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基本思想及当代价值1957年2月27号,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对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论述。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写作背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基本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当代价值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写作背景1956年之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此时的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构成了这篇著作的写作背景。从国际上来说,二战后出现的革命高潮已经过去,帝国主义消灭新兴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也被挫败,“冷战”最为激烈的时期随之结束,国际局势就整体而言趋于缓和。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暴露了斯大林的肃反扩大化、搞个人崇拜、大国沙文主义等错误,也暴露出苏联社会存在的一些矛盾和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解放思想的作用,有助于后来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各国共产主义政党的独立自主。但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错误原因缺乏历史的全面的分析,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因而引发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思想混乱,在国际国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匈牙利事件:1956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发生在匈牙利的由群众的和平游行而引发的武装暴动。在苏联的两次军事干预下,事件被平息。历时13天的事件给匈牙利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据不完全统计,经济损失约200亿福林,相当于匈牙利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4;死亡共计2700人。而苏联方面也付出了722人死亡、1251人受伤的惨重代价。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势力也乘机掀起了反共反苏反社会主义的浪潮,利用斯大林的问题否定和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并且以各种方式插手社会主义国家的群众性骚乱。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匈牙利事件,最大的教训在于没有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从国内来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基本解决,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过去,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换。但是,刚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有一个巩固和完善的过程;党从长期的战争环境转入和平时期,对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还缺乏经验,也需要一个熟悉和探索的过程。1956年下半年,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规模较大的罢工、罢课、退社和请愿等一系列政治事件。据薄一波同志的不完全统计,从1956年9月到1957年3月的半年时间内,全国发生数十起罢工、请愿事件,每起人数一般有10多人至数十人,多者有一二百人,甚至近千人,共约1万多人;有几十个城市发生大、中学校学生罢课、请愿事件,也有1万多人;在农村还连续发生了闹社的风潮,如浙江省的农村发生请愿、殴打、哄闹等事件1100多起,广东农村先后有10万多户农民退社。(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情况,如何从理论上正确加以总结和概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新任务和新课题,也日益成为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对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论述。该文后经毛泽东同志修改,于1957年6月19日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基本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关于矛盾性质的转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方针◇关于中国工业化的道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毛泽东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考察社会主义社会,指出,我国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适应是总体的、长久的,不适应则是局部的、暂时的。“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二)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着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一类是敌我之间的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敌我矛盾是指人民群众同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而人民内部的矛盾,一般来说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所谓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之间的矛盾,工农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此外,还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等等。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当然敌我问题也是一种是非问题”。在区分两类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强调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应当运用专政和民主两种不同的方法。所谓专政的方法,就是镇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敌对分子,强迫他们服从人民政府的法律,强迫他们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把他们改造成为新人。所谓民主的方法,就是进行教育和说服工作,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方法可以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即“团结——批评——团结”。(三)关于矛盾性质的转化毛泽东同志指出,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本来是对抗性的,但是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如果处理得当,可以使这种对抗性的矛盾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用和平的方法加以解决。他还深刻地指出,非对抗性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对抗性的矛盾转化。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处理得不适当,或者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例如匈牙利事件表现的那样。毛泽东同志还认为,好事和坏事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我国社会中,群众闹事是坏事,但是这种事件发生以后,又可以促使我们接受教训,克服官僚主义,教育干部和群众。从这一点上说,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要一分为二看待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在客观上对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减压阀:能够释放出长期积压的一些社会能量,使部分心理失衡的群众多少找到一些心理平衡。报警器:从某种意义上讲,群体性事件,往往成为规范化程度很差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博弈的形式之一。以此向社会发出警告和信号:或部分群众利益受损需要补偿;或行政管理出偏差需要纠正;或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需要完善,等等。(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方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采取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正确处理政治思想、经济、党派、民族、科学文化等方面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针。◇在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毛泽东同志指出:“对待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对待精神世界的问题,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但不会收效,而且非常有害。”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和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样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意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正确的东西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也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毛泽东同志还指出,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从“我国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实行增产节约,反对浪费,执行勤俭建国的方针。◇在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的产物。在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实行过合作;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共产党也没有理由不对它们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至于互相监督,事实上也早已存在,就是各党派互相提意见,作批评。互相监督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毛泽东同志深刻地指出:“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大家知道,主要监督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但是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为有益。”◇在少数民族问题上,坚持民族团结毛泽东同志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克服大汉族主义。在存在有地方民族主义的少数民族中间,则应当同时克服地方民族主义。无论是大汉族主义或者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这是应当克服的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因为判断正确的东西和错误的东西,常常需要有考验的时间。毛泽东同志强调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有前提的,就是不能违反我国的宪法。他还提出了六条不能违反的政治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这六条标准是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政治基础,是鉴别人们言论行动是否正确、判断是香花还是毒草的标准,也是区别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标准。(五)关于中国工业化的道路毛泽东同志认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的,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了,重工业有了市场,有了资金,它就会更快地发展。这样,看起来工业化的速度似乎慢一些,但是实际上不会慢,或者反而可能快一些”。毛泽东同志还指出,为了把我国变为工业国,还必须向外国学习,“一切国家的好经验我们都要学,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要注意学习方法,不能采取照抄照搬式的教条主义的态度,应当学习适合我国情况的东西,吸取对我们有益的经验。(六)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在这个时候,我们提出划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线,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这实际上是指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已经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生产斗争即经济建设。理论创新:●第一次明确表达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思想●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矛盾●第一次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并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前进的动力●升华了社会主义矛盾观—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开创性地提出用不同质的办法解决不同质的矛盾,并提出一系列解决矛盾的具体方针●明确地提出两类矛盾可以相互转化当然,鉴于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客观影响,也由于我党缺少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该文也存在一些不足:◇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对人民内部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诸矛盾中所处地位界定不够明晰;◇没有对造成人民内部矛盾的经济根源分析,单纯主张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处理矛盾;◇忽略了民主法制建设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作用;◇对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