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小说的主人公主人公定义•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居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人公展开,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一般来说,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人公有三个角度,•首先看对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人物着墨的多少•着墨的多少除了看篇幅外,还要看抓住细节刻画谁•作为一篇小说的主人公必定是作者倾力刻画的艺术形象,作者定然会不惜笔墨,而且还会抓住某个局部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去描绘、刻画,从而达到主要人物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在《七根火柴》中对卢进勇和无名战士两个人物描写的都很多,都是浓墨重彩,那么到底谁是主人公呢?让我们再细看课文发现:虽然卢进勇是先出场的,但作者对无名战士眼睛的刻画却有八处之多。•首先从“紧闭的眼睛”到“失神、呆滞的眼睛”,刻画出无名战士的伤势之重,病情之危,但仍苦苦的与死神抗争,延续生命,完成他想嘱托的一件事;其次从“忽然睁开的眼睛”到“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刻画他忠诚于革命事业的最后嘱托;•最后从“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到“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刻画了他重托已嘱,心愿已了,以及对战友由衷的信赖。由此一个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红军无名战士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的眼前。那么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也就不说自明了。人物地位和作用;•一般来说小说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围绕谁展开的,谁就是主人公。•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情节是围绕着马蒂尔德借项链、戴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展开的,她自然是小说的主人公。人物地位和作用•如果小说的人物众多,那么就要分析一下,看看各个人物间的主次衬托关系,谁凸现谁。•例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从题目中看是写“葫芦僧”的,即门子。而且文中对门子的言行细节描写如六次笑,占了很大篇幅,从而刻画出门子是个狡猾刁顽、心怀鬼胎、手段恶毒的人。这样看来门子应该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了。•然而纵观全篇分析发现,门子在贾雨村面前是小巫见大巫,不但没捞到半点油水,反而被贾雨村利用,最终“充发”了。这说明贾雨村的歪本事绝非门子可比。用门子来衬托出贾雨村更阴险、更狡猾、更恶毒、更卑鄙。分析至此可见门子不是主人公,在这里起衬托作用,用来凸现贾雨村的,贾雨村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着墨多的人物未必是主人公•比如鲁迅的小说《故乡》,虽然闰土所占的篇幅比不上文中“我”所占的篇幅,但作者通过他来揭示劳动人民走向灾难的根源:多子、饥荒,沉重的苛捐杂税,以及“历史遗留的阶级观念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甚至是隔膜”(茅盾语)。可以说闰土对表现小说的主题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他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而文中的“我”只是线索性人物。二、第一人称人物未必是主人公•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可怜而又可悲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毒害。文章虽以第一人称来叙述,但很显然,文中的“我”只是一个见证者,起到了贯穿线索的作用,孔乙己才是小说的主人公。三、焦点人物未必是主人公•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是焦点人物,小说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也是紧紧围绕于勒展开的。作者让于勒三次变化身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也变化了三次,前后迥异,强烈对比,把菲利普夫妇的内心世界充分展现了出来,把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的主题思想。因此,本文的主人公应是菲利普夫妇。而于勒充其量是一面镜子,是一个道具。四、正面人物更宜为主人公,反面人物也可以是主人公•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统治的忠实卫道士,是一条沙皇的走狗。他媚上欺下,见风使舵,是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其“变色龙”般的两面派本质,是沙皇专制政府虚伪和专横的集中表现。作者用尖锐辛辣的笔触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所以奥楚蔑洛夫是小说的主人公。五、主人公不一定都是个体人物,也可以是群像人物。•鲁迅的小说《示众》,主人公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当时一群灵魂麻木不仁的“看客”形象。这些看客顶着烈日完全不在于他们对“犯人”的关心,他们之所以围观只是为了“找乐”,这些人拿别人的痛苦作为自己的乐趣,我们可以看到看客的身上其实反映着很多人身上所共有的劣根性,鲁迅描写的人物显然有着极高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判断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重要标准),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最重要标准)。