运动奠定一定社会2.组织力量——为维新运动奠定领导基础基础3.制造舆论——为维新运动作了舆论准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备,减少改革阻力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条件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社会背景)维新变法局面逐渐形成维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基础)资本输出为主掀起瓜分狂潮甲午战败甲午战败赔款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经济基础)1、背景(原因):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法国强租广州湾英国强租“新界”和威海卫救亡与变法呼声再起2、表现: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1)《上清帝第五书》(4)1898年,在各种改革力量推动下,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3)1898年,康有为组织保国会(2)上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上清帝第六书》北京保国会遗址请结合课文中的【历史纵横】回答:保国会成立的时间、宗旨、性质、结果和影响是什么?时间地点:1898年4月北京宗旨:“保国、保种、保教”性质: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结果:只举行了两次活动后即自行中止了影响: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张之洞的主张有哪些?为何其主张与维新派有很大不同?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目的是维护清朝腐朽的封建统治。张之洞与《劝学篇》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教育方面军事方面①告诫廷臣力行新政②鼓励官绅市民上书言事③举荐新政人才④精简机构,裁剪冗员,取消旗人特权①鼓励发展农工商业②提倡私人开办工厂③设立铁路矿务总局④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⑤兴办邮政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②成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设立专门学堂③鼓励私人办学,派遣留学生④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⑤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刊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武装,精炼陆军,增强海军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科技文化。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对变法上谕的评价(1)性质:上谕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2)进步性: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3)局限性:未涉及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具有不彻底性。结合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不彻底性。1、从内容上看: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有差距,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2、从支持上看,没有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没有形成变革旧制的巨大社会力量。22戊戌政变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瀛台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客观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封建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拓展:比较明治维新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国内环境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国际环境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列强侵略日本领导力量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支持。改革途径先自下而上倒幕运动后有自上而下的改革具体措施大刀阔斧,全面推行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统治势力强大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保守势力强大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变法的历史意义:变法图强、救亡图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