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红与黑》的思想与艺术特色正文发送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试论《红与黑》的思想与艺术特色1摘要《红与黑》是司汤达代表作,也是现实主义作品的中的典型的代表,小说的主人公于连的出现有其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不论是在19世纪的法国,还是在现代社会的中国。无论于连的形象、性格是怎样的,他都会从正面或者侧面给我们的一定的借鉴意义,给我们以启迪。关键字:红与黑;思想艺术;特色;现代意义;2第1章前言司汤达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技巧而成为“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开山鼻祖,司汤达因此也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司汤达的第二部小说《红与黑》被认为是其现实主义的代表作。《红与黑》小说紧紧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与最终失败的经历这一主线,广泛展现了“19世纪最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反映了19世纪早期法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本质问题。小说的主人公于连也成为了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人物的典型代表,高尔基曾这样称赞司汤达小说人物塑造的成功性:“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于连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社会主义的英雄人物的‘始祖’”于连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法国大革命时期在封建势力与资本主义新势力斗争的过程中,下层人物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的状态,以及下层人物企图利用这种相对比较混乱的社会关系达到自己跻身上层的目的。于连形象的出现有一定的现实必然性和历史必然性,但是对于文学文本的解读在不同的时代必然有其与众不同之处,作为一个现代人,于连形象必然对有我们现代的文学意义和启示意义。3第2章“于连”形象的必然性于连生长的年代是一个相对动乱的年代,在这个时期新旧势力不断地交织在一起,彼此互占上风,导致王朝不断更替,制度不断更替,使得当时的人们在生活中变得更加小心翼翼,更加的充满心机,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也慢慢成为一种常态,我们的主人公于连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成长起来的。他的成长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这样的性格特点:有理想、追求、信念、正直、善良,自尊、自爱、勇敢、真诚、有野心但是又自卑、贪欲、怯懦、虚伪、屈从、依附等,他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因此他也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1.社会环境1.1新旧势力更替社会纷繁复杂、勾心斗角,每个人都在为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利益而不断施展着各种权术。“权势,先生,难道不足挂齿吗?它使遇着敬畏,孩童惊讶,阔佬羡慕,贤者鄙视[1]”王朝的不稳固使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法国各个阶层的人们不敢轻易打开自己的心扉,不敢轻易对别人吐露衷肠。上层的人物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惜使用各种下三滥的手段,下层中的民众为了跻身上层而在不断的绞尽脑汁、利用着下层人特有的那种劣根性去适应上层社会中的种种荒唐的规矩。阿德勒说:“如果一个人有一个始终存在的目标,那么他的每一种心理倾向都带着某种强迫性去追随这个目标,就好像存在着一种他必须遵循的自然法则一样。[2]”这群来自下层的民众就是在这种自我的迷失中不断追寻着上层社会的生活,于连作为下层民众中的代表也是这么做的,甚至比他们有更强、更大的野心。1.2宗教势力斗争法国的封建王朝在起初是没有与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的,当资产阶级革命的号角开始吹响的时候,宗教势力也在发生着复杂的变化。有的投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一派,继续用他们荒唐可笑的言语愚弄着下层的民众,有的则依然服从着他们原有的主人,做着更加荒唐的“事业”。于连正是在这个时期碰上了正直正义的谢朗神父,谢朗神父在于连进神学院之前就已4经就对他关于神学院的各种复杂的情形进行了一番说教,让他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在神学院的一举一动。当于连进入神学院以后的情形确实是这样的,他的一举一动几乎都是受到别人的监视的,他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有可能成为反对派的“眼中钉”,这使得于连在自己的行动中不得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他们送了他一个绰号:马丁·路德。他们说:‘之所以送他这个绰号就是因为他引以为豪的那种头头是道的推理,那种十恶不赦的逻辑’”[1](P208),但是即使是他已经做到了小心谨慎,但是他还是被他们抓住了马脚。参考文献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