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殊儿童:广义的理解是指与普通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狭义的理解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2:西康可以被看作是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鼻祖。3:1958年美国教育学家柯尔克制订了第一个早期干预的教育大纲4: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概念,朴永馨教授认为在特殊教育领域,早期干预主要指对学龄前缺陷儿童所提供的治疗和教育服务。通过帮助儿童在社会情绪身体和认知方面的充分发展,使其能进入正常的教育系统和尽可能少的接受特殊教育。5: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相关法律:1:台湾地区特殊教育法,一九八四年颁布其中规定了特殊教育的实施分为学前教育阶段国民教育阶段和国民教育阶段完成之后的教育,进一步强调学前特殊教育的重要性,规定身心障碍儿童的教育从三岁开始。2:台湾地区是《身心障碍报告书》,1995年发表,提出要建立特殊儿童通报系统,并试办学前特殊幼儿评估中心和转介系统,试办三到五岁早期干预中心,两年内办理普及免费的五岁前特殊幼儿教育,并考虑向下延伸至三岁,有力推动了学前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发展。3: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要对残疾儿童实施学前教育,《残疾人教育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卫生保健机构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应当注重对残疾幼儿的早期发现早期康复和早期教育,卫生保健机构和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就残疾幼儿的早期发现早期和早期教育提供咨询指导6:早期干预对特殊儿童的意义。(1早期干预对儿童自身发展的影响,能较大程度降低成长对儿童发展的不良影响,促进残障更好的发展,也能及早补偿残障,儿童的障碍缺陷。对超常儿童而言早期干预也是相当重要的能够促进其天赋潜能得到最大发展。(2)早期干预对儿童家庭的影响。可以减少家庭的烦恼压力和负担,节省家长的时间,对于超常儿童来说一方面有助于其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注意家长形成良好家庭教养方式为孩子营造积极和谐家庭。(3)早期干于对社会的意义。有利于国民素质提高也有利于前进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压力要更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7:特殊儿童早期干预领域,既往研究的不足。(1)早期干预的对象范围略见狭窄。主要是视听障儿童和智障儿童,以及一些自闭症儿童。(2)政府的责任意识不够。缺乏相关法律的保护和资金的支持,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显的步履维艰。(3)相关专业人员的缺乏。专业研究人员和专业师资处于匮乏状态。(4)家长的责任意识不强。比如说有智力障碍孩子的家长'四处求医问药错过了孩子干预的关键期。8:拉马克,法国生物学家,器官的用进废退说。9: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理论。10:基本内容:(1)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我到六岁前是个的心理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期,隔离智力发展水平在八岁前基本已确定。(2):二到三岁是言语习得的的关键期。(3)学前阶段是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关键期在此阶段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干预方法和处理有助于特殊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11: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0-1.5岁,大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基本信任感克服基本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1.5-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感体验意志的实现。三到六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六到十二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十二岁到十八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同一感和克服角色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前三个阶段是早期干预的关键年龄所在。12: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一级,无光感,小于0.02和视野半径小于五度二级,大于等于零点零二小于零点零五,视野半径小于十度。三级,大于等于零点零五小于零点一四级,大于等于零点一小于零点三。13: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其言以身一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14:一级,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大于等于91dbHL,极重度损伤,不能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极度受限,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极严重障碍。。二级,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八十一到90dbHL'重度损伤,无助听设备帮助下理解和交流活动,重度受限,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严重障碍。三级,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60到八十dbHL,重度损伤,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交流等活动上中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面存在中度障碍。四级,较好耳听力损失四十一到六十一dbhl,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轻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轻度障碍1.婴幼儿适用方法。零到三个月才用新生儿听力测定,用环境音和纯音检查出现在左侧反应的,最小的应强度。三到六个月。吃惊反映听力测听,用环境音和纯音测听引起吃惊的最小的音强度。六到十二个月,寻声源即吃惊反应听力测听。如将放音器藏在玩具箱中有了寻声原反应时配以灯光增强反应。一到二岁制约声源听力测定。二到四岁游戏听力测定。四岁以上,纯音听力测定。2.一级20以下,二级20...34,三级35...49',四级50.....693.智力障碍儿童早期鉴别的方法,观察法。面容和体态,如眼距较宽,鼻梁塌,头颅呈圆形,步态不佳,步调不一致。对外界的反应性,对外界反应性差,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反应较为迟钝。情绪情感,情绪多出于平静状态,情感体验发展较晚且不丰富,面部表情单一木讷。语言和动作的发展,较为缓慢。4.筛查测验,阿普加评分~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丹佛发育筛选量表~格塞尔发展量表诊断性测量,比纳西蒙量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盖泽尔发育量表5.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起源于婴幼儿时期的,严重的广泛性发展障碍。6.高功能自闭症,不低于平均智商一个标准范围内,大于等于85中功能自闭症,低于平均值一到三个标准差,55到84低功能自闭症,低于三个标准差,小于等于547.视力障碍儿童感觉发展特点。残余视力的发展,很多视障儿童都有一定的残余视力,我们应关注他们的发展对他们进行早期干预工作。听觉发展的特点,听觉感受性高于正常同龄儿童,例如,听觉选择性强,听觉记忆力好。但听觉损失率较高。主要原因在于视障儿童无法躲避一些强烈的声音,导致听力受损。嗅觉和触觉的发展特点,由于器官的代偿作用和后天的有意的补偿训练,他们的触摸觉明显好于普通儿童。8.定向,又称方向辨别,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儿童利用各种感官确定自己与环境以及环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位置及其关系的过程。9.智力障碍儿童感知觉特点。感觉~视觉~视觉发展速度落后于常态儿童,视觉范围狭窄,对颜色分辨能力差。听觉~明显迟钝,听而不闻。触觉~不敏感。嗅觉和味觉~感受性,分辨能力差。知觉~知觉速度缓慢,直觉容量小,知觉分化不够,缺少知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0.感觉统合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作出正确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中和谐有效的运作。11.感觉统合失调是指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感知觉刺激无法再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使机体不能和谐运作。12.视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和言语能力的早期干预。视力障碍儿童主要依靠听觉习得语言,语言学习较普通儿童困难,因为缺少视觉参与,仅靠听觉获得的词汇空洞,难以理解,看不到发音口型,长口吃。语言词汇易于事物形象脱节~经验积累较慢,缺少视觉体验。视力障碍儿童的非言语发展落后,易出现多语症。不会运用表情手势体态语,因为在结束时无法即使获取对方的倾听效果,因而会出现多余症。听力障碍儿童的听能训练听力训练就是针对听能力的训练,主要是对听力障碍儿童进行听到声音和听懂声音的能力训练。听能训练的方法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听觉观察。所谓听觉观察是指听觉系统对听觉刺激的感受能力。(2)听觉注意。听觉注意和听觉选择是联系在一起的,主要的训练方法是在背景嘈杂的环境下,让听力障碍儿童辨听加有干扰的录音带,培养他们的听觉注意力。(3)听觉定位。(4)听觉识别。听觉识别是在听力障碍儿童熟悉声音的基础上,认识和识别各种声音代表的事物和意义。(5)听觉记忆。听觉记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利于听力障碍儿童听觉概念的建立。(6)听觉反馈。听觉反馈即在发音或者说话的时候,无意识地通过听觉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7)听觉概念。听觉概念是听觉训练最高、最复杂的层次。(8)听觉选择。听觉选择就是在多种声音或是嘈杂环境中,选择性地听取某种声音。听觉定位:指辨别声音的来源和定位,即在感知声音刺激后寻找声源方位。听力障碍儿童听能训练的注意事项:1.给儿童聆听的时间,善于对待,不要在儿童还在思考的时候,就急于告诉他结果。2.要制定符合实际的干预目标,不能急于求成,期待儿童能立即听到声音。3.进行听能训练时要注意与生活相结合。如变换不同的方式发问。4.在对儿童进行训练的时候引入玩具元素,要听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声音或者话语。5.利用熟悉的词,开展有兴趣的游戏活动。智力障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1.记忆水平低,遗忘快,再现不准确。智力障碍儿童的记忆水平低,主要体现在记忆范围狭窄,记忆容量小,遗忘快和再现不准确。2.记忆目的差且选择功能较弱。智力障碍儿童的记忆过程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能力差,甚至没有。自闭症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了解)1.自闭症儿童注意的发展特点。2.自闭症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3.自闭症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自闭症儿童认知能力的早期干预(了解):1.自闭症儿童注意的训练。注意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是自闭症儿童的典型问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儿童注意正在进行的动作,还可以利用无意注意发展有意注意。2.自闭症儿童记忆能力的训练。自闭症儿童的图形记忆比其他形式记忆的效果要好。教师可以恰当地运用实物、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学法,促进自闭症儿童产生形象记忆。3.自闭症儿童思维能力的训练。包括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训练可以从基本的生活常识入手,比如认识交通工具、洗漱用品、玩具等。自闭症儿童社会性能力的发展特点:1.缺乏对社会交往信号的注意。2.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3.缺乏依恋感。4.兴趣和行为异常,常伴有自伤和攻击行为。5.与人沟通能力差,不能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自闭症儿童社会性能力早期干预的主要内容及方法:1.目光注视和对社会交往表达信号注意的训练。2.自我意识的养成。3.建立依恋感。4.情绪情感的自我控制。5.自伤和攻击行为的干预。6.建立友善的同伴关系,促进儿童社会交往的意愿。7.社会故事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8.地板时光。超常儿童:指的是智力明显超过同龄常态儿童发展水平或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儿童。超常儿童认知的发展特点:1.感知觉敏锐。2.注意力发展较快。3.记忆力惊人。4.思维能力较强吉尔福特――发散性思维测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超常儿童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1.强化创造意识。创造意识是指创造的愿望,动机或意图,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活动的基础。2.创设易感应的环境。易感应的环境是指儿童在其中可以轻易地受到各种潜移默化熏陶的环境。3.保护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4.注意知识积累。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在一定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把握思维客体或思维对象的过程,知识是思维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5.重视实践经验。实践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没有实践,就没有思维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海勃尔的密尔瓦基大纲:理论基础是四分之五的人智商在70~75分,他们属于社会文化行的智力障碍,落后是由环境造成的。实验对象:40个0~6岁,有可能会成为智障的儿童,独生子,母亲智商低于80分,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生活环境查等。实验分组:实验组(E组,给予特殊教育)20人。对照组(C组,不给予特殊教育)20人。实验过程:儿童出生后3个月后开始实施到6岁。1.训练员家访,教授母亲如何训练孩子。2.3个月后,母亲把孩子送“日托中心”,5天/周。阶段一:3-24月(婴儿期)――感知运动训练。阶段二:25――72月(儿童早期)――知识教学,语言,阅读,算术,问题解决能力。一对一。训练人员与儿童比例:1:5(3岁时1:8,4岁时1:11)研究人员教母亲如何管家,带孩子,简单的手工技能,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