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nnstrom技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高强2019年12月11日主要内容一、概述二、基本理论三、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四、治疗目的与方法五、治疗原则六、上肢技术与方法七、手部控制训练八、下肢技术与方法九、腰部训练一、概述创立者: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Brunnstrom运动控制理论反射理论、等级控制理论利用各种运动模式(不论正常、异常)引出肢体的运动反应抑制异常运动成分促进正常、功能性运动模式形成中枢性促通技术适应症:成人偏瘫及运动控制障碍患者特点阶段式治疗-动作反应异常与正常运动模式并举激发病人参与治疗的欲望促进:引导、分离正常运动成分抑制:异常运动成分目的:脱离异常、逐渐向正常、功能性模式过渡二、基本理论(一)Brunnstrom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迟缓阶段痉挛阶段共同运动阶段部分分离运动阶段分离运动阶段正常运动阶段(二)原始反射理论认为脑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失去了对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重新出现了在发育初期才具有的异常反射与运动模式同侧伸屈反射交叉伸屈反射屈曲回缩反射伤害性屈曲反射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静态紧张性迷路反射动态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性腰反射阳性支持反射交叉性伸展反射抓握反射(三)联合反应与联合运动联合反应:因随意性的用力或反射的刺激,当身体某部分活动时出现与运动无关部分或身体更大范围的活动或呈姿势被固定的异常变化往往痉挛会增强这种运动模式出现的条件打哈欠咳嗽打喷嚏努力完成一个动作维持平衡将要跌倒的恐惧A.对侧性联合反应上肢(对侧性)健肢屈曲患肢屈曲健肢伸展患肢伸展下肢(对侧性,Raimiste反应)健肢内收(内旋)患肢内收内旋健肢外展(外旋)患肢外展外旋B.相反性屈曲与伸展健肢屈曲患肢伸展健肢伸展患肢屈曲C:同侧性联合反应上肢屈曲下肢屈曲上肢伸展下肢伸展联合运动是两侧肢体完全相同的运动非常用力时出现加强运动精确性时出现例如:打羽毛球、网球(四)共同运动上肢共同运动上肢屈曲共同运动上肢伸展共同运动下肢共同运动下肢伸展共同运动下肢屈曲共同运动三、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BrunnstromⅠBrunnstromⅡBrunnstromⅢBrunnstromⅣBrunnstromⅤBrunnstromⅥⅠ阶段弛缓阶段:急性期发病后,患侧上下肢呈弛缓性瘫痪;Ⅱ阶段痉挛阶段:约在发病两周后出现痉挛、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Ⅲ阶段共同运动阶段:痉挛进一步加重,共同运动达到高峰;Ⅳ阶段部分分离运动阶段:痉挛开始减弱,开始脱离共同运动,出现部分分离运动的组合;Ⅴ阶段分离运动阶段:痉挛明显减弱,出现难度较大的分离运动的组合;Ⅵ阶段正常阶段:痉挛逐渐消失,各关节可完成随意运动,协调性和速度接近正常。(一)Brunnstrom1期弛缓期,处于软瘫状态,没有任何运动。上肢、手及下肢的Brunnstrom1期的三个特点:①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②肌张力低下;③随意运动消失。(二)Brunnstrom2期肌张力开始增加,出现痉挛及联合反应。上肢、手及下肢的Brunnstrom2期的三个特点:①肌张力增高;②联合反应出现;③出现不引起关节运动的随意肌收缩。上肢联合反应的检查方法为:检查者一手对患者健侧上肢前推抗阻,另一手检查患侧胸大肌是否有收缩下肢联合反应的检查方法为:检查者一手对患者健侧下肢内收抗阻,另一手检查患侧大腿内收肌是否有收缩(三)Brunnstrom3期1.上肢当上肢可充分进行屈肌和伸肌共同运动时,可认为上肢功能进入了Brunnstrom3期。(1)上肢屈肌共同运动当患者试图做患侧上肢的屈曲运动时,出现整个上肢屈曲的固定模式。表现为肩胛骨内收(回缩)、上提,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腕和手指屈曲(2)上肢伸肌共同运动当患者试图做患侧上肢的伸展运动时,出现整个上肢伸展的固定模式。表现为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伸腕、屈指2.手的Brunnstrom3期主要表现为手指可主动集团屈曲,但不能伸展。3.下肢(1)下肢伸肌共同运动当患者试图做患侧下肢的伸展运动时,出现整个下肢肢伸展的固定模式。表现为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膝关节伸展,踝跖屈、内翻,脚趾跖屈(2)下肢屈肌共同运动当患者试图做患侧下肢的屈曲运动时,出现整个下肢屈曲的固定模式。表现为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踝背屈、内翻,脚趾背屈(四)Brunnstrom4期此阶段痉挛减弱,出现部分分离运动。1.上肢如果上肢出现以下三个动作之一,则可以认为上肢功能进入了Brunnstrom4期。(1)肩关节前屈90°,肘关节伸展(2)屈肘90°,前臂能旋前、旋后(3)肩关节伸展,肘关节屈曲,手能置于腰后2.手如果上肢出现以下两个动作之一,则可以认为手功能进入了Brunnstrom4期。(1)能用拇指侧方捏住物体(2)手可同时伸开,存在小范围的手指伸展3.下肢如果患者下肢出现以下两个动作之一,则可以认为下肢功能进入了Brunnstrom4期。(1)坐位,足跟触地,踝能背屈(2)坐位,足不离地向后滑动,使屈膝90°(五)Brunnstrom5期此阶段痉挛及共同运动进一步减弱,出现分离运动。1.上肢如果上肢出现以下三个动作之一,则可以认为上肢功能进入了Brunnstrom5期。(1)肩关节前屈90°,肘呈伸展位,前臂能旋前、旋后(2)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3)上肢前平举及上举过头,肘关节保持伸展2.手如果上肢出现以下两个动作之一,则可以认为手功能进入了Brunnstrom5期。(1)用手掌抓握,能握圆柱状及球形物,但不熟练(2)能随意全指伸开,但范围大小不等3.下肢如果患者下肢出现以下两个动作之一,则可以认为下肢功能进入了Brunnstrom5期(1)立位,髋伸展位能屈膝(2)立位,膝伸直,足稍向前踏出,踝能背屈(六)Brunnstrom6期此阶段痉挛基本消失,协调及灵活性接近正常。1.上肢如果上肢能将5期评定的三个动作均完成得比较顺畅,则可以认为上肢功能进入了Brunnstrom6期。其速度和协调性可能差于健侧。2.手如果出现以下三个动作之一,则可以认为手功能进入了Brunnstrom5期。(1)能进行各种抓握。(2)可全范围伸指。(3)可进行单个指活动,但可能比健侧稍差。3.下肢如果患者下肢出现以下两个动作之一,则可以认为下肢功能进入了Brunnstrom6期。(1)立位伸膝位,髋能外展(2)坐位,髋关节可交替进行内旋、外旋,并伴有踝内、外翻四、治疗目的与方法周围性瘫痪(量的变化)(正常)123456中枢性瘫痪(质的变化)Ⅰ痉挛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分离运动出现ⅡⅢⅣⅤⅥ偏瘫运动功能恢复过程1.I-Ⅱ期治疗目的:通过对健侧肢体的活动施加阻力引出患侧肢体的联合反应或共同运动;通过病理反射引出患侧肢体的运动反应2.Ⅲ期治疗目的:学会随意引出屈、伸共同运动;学会随意控制屈、伸共同运动3.Ⅳ期治疗目的:抑制共同运动诱发和促进分离运动4.V期治疗目的:脱离共同运动促进和强化分离运动5.Ⅵ期治疗目的:恢复肢体运动的协调性、灵活性改善恢复肢体运动的速度五、治疗原则1.基本程序反射--主动运动-功能性2.肌肉紧张性促进用反射来促进运动3.等长收缩原则强调从屈到伸的翻转运动4.克服部分共同运动的主动运动5.正确的运动一旦激发出来,就要反复练习主动运动与目的性运动6.强调躯干控制六、上肢技术与方法1.第一至三阶段目的:在反射水平上引出肢体共同运动促通方法:各种反射、联合反应要求:患者尽力运动(主动运动)屈肌共同运动训练屈肌共同运动引出健侧抗阻可使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一旦屈肘出现,重点转移到身体近侧提升肩胛,头颈向患侧屈曲“在姿势出现以后保持姿势”屈肌共同运动强化训练(共同运动与日常生活结合)拿外衣,手提包伸肌共同运动训练伸肌共同运动引出健侧抗阻可使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可使用紧张性腰反射患侧上肢水平位内收内旋抗阻水平外展内旋后将两只手臂合拢“在姿势出现以后保持姿势”划船练习双侧负重练习伸肌共同运动强化训练(共同运动与日常生活结合)固定物体2.第三到第四阶段目标:从共同运动中将运动分离出来方法:少量增加共同运动量、诱发拮抗肌运动打破屈肌协同打破三角肌和胸大肌3.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目标:训练分离运动及伴随着分离运动的肌群的随意运动方法:第一个动作将手放到背后第二个动作肩部水平前屈同时伸肘第三个动作肘部的旋前和旋后到90º4.第五阶段目标:逐渐、主动、从协同运动中分离出来的运动避免外在帮助肢体不能再回到固定运动模式中去方法:水平举起手臂抬起手臂超过头顶伸肘时的旋前和旋后七、手部控制训练第一阶段:近端牵拉反应诱发抓握手指屈曲的主动运动第二阶段:手指的抓握第三阶段:缓解手指屈肌痉挛第四阶段:促进手指伸展侧向抓握和放松第五阶段:功能性抓握训练标志:主动伸展手指来放松物体如使用乐器(手鼓、打击鼓、钹、大鼓等等)第六阶段:单独手指运动八、下肢技术与方法屈肌共同运动的诱发伸肌共同运动的诱发下肢内收、外展的诱发下肢脱离共同运动模式的训练踝背屈的诱发步行的训练九、腰部训练提高躯干平衡能力躯干肌肉活动可使用紧张性腰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